高淨值客戶爭奪戰:險企代銷基金業務悄然升溫

本報記者 楊崇 鄭利鵬 北京報道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多家基金公司與保險機構簽訂銷售協議,即投資者可通過保險機構指定渠道辦理基金的開戶、交易等相關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原保監會2013年公佈《保險機構銷售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規定》以來,目前僅有10家保險機構獲得基金銷售牌照,且相關業務發展一直不溫不火,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保險銷售人員專業性限制、佣金費用低、與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銷售或存在競爭等多方面因素。

不過,自2019年以來,保險機構代銷基金公司家數和只數明顯增加。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保險機構,都瞄準個人資產配置市場。

僅5家險企有代銷牌照

基金銷售牌照“閘門”雖放開已久,但持牌者甚少。

根據監管要求,保險機構在申請基金銷售業務資格時,除滿足註冊資本、償付能力、沒有收到重大行政處罰等要求外,還需要有專門負責基金銷售業務的部門,以及該部門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人員不低於其部門員工人數的1/2,負責基金銷售業務的部門管理人員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熟悉基金銷售業務,並具備從事基金業務2年以上或者在其他金融相關機構5年以上的工作經歷;公司主要分支機構基金銷售業務負責人均已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等。

Wind數據顯示,目前10家持有基金銷售牌照的保險機構中,包括5家保險公司和5家中介機構。其中,保險公司分別為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康保險”)、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人壽”)、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人壽”),保險中介機構分別為華瑞保險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瑞保險”)、玄元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玄元保險”)、和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諧保險”)、永鑫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鑫保險”)、方德保險代理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華瑞保險、和諧保險、永鑫保險分別為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大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同時,2016年以後,再無保險機構獲批基金代銷牌照。相比而言,代銷基金的銀行、券商、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期貨公司數量分別為159家、122家、109家、26家。

而已獲得基金代銷牌照的保險機構,前期業務開展並非一路高歌猛進,而是略顯平淡。

Wind數據顯示,2014~2016年,各家保險機構代銷基金家數始終維持在個位數,代銷基金只數則不超過100只。

某壽險公司業務負責人表示,主要是銷售難題。“代理人隊伍是保險公司的優勢,但落在具體銷售上,賣基金和賣保險是很不一樣的。代理人需要增加專業培訓,避免發生銷售誤導情況。而且基金公司的銷售渠道主要在銀行和券商,給保險公司的費用自然不會很高。所以,保險公司前期對於代銷基金業務的積極性並不高。”

基金重審保險市場

保險機構代銷基金業務出現分化。

Wind數據顯示,2017年以後,保險機構代銷基金業務止步不前的僵局被打破,即陽光人壽、玄元保險、華瑞保險、中國人壽代銷基金家數和只數增長迅速,代銷基金突破千隻。特別是中國人壽,今年以來,其代銷基金公司新增10家,累計代銷基金公司24家,同時代銷基金新增525只,累計代銷基金1079只。

截至目前,保險機構代銷基金業務中,陽光人壽排名第一,代銷基金公司64家,代銷基金2088只。而泰康保險代銷基金公司為1家,代銷基金也僅為1只。

有業內人士分析,代銷基金業務的快速發展與中短存續期產品的收緊不無關係。

在其看來,一方面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很難進行客戶共享,即資金收益率、安全性、穩定性方面存在差異。而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屬性日漸趨同,即散戶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逐漸減弱,選擇通過基金的方式間接進入二級市場,提高了資金的安全性,而因風險越來越集中,收益性方面會有所下降。另一方面,“134號文”的出臺,只是限制了中短存續期業務,但這部分市場需求依然存在,會轉移到基金公司。

以陽光人壽為例,2014~2017年,陽光人壽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分別為86.64億元、190.91億元、216.28億元、88.8億元。從陽光保險代銷基金情況看,2018年陽光人壽代銷基金公司新增19家,代銷基金新增838只。

而基金公司與保險機構之間合作加強,則是出於開拓銷售渠道的考慮,特別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更為強烈。

某基金公司銷售總監表示,基金公司和代銷機構之間的費用分成上,基金的認購費、申購費、銷售服務費一般由代銷機構所有,而由於行業競爭加劇,基金公司通過贖回費獲得的分成減少,毛利率下降,所以主要依靠管理費,也是基金公司和代銷機構之間談判的重點。而銀行、券商等代銷機構偏好大型基金公司,對於中小型基金公司在議價能力方面相對較弱,所以會考慮其他代銷渠道的拓展。

同時,有保險公司高管表示,對於基金公司而言,保險公司的吸引力還體現在獲客成本上,如果基金公司提高相應的佣金費用,保險公司銷售人員經過專業培訓,未來或有比較不錯的市場前景。

“蛋糕”隱憂

佈局綜合金融業務成為一種共識。

持有基金銷售牌照的保險機構,主要以保險集團公司為主,旗下包括壽險公司、財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同時,保險公司方面正在通過提高代理人產能,走精英化路線的方式,充分發揮渠道優勢。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國外在綜合金融方面的佈局已經非常成熟,他們強調的不僅是保險代理人,更是理財規劃師,為客戶做個人資產的科學配置。目前,國內代理人精英化,做高淨值客戶,與代銷基金業務的發展是相匹配的,綜合金融是大趨勢。”

目前,上市公司中,中國平安、中國人壽都以綜合金融作為發展目標。其中,中國人壽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其在打通全鏈條服務流程,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生態,“一個客戶、一個國壽”建設取得進展。客戶可通過多媒體聯絡中心、壽險APP任一入口,獲取財產險公司、養老保險子公司、廣發銀行、安保基金、海外公司等多種綜合金融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在代銷基金業務佈局上存在差異。中國人壽更多聚焦於基金數量、類型的增加,而平安人壽代銷基金公司始終為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基金”)和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且主要以平安基金產品為主,即截至目前發行的63只基金產品中,60只為平安基金產品。

此外,代銷基金業務背後亦暗藏風險,多位業內人士對於銷售行為的合規方面表示擔憂。

“管理具有挑戰性,特別是銷售過程中的風險滲透問題。”某保險公司管理層表示,如果基金產品發生跌破或清算,其風險可能會滲透到保險業,投資人可能認為是保險公司代銷出了問題,如此會對保險公司產生聲譽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