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雨生百谷——谷雨时节叶尖上的春色。

“谷雨”节气将近,我再次视频连线,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女博士秋分和民俗学家古今明先生,共同讨论“谷雨”节气的有关文化问题。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谷雨时节,紫藤花开。头条智能选图

我说:每当谷雨节气到来,无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农民都开始忙活起来。大家想知道,为什么谷雨节气一到,全国的农民都会像听到一声号令一样,纷纷投身到春耕播种的农事活动中去呢?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谷雨播种忙。程英铁摄影

秋分博士说:这要从谷雨节气的时间说起。谷雨一般是每年的4月19日-21日。在江南是春末夏初,天气渐热,雨水渐多,所以正是插秧、采茶、种植玉米棉花的最好时节。而北方,冰雪彻底消融,大地全面复苏,正是大田播种的最好时机。所以全国的农民地无分南北,都要投身到春耕播种农事活动中去。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谷雨南方插秧忙。程英铁摄影

我说:“谷雨忙采茶”“谷雨忙插秧”“谷雨养春蚕”“谷雨种大田”。这些农谚全国各地很多很多,农民都把他们奉为经典,坚信不疑,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节令文化。它的历史原因,或者说文化渊源是什么呢?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黄土地上春耕忙。程英铁摄影

古今明先生解释说:这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由来说起。中国古代最早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是《干支历》的“十二月建”(月令)。它最初是靠北斗七星斗柄绕东、南、西、北的方向,顺时针旋转一圈,就是一年,这就确定了一年是十二个月。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头条智能配图

北斗七星的斗柄每一旋转周期是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终了,共经历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每月正好有两个节气。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三个月。农历的一月至三月为春季。谷雨节气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下一个节气就是立夏了。谷雨节气到来,说明春天再经历15天就要结束,而夏季即将开始。所以,按照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规律,谷雨节气里必须开始全面播种了。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头条智能配图

秋分博士说: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把太阳周年运动360度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度为1等份,每1等份是一个节气,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老祖宗世世代代对天象、气象、气候变化的观测记录,以及对农作物种植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古代农业文明的精华。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头条智能选图

古今明先生说:农业生产与自然节气息息相关,可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譬如春季万物生发,如果不及时播种,就很难有好收成。播种早了,种子会因地温低,霉烂在地里连芽儿都不发。若播种晚了,庄稼正成长时就会遭遇秋霜而枯死。所以,历代实践证明,“谷雨”节气里,江南地区必须插早稻的秧苗,开种玉米,春茶必须在谷雨前后采下来,否则芽尖就会老了。北方的大田必须及时播种,否则就晚了。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头条智能选图

秋分博士说:所以,百度先生说: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呢。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头条智能选图

我说:顾名思义,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农历三月中,从雨水的节气之后,土壤的温度就开始有规律的上升,现在又到了谷雨节气,如果谷物的种子遇到雨水的滋润,就会从土壤中自下而上的萌发。因而谷物都要在谷雨节气时播种。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头条智能选图之历史沧桑的古迹

古今明先生说:据《淮南子》记载,谷雨节与仓颉造字有关。在我的老家陕北一直流传着“谷雨”的故事,说四千多年前的轩辕黄帝任命仓颉做史官。一次,仓颉受猎人跟踪狩猎的启发——原来,什么脚印代表什么野兽。于是仓颉就创造出了象形文字,用一个字来代表一种事物。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仓颉创造的象形文字。头条智能选图

百姓传说,仓颉造字有功,感动了天老爷。当时天下正闹灾荒,民不聊生。天老爷就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给人世间下了一场“谷子雨”,天下百姓因而得救,人们就把这天叫“谷雨”。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龙兴者,中华民族的兴起也。头条智能选图

仓颉庙以及仓颉的陵墓就在陕西省白水县城东北的史官镇。我记得陵墓的门上刻着一副对联是:“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雨粟,就是指传说中天老爷下的“谷子雨”,同文,就是谷子雨和仓颉创造的汉字。桥陵,是指在桥山的黄帝陵。总体意思是仓颉庙里供奉的天老爷下的“谷子雨”的故事和仓颉创造的汉字的故事,永远陪伴着黄帝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的仓颉因创造了汉字,因而被称为中华文祖。头条智能选图

我说:这个陕北“谷子雨”故事的深层意义,应该是“为谷下雨”“雨生百谷”。因为没有雨水,五谷就不能生长,人们就没有吃的。所以才有“谷雨”之说。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程英铁摄影

秋分博士说:中国古代将谷雨节气的15天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这三种物候的第一候,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谷雨节气的第一个五天,浮萍生长。头条智能选图

谷雨节气的第二候,说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谷雨节气的第三候,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谷雨节气的第二个五天,布谷鸟叫了,南方开始播种。头条智能选图

我说:谷雨时节,南方布谷鸟到处“布谷、布谷”地叫,北方就是“臭咕咕”鸟叫。布谷鸟是杜鹃,又名子规。臭咕咕的的学名就是戴胜,它的外形像啄木鸟,但是有羽冠,不能啄木,浑身恶臭,所以叫“臭咕咕”。这就是什么节气,有什么物候现象。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谷雨节气的第三个五天,北方的臭咕咕叫了。头条智能选图

古今明先生说:谷雨前后,我的老家陕北正是桃红柳绿的大好时节。麦苗儿正拔节,菜花儿正开放,七沟八梁地,一片大好春光。大田作物的春播也全面开始了,整个黄土高原上,一派春忙景象。当然,春风浩荡之下,信天游的歌儿也在塬上到处唱起来,回荡起来。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黄土高原春播忙。程英铁摄影

我说:东北的农谚是“谷雨种大田”。大田,指的是所有的旱田作物。譬如吉林的松辽平原,那里一望无际,沃野千里,现在已经完全实行春耕播种机械化。空旷的田野上,只有拖拉机在田野中往来驰骋,再也不见过去那种到处人喊马嘶的落后农业生产模式了。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松辽平原机械播种。杨氏一姐航拍

秋分博士说:在西北和东北,正是旱田播种土豆、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主要旱田作物的重要时刻。如果耽误了,那么陆续开展的杂粮如糜子、红豆、绿豆等小杂粮以及黄烟、苏子等经济类作物的种植,还有水稻插秧工作,都要受到严重影响。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长白山区谷雨节气的农民牛耕忙。程英铁摄影

我说:节气不等人。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人误粮一季,粮误人一年!谷雨节气告诉人们,正是春播进行时,一天也耽误不得。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起大早干了半上午,歇个气儿。程英铁摄影

秋分博士说:

农业生产的核心内容是粮食种植。所以,适时播种、科学播种,是取得粮食丰收的基础。而适时播种,关键是把握“谷雨”这个农时节气。所以才有古诗所说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东北山区的老乡则说:“春天捣一棍,秋天吃一顿”。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丰收了。头条智能选图

我说:东北的黑土地土壤肥沃,春天只要你在黑土地上用木棍捣一个坑,点上一粒籽,到了秋天的收获最低能够吃一顿。说的是春种与秋收的关系,当然突出的是春播的重要。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谷雨节气里,长白山区男女老少齐上阵,搞春播。程英铁摄影

秋分博士说:陕北的黄土高原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实行了农业机械化,但是塬上的土地总是沟沟壑壑七高八低。这些地方还用不上机械化,依然是牲口拉犁人播种。谷雨前的陕北,主要是播种土豆和玉米。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程英铁摄影

古今明先生说:春播时,老牛在前边拉着犁杖,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农民一手扶犁一手执鞭,牛不听话就挥动着鞭子呵斥几声。牲口听话了,耕地顺畅了,就仰起脖子吼一嗓子信天游。婆姨则跟在后头点着种子。高兴了也会跟着男人唱几声。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黄土高原的春耕播种。程英铁摄影

我说:吉林省的长白山区,谷雨前后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忙季节。那里的山坡地很难开展大型的机械化春播,所以,牛马拉犁春耕播种还是常态。稍好的地方也可以用手扶拖拉机耕种。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长白山区的小手扶拖拉机在春播。程英铁摄影

谷雨前后,村村屯屯几乎是全家老少齐出动。有的人家带着孩子。大人忙着种地,孩子就在地里玩耍。放眼整个山区,田园辽阔,垄亩如画,很有一副田园诗的味道呢!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程英铁摄影

古今明先生说:现在江南地区正是采集“雨茶”的最佳时期呢!“雨前茶”就是在谷雨前采制的用细嫩的茶树芽尖制成的茶叶。谷雨时气温高,茶树叶芽生长较快,营养更加丰富,因此雨前茶味道鲜浓而醇厚。所以,古人称“雨前茶”是茶中的上品。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一壶好茶禅味浓。头条智能选图

秋分博士说: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等地,是中国茶叶主产区,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各种名茶大都出产在这些地方。譬如,西湖龙井、雁荡毛峰、碧螺春、庆山云雾、黄山毛峰、高桥银峰、恩施玉露等,这些茗茶,都产自江南的谷雨节气前后。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采摘雨前茶,一刻不敢误。头条智能选图

我说:春茶生产,今年尤显重要。一是节气不等人,春茶生长茂盛,谷雨前采摘“雨前茶”的时间紧迫。由于疫情的传播,各地刚刚陆续解禁,所以茶区用工紧张。二是,春茶的销售也正面临空前未有的巨大压力。但茶区群众既能战胜猖狂的疫情,也必能搞好疫后的春茶生产。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江南采茶人。头条智能选图

古今明先生说:江南各地政府针对春茶采摘的用工和春茶销售,都出台了相应的若干政策。一是各地包车接送采茶工,从而缓解了采茶困难问题。二是各地加大了线上线下的销售力度,创造出了不少新的市场销售模式。三是各地政府都因地制宜地为春茶生产和销售搭建了有效平台呢。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某些地方的茶园一直保留着谷雨前的春茶要由未婚的茶女先采摘。头条智能选图

我说:谷雨是个重要农时节气,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因为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才能茁壮地生根、发芽、吐叶、成长。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头条智能选图

古今明先生说:所以,才有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呢!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头条智能选图

秋分博士继续说: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自然降水现象的节气,是自然气象的标志,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头条智能选图

我说:总之,谷雨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个“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谷雨的节气。

节令史话11:说说谷雨节气的那些“三农”事儿

程英铁摄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