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王朝的覆滅,最終還是因為那個劉邦都未曾解決的問題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時起,至公元8年底王莽代漢自立止,享國長達二百一十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

有一個巧合的地方是,西漢一頭一尾兩位掌權者——奠基人劉邦、掘墓者王莽,不但都有人到中年後的人生劇變,他們之間似乎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一、一段記錄在史書中的傳說

漢高祖劉邦,沛豐邑中陽里人,原本只不過是泗水郡的一個亭長,過著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只因一次奉命押解徒役去驪山的途中出了問題,大量徒役逃亡,以至於他不得不帶領著十餘個人前往芒碭山間落草。

卻不料路遇白蛇擋路,眾人見狀皆畏懼不敢前進,唯有酒酣耳熱的劉邦混不吝地走上前去,手起劍落,將那白蛇斬為兩段,便接著大搖大擺地繼續往前走了。待隨後眾人畏首畏尾過來一探究竟之時,卻早已不見劉邦的蹤影,只有一個老婦人抱著白蛇在路旁哭泣,眾人問之,答道:“有人殺了我的兒子,所以哭泣。”眾人大駭,問道:“你的兒子在哪裡被人殺了?”老婦人答道:“我兒乃白帝之子,化作為蛇,因為擋路,被赤帝子給斬了。”眾人聽罷,以為老婦人犯了傻,正待譏笑於她,卻不想一遛煙的功夫,老婦人早已不見蹤跡。

是為赤帝(劉邦)斬白蛇的傳說,清楚明白地記錄在了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之中。

西漢王朝的覆滅,最終還是因為那個劉邦都未曾解決的問題

後來,不知何人又為這個故事添加了一個後續。

話說當日赤帝子劉邦欲斬白蛇之時,白蛇口吐人言,對劉邦言道:“休傷吾命!”劉邦酒酣之際不解道:“為何?”白蛇答道:“你斬我頭!我亂你頭!你斬我尾!我亂你尾!”劉邦朗聲笑道:“那好!我既不斬你的頭,也不斬你的尾。”說罷,手起劍落,將白蛇從中斬為兩段。

後來,白蛇託生成人,取名為莽,代蟒蛇之意,這便是後來將漢截為兩段的新朝皇帝王莽。

王莽與劉邦的關係也正是因這段傳說而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二、田氏傳人

傳說終歸只是傳說,作為飯後談資即可,不必太當真。不過,歷史上的王莽,其祖上倒是跟劉邦有些淵源。

話說,楚漢戰爭的序幕是劉邦攻破彭城正式開啟的,然而,此時的項羽卻並未在彭城老家。他到底去哪了呢?原來,此時此刻,他正在齊國打他最恨的田氏“餘孽”。曾經的齊相田榮,本來是項羽的叔叔項梁的戰略伙伴,可就因為齊國內亂,田榮回救,直接導致了項田兩氏的決裂。因為項梁在此後不久身死,所以,項羽認為,正是因為“臨陣退縮”的田榮,才導致叔叔實力減弱,以至兵敗身亡。於是,他在分封十八諸侯王的時候,完全沒把田榮放在眼裡,反而放了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在他的地盤上,並把田榮所支持的齊王田巿改封為膠東王。田榮聞聽,自然大為不滿,於是索性把三王殺的殺、逐的逐,自己做起了齊王。

項羽聽說後,心道:”這還得了,豈不反了天了?“,一聽令下,便揮師齊國,直搗田榮的老巢臨淄,不但順利搞死了田榮,還把滿腔的恨意都加在了齊國老百姓和降卒的身上,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以至於原本戰意沒那麼濃的齊國老百姓,為求自保都站到了項羽的對立面,團結在了田榮的弟弟田橫身邊。最後的結果,項羽打田榮很輕鬆,打田橫倒了耗了一年多也沒打下來,反而給了劉邦充足的時間定三秦、破彭城,從這個角度來說,田氏是對劉邦有幫助的。

西漢王朝的覆滅,最終還是因為那個劉邦都未曾解決的問題

後來,劉邦建立大漢朝,本想招降田橫,卻不料田橫最終在距洛陽三十里處自盡了。不過,劉邦也從田橫的身上看到了田氏在齊國的巨大影響力,於是,未免齊國田氏勢力壯大,便下令大規模地將田氏後人遷到了關中。

這些原本的齊國貴族後裔,到了關中以後,卻有很多都沒保留田姓,反而改成了其他姓氏,比如著名的第一姓至第八姓,而在此之外,而除此之外,還有一支田氏後裔改為了王姓,其後人在西漢後期的政治舞臺上,大放異彩,是漢末最為強大的政治力量。

此一分支出自於前文所提到的濟北王田安,他有一個玄孫,名為王禁,育有八子二女,王氏家族的富貴正是源自於王禁的二女兒,其名為王政君,即孝元皇后,西漢後期最有權勢的女人,王莽的親姑媽。


當年的楚漢戰爭,正因為田氏在齊國的牽制,給了劉邦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發展,最後建立了大漢朝;而到頭來,卻又是田氏的後人王莽親手奪走了西漢的江山,這便是歷史的一種巧妙輪迴。

這還不算完,王莽之所以能夠奪走大漢的江山,還跟劉邦當初一個未解決的問題息息相關。


三、劉邦未解決的問題

劉邦想換太子,應該算是一個人盡皆知的事情。

有人說他是因為太愛戚夫人了,所以才想讓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坐江山;也有人說,呂氏已經在漢初擁有了盤根錯節的勢力,讓劉邦感覺到了威脅,尤其是曾經呂氏的手下——代相陳豨的謀反,讓劉邦更是對呂氏頗為忌憚,擔心有朝一日他的江山會落入呂氏之手。

可是,不管怎麼說,戚夫人所代表的終歸不是劉邦所率領的碭泗集團的利益,自然也不會得到這些老臣子們的擁護,劉邦雖有心阻止呂氏的崛起,但終究還是有心無力了。所以,在他臨死之前,做了兩件事:一是壯大諸子的實力,二是賦予老臣子們軍事指揮權,以期用他們來制衡呂氏。

然而,他卻忘了一件事。

他在統治大漢的短短七年時間裡,為這個新興的政權打下了一個深深的烙印,“孝”成為西漢王朝諸位國君必須遵守的第一準則。當他死後,呂雉作為國君的母親,成為了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太后,她甚至可以越過國君漢惠帝劉盈,直接處治情敵戚夫人和她的獨子趙王劉如意,相反,在劉盈得知以後,除了真正認識到母親的狠辣以外,別無他法。因為,那是母親的決定,他再不滿,也必須服從,此之為孝。

西漢王朝的覆滅,最終還是因為那個劉邦都未曾解決的問題

後來,文帝時期的薄太后,景帝時期的竇太后,武帝時期的竇太皇太后、王太后,這些皇帝夫君們在世時毫無實權、甚至不得寵的皇后、妃嬪,一旦”熬“死了他們的夫君,便成為了至高無上的人物,開始不同程度上干涉朝政,收集來自朝堂內外的信息以及聽取皇帝的每一項大大小小的決策,甚至憑藉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一些官員的升遷及任免,皇帝不說對他們的話言聽計從,也不遑多讓。


而與之相伴隨的,便是劉邦曾經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外戚問題。

這些太后們想要更好的控制政權,自然需要一些他所信任的人,而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她們的兒子以後,最信任的自然莫過於”孃家人“了。儘管由於呂氏的倒臺,讓群臣們得以壓制外戚二十餘年,可最終太后掌權的需求,還是讓外戚勢力在西漢這片沃土上發展壯大了。而且,每一任君主、每一任太后,都會發展出他們所信任的外戚,再也沒有停止,直至西漢末亡。


四、歷史的重演

不過,也並不是每一任西漢的君主壽命都沒有太子的母親命長的,比如武帝、宣帝、元帝。

為了防止外戚的壯大,武帝將鉤弋夫人貶至了冷宮,甚至背上了”立子殺母“的罵名;宣帝則在後宮之中選擇了品德、德行一流、卻不受寵的王氏當起了皇后、作為太子的養母。到了元帝在位時期,這位王氏(史稱邛成太后)自然而然也就不再是他的威脅了,可問題是,他又面臨著跟劉邦一樣的問題,如何處理一個強大的妻族。

西漢王朝的覆滅,最終還是因為那個劉邦都未曾解決的問題

當初,漢元帝劉奭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經有一個鐘愛的妃子——司馬良娣。可惜,她福薄命淺,年紀輕輕便撒手人寰了,臨死前還留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咒怨:“我的壽數本非如此,只是你的那些妃子,嫉妒太子對我的寵愛,在背後咒罵於我,才令我折壽的,我死得屈啊!”說罷,司馬良娣香消玉殞,太子劉奭悲傷異常,自此不再親近其他任何妃子。

宣帝不忍兒子如此悲傷,便著令太子的養母王皇后為其挑選了五位佳人,供其選擇,其中便有後來的孝元皇后王政君。劉奭本無意選妃,但因孝道所至,不得不從,於是便隨手一指,說道:“有一個還可以。”五個女孩之中,區別並不大,唯有王政君當日穿得稍有不同,又坐得離太子劉奭最近,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太子的女人。可是,太子的感情空窗期終究還是很快就過去了,他對王政君的愛也隨之煙消雲散了,雖然王政君後來如願成為了一國之母,但卻是後宮之中倍受冷落的那一個。


對於王政君所生的兒子劉驁,宣帝喜歡得不得了,可是劉奭卻始終對這個兒子沒什麼感覺,反而對後來傅氏所生的次子劉康,倍加喜愛。於是,他也萌生了和劉邦當年一樣的想法——以寵妃之子代皇后之子為太子。

元帝經常利用各種時機表達對劉康的喜愛,以之來試探臣子們的意見。可是,歷史依舊是驚人的相似,王政君母子依舊是臣子們最為信任和推崇的,而傅氏母子雖然得元帝寵愛,卻並沒有多少大臣的支持,所以,漢元帝始終沒有做最後的決定。

晚年的漢元帝臥病在床,他的腦海中依舊不斷變換著想法。在他身邊照顧他的恰恰正是傅昭儀和他的兒子劉康,而王政君和他的兒子太子劉驁則連元帝的面都見不到,看起來好像”臨終託孤、更立太子“的戲碼要最終上演了,可是,一個外戚的出現最終打消了元帝的這個念頭。


此人姓史名丹,官拜駙馬都尉,他的祖父史恭對宣帝曾有養育之恩,與宣帝的祖母史良娣是兄妹,他的父親史高是宣帝留給元帝的三個輔政大臣之一,他的話在元帝看來舉足輕重。所以,當他力挺劉驁、以死相爭之時,元帝也不得不退縮了。

不久後,隨著元帝的駕崩,王政君便不再是當初那個受氣的皇后了,反而搖身一變成為了權傾朝野的皇太后。好在,她並沒有呂后那樣狠辣,傅氏母子都安安全全地回到了封國,不過,真正令在漢”顫抖“的是,她的八位兄弟。因為王政君的長壽,她最終”熬“死了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她的八個兄弟的子嗣也在之後幾十年的時間裡,不斷髮展壯大,直至掌控大漢的軍政大權。

王莽的父親王曼,因為死得早,沒趕上王政君當皇太后,但是王莽卻憑藉其超一流的才華、以及無與倫比的演技,最終成為了王氏的領軍人物,並最終毒殺漢平帝、受禪孺子嬰,成為了那個將大漢一分為二的大新朝的皇帝。


水言水語

四十八歲以前的劉邦,還只是泗水郡一個小小的亭長,維護著八百來人的治安,但僅僅七年之後,他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烙印最深的一個王朝的開國君主。

年近五十的王莽,在世人眼中還依舊是聖人一般的存在,享受著文武群臣、黎民百姓的頂禮膜拜,也僅僅數年的光陰,他便徹底黑化了,成為了那個謀朝篡位的佞臣。

一切的變化都來得那樣的快。


如果劉邦當初沒有將田氏貴族遷居關中,而是遷至偏遠之處,田氏的後裔也許永遠都不會有機會入宮陪王伴駕,更不會篡位自立;

如果劉邦當初沒有奉行以“孝”治國,西漢的太后們也不會擁有那麼大的權力,王莽自然也很難擠進漢政政權的核心權力圈。

因與果有時看起來就是那麼巧合。


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告訴我們,永遠也不要認為自己的人生從此便一成不變了,也許,恰恰在你認為命該如此的時候,時機已經悄然降臨了。

西漢王朝的覆滅,最終還是因為那個劉邦都未曾解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