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偷玩手機,被老師怒扇耳光砸壞手機,家長:支持老師

自從手機問世以來,就成了人們又愛又恨的東西,人們喜歡它帶來的便利又恨工作時抵禦不了它的誘惑。不僅對於大人來說手機充滿了誘惑,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手機也成了他們學習道路上最大的障礙。現在部分高校已經開學了,特別是課業繁忙的高三,雖然今年高考延遲,但是他們的壓力並不會減小。

江蘇一所高校的老師懲罰學生的視頻在網絡上走紅,視頻當中這位老師因為該學生玩手機而連扇該學生兩個耳光,並且砸壞了該學生的手機,並要求班長錄下了這段視頻。事後,該班主任讓班長把這段視頻發到家長群中,警示學生不準將手機攜帶入校園。據悉,該班級在開學前進行過讓學生集體承諾不帶手機的活動,這次該生明知道高考在即,還這樣肆無忌憚地玩手機,老師感到十分憤怒才做出這種行為。

高三學生偷玩手機,被老師怒扇耳光砸壞手機,家長:支持老師

這段視頻被髮到網絡上以後引起了很大爭議,很多網友認為這位老師的行為有失妥當。他們認為雖然學生有錯在先,老師也不能當眾掌摑學生,這是侵犯學生身體權和人格尊嚴的行為,摔壞學生的手機更是任意毀壞他人財物的侵權行為,老師的這種行為並非教育所必須的也超出了懲罰應有的限度。

據悉,事後該所學校的負責人也稱這位老師處理方式確實存在一定問題,已經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並且對其進行停職處分。事後,這位受到懲罰的學生家長卻表示他支持老師的行為,因為自己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特別能夠理解老師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同時他也表示老師平時跟學生溝通和相處都很好,是一位很負責任的老師,他也希望老師能夠儘快回到工作崗位上。手機問題是老師和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高三學生偷玩手機,被老師怒扇耳光砸壞手機,家長:支持老師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1. 積極與孩子進行溝通,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很多家長會感覺自己的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越長大越不懂事了。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也應該從自身找問題,產生這種困惑的家長一般都與孩子存在溝通障礙。事實上,家長應該做孩子的朋友並不是一個虛無的口號,只有家長在與孩子進行平等溝通時,家長才能夠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這樣孩子也能更聽得進父母的勸導。

有時候孩子的不聽話和叛逆只是因為他們對父母高高在上的地位的不滿,如果家長能夠真正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懂事。在電子產品的問題上亦是如此,一味搶走孩子的電子產品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奪走了他們的愛好,只有父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孩子才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真正開始重視學習。

高三學生偷玩手機,被老師怒扇耳光砸壞手機,家長:支持老師

2. 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

孩子的規則意識需要從小事培養,比如說與孩子約定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超過了時間就要受到懲罰等等。規則建立的基礎是孩子的認同,建立規則之前首先要讓孩子明白,手機總是會誘惑他們分散精力,只要手機在手中就不可能勞逸結合,因此必須養成每天使用一定時間的手機的習慣。孩子只有認同父母的觀點才會遵守規則,孩子對規則的認同取決於家長的教育,那些不遵守約定把手機帶到學校的孩子是沒有規則意識的表現。

3. 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氛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都是自律的人,孩子也會從小非常注意自己的行為。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家中的父母是整天沉迷手機的人,那孩子恐怕也很難做到很好地控制自己,同時這樣的家長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時也會沒有說服力。因此控制孩子的電子設備使用時間,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特別是孩子到了高三這種特殊的階段,家長一定要儘量保證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高三學生偷玩手機,被老師怒扇耳光砸壞手機,家長:支持老師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業有成,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多學生都在家通過網課學習,網課的效率不比線下課堂,因此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十分焦慮。現在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各地也紛紛復學了,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也能抵禦誘惑前程似錦。

各位網友,大家認為這位老師做得對嗎?大家覺得家長應該如何限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