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小機靈鬼”!看古代小朋友都是如何“懟”人的。

孔融(就是小時候讓梨的那位,孔子二十世孫,漢末著名文學家)十歲時,跟著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李膺很有名望,登門拜訪他的都是才智出眾、有聲譽的人和他的親戚,這些人才被允許通報進門。

孔融來到李膺家的門口,對守門的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經通報後,孔融就進去到前面就座。李膺問道:“你跟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啊?”孔融答到:“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世代都是有過友好往來的。”李膺和在座的賓客聽了無不感到驚奇。

過了一會兒,太中大夫陳韙(音同“偉”)也來了,別人把孔融的話告訴了他。他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後不一定就好。”孔融就回答說:“看來您小時候,一定是個聰明的人了。”陳韙聽了,頓時窘迫非常,大寫的尷尬。

真正的“小機靈鬼”!看古代小朋友都是如何“懟”人的。

鍾毓和鍾會(兩人都是三國時曹魏大書法家鍾繇的兒子)在小的時候就很有美名,魏文帝曹丕聽說後,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可以讓你兩個孩子來見我。”

於是兄弟倆奉命進見。鍾毓臉上出了一層汗,曹丕問道:“你臉上為什麼出汗?”鍾毓回答說:“我戰戰兢兢,大汗淋漓。”曹丕又問鍾會:“你為什麼不出汗?”鍾會回答說:“我戰戰兢兢,汗水不敢流出來。”機智如他倆。

真正的“小機靈鬼”!看古代小朋友都是如何“懟”人的。

晉朝時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有個兒子才九歲,很聰明。一次孔坦(孔子第26代後人)來拜訪他的父親,剛好他的父親不在家,孩子被叫了出來迎接客人。

孩子給孔坦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坦指著楊梅對孩子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道:“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孔子家的鳥!”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真正的“小機靈鬼”!看古代小朋友都是如何“懟”人的。

東漢的時候,陳寔(音同“時”)和朋友約好一同外出,兩人約定中午出發,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來,陳寔便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之後,那位朋友才到。

當時陳寔的大兒子陳元方(不是“元方你怎麼那看”的元方)才七歲,正在門外玩耍。那位朋友問元方:“令尊在家嗎?”元方回答說:“家父等了您很久,見您不來,已經走了。”那位朋友便生氣起來,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扔下別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說:“您是跟家父約定中午走的,到了中午還不來,這就是不守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這就是不禮貌。”

那位朋友聽了之後很尷尬和慚愧,就下車來招呼他。元方頭也不回的就進了家門。只剩下那人在風中凌亂。

真正的“小機靈鬼”!看古代小朋友都是如何“懟”人的。

哈哈,大家看了是不是覺得很有趣?這些“孩子”在往後都成為了名動一時的賢者和人才。他們小時候的機敏和急智都被傳為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