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文帝们,你知道明文帝吗?

皇帝去世后,后世会给他们追加谥号,庙号。谥号就是称“什么什么皇帝”比如汉武帝,庙号就是称“什么祖或者宗”比如唐太祖

唐太宗。但是从唐朝开始,由于皇帝谥号越来越长,所以只称皇帝庙号。这也是为什么到唐朝开始称“唐太宗,文宗”的原因。

历史上有多少文帝呢?今天剑叔就来说说历史上的“文帝”们!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即位之后,稳固帝位,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安乐,百姓富裕小康, 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谨慎对待诸侯国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

前157年,驾崩于未央宫,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历史上的文帝们,你知道明文帝吗?

魏文帝——曹丕

220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

隋文帝——杨坚

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巩固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

历史上的文帝们,你知道明文帝吗?

晋文帝——司马昭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司马昭是死后追谥的)

北魏孝文帝——拓跋弘

拓跋宏五岁即位,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三十三,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

历史上的文帝们,你知道明文帝吗?

宋文帝——刘义隆

是刘宋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年号“元嘉”。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史称元嘉之治。

军事上,继承刘裕北伐的政策,于430年、450年和452年三度出师北伐,但都无功而返。特别是第二次北伐失败,导致北魏长驱直入、直抵瓜步、饮马长江,造成刘宋江北地区急剧萧条、六州残破。

元嘉三十年(453年),为皇太子刘劭所弑,时年四十七岁,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唐文帝——李世民

武德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册立为太子。

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

历史上的文帝们,你知道明文帝吗?

后周文帝——柴荣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 。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元文帝——窝阔台

1229年即位,在位13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尔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在1229年的库里尔台大会中被推举为继任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在任内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主要是继续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间成功完全征服中亚和华北。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元朝建立后,追尊为元朝皇帝,庙号太宗,谥号

英文皇帝

明文帝——朱棣

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 。朱棣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

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 ,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 ,迁都北京 。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历史上的文帝们,你知道明文帝吗?

清文帝——皇太极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称帝,建国号大清。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崇德八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谥号和庙号是古代封建社会封建统治的体现,是历史的一大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