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蘇三支一扶公基備考人文知識:有關傳統節日的小練習

練習題:

(單選題)1.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這些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曆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下列選項中,節日與習俗對應不正確的是()。

A.重陽——登高望遠,賞菊

B.中秋——觀潮祭月

C.春節——賞花燈,猜燈謎

D.端午——喝雄黃酒,掛香袋

【答案】C。解析:重陽節是農曆九月初九,習俗有:出遊賞秋,登高望遠,觀賞菊花,插遍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A項表述正確,故排除;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習俗有:賞月,觀潮,飲桂花酒,吃月餅,B項表述正確,故排除;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習俗有:辦年貨,貼春聯,拜年,廟會,元宵節是農曆正月十五,習俗有: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舞龍,舞獅,C項表述錯誤;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編五彩繩,掛艾草,D項表述正確,故排除。故本題答案為C。

(多選題)2.中國古代有許多與節日相關的習俗,許多詩作也對其有多方面的描述,這些習俗和佳作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傳統節日,人們借傳統習俗、文人墨客通過吟詩作域寄託情感。下列傳統習俗與詩句對應正確的是:

A.元宵觀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B.中秋賞月——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C.登高賞菊——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D.爆竹辭歲——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答案】BC。解析:“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出自宋朝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意思是: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A項對應錯誤,故排除;“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出自宋代晏殊的《中秋月》,意思是:月光下梧桐樹影隨著時間推移,不知不覺的移動著,在這家家團圓的夜裡,我仍是獨自面對著角落。描述了在中秋團圓之夜詩人內心的孤寂,B項對應正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寫遊子思鄉懷親,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抒發了詩人對故鄉及親人的思念,C項對應正確;“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出自出自唐代韋莊的《長安清明》,意思是:郊野的道路旁野花競相盛開草木繁茂,道路上一匹匹駿馬奔馳而過,綠楊掩映的庭院中秋千正上下飛舞,盪鞦韆是清明節的習俗之一,而爆竹辭歲是春節的習俗,D項對應錯誤,故排除。故本題答案為B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