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总觉得没有冰雪覆盖,仿佛就像没有过冬一样。原定是13号去云顶山,因为有事耽误了,就想赶紧出门,只要是去个有冰雪的地方就成,生怕过几天天气暖和景色不好。看了好几个帖子,最终定下去龙凤沟,主要是因为报名链接里,照片上的冰雪诱惑了我。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上图:穿越龙凤沟大合影

龙凤沟穿越路线是2011年介休老驴“猪娃娃”历经数次探索成功的一条经典穿越路线。龙凤沟地处太岳山脉北段,因为穿越路线由东向西,由高到低,最高海拔1486米,东起沁源县古寨村,西至介休市龙凤镇,全长约25公里,徒步路程在8小时左右,因山谷内巨石林立又叫大石沟。穿越龙凤沟在太原,榆次,介休户外界是很出名的一条户外穿越路线,走起来颇有点难度,成功穿越是强驴的标志,是驴友界的荣耀。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01

从太原坐大巴,路上时间大约2.5小时,对嗜睡的我来说,此处略过不计……

顺着下车的地方前行一两百米,应该就是沟口了,山风扑面而来,脚下已经是结冰的河面了,伴着风过沟口的呜呜声,向远处望去,一条蜿蜒洁白的冰河入眼。冬季徒步大多是沿沟底结冰的河道行走,开始可能是水浅所以全部结冰,脚下比较滑,冰面上的走路是小心翼翼的,行走时必须穿冰爪。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背阴处的冰面比较坚硬,数十人走过依旧光滑坚固;向阳的地方稍稍薄点,胆小者绕道而走,而我们就像是回到八岁,撒腿踩踏,就喜欢听冰面咔嚓咔嚓地破裂声。

真正的冬天果然藏在了山沟沟,我不知道我是走着还是跑着,却感觉不到西北风的强和烈,是兴奋,还有人在大自然的特殊环境下,那种纯粹的开心和爽朗,就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就让我在这雪地上打个滚。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没走多远,突然听到流水的声音,原来那声音来自脚下!是冰层下的流水,大约这就是暗流涌动了。我留恋这声音,大家却像习以为常一般匆匆走过,我是真喜欢这个声音,又怕挨着冰眼的冰太薄踩塌了,战战兢兢的圪蹴在附近,拿着手机录了一段冰下河流的水声,闭眼听一听,好像水流声都是一样的,又好像每次都不一样,颇有点味道。仿佛像小时候看武侠片,某个大侠掉到了荒无人烟的谷底。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上图:冰眼

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冰眼”:四周都是冰,窟窿边沿的冰尤其厚,下面是潺潺的流水,水流经这里,从冰眼里探出头来,水花飞溅,那厚厚的边沿就是飞溅出的水花在低温下迅速结冰而一层层加厚的。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上图:认真的东哥

越往后面走,一路上看到很多个冰眼,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暗流涌动”吧!小小的冰窟窿下面轰隆隆流过的水声,声音很是沉闷,这时候你会觉的冰面下面的水很深很大,有时候你还会听到冰面下水流相冲击或者是水流冲击石壁而发出的巨大的轰鸣声,而遇到落差大的地方,那水声仿佛一面大鼓,还有回音,轰隆轰隆地,在密闭的冰下闷闷的响着。我要是个会功夫的大侠就好了,真想钻到冰下面一探究竟。

02、鬼门关

顺着河道一直走,说实话刚开始走的那段景色一般,最初的路段爬升也较少。再往后走,两旁石壁犹如刀割斧削,站在谷底向上看,高耸入云的崖壁,河道也是曲曲折折,几步一拐弯,用“山路十八弯”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大有一线之天的感觉。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龙凤沟全程穿越,真实的景色比照片的要漂亮许多,应该只有航拍才能拍出来那种大气磅礴的赶脚吧,照片取景角度不全。也只有冬天才能站在谷底河道上,欣赏沟壑纵横的魅力,这也是龙凤沟最大的特点——石头。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领队一刀说一定要赶在中午路餐的时候到达鬼门关,不然下午的行程都可能受影响,冬天天黑的早。鬼门关还真是石如其名,因为是冬天,河床上升结冰,目测是有四米左右的样子吧,大石陡峭,不好落脚,没有着力点,徒手攀登难度太大。这里也是第一次体现集体力量的时候。因为户外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可能一个人独行。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上图:红色是徒手路线;蓝色是绳索路线;

再给大家来一张俯视图,感受一下高度。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路餐结束后,一刀和紫气东来(后面简称东哥)首先上去,寻找可以固定登山绳的地方。这个还是蛮考验臂力的,普遍来说男士都比较利索,三下五除二就上去了,女生可能体力弱的原因,就都是将绳子绑在身上,防止臂力不佳抓不住绳子发生意外。一刀和李不骚在下面辅助,东哥在上方拉绳子,感谢东哥一路活雷锋。

在这里不得不提下晓红姐,一刀组织大家挨个过,我和尚哥在后面研究,徒手登的话,我俩能不能上去,可能我俩这血液里还是不安定因素居多吧,一样的爱好:不走寻常路,总想挑战下。我俩正说着了,红姐已经准备着徒手攀登了,我俩当然也安奈不住,一定要徒手攀登啊!


03、

体内冒险分子太多,个人尤喜欢这种攀上攀下的野路,从过了鬼门关,基本都是这样的路,时而在结冰的河道上行走,时而在半壁攀登,时而要滑坡。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说实话,因为走过的地方比较多,有时候感觉自己都有点视觉疲劳了,也去过很多以石头著名的景区,像昆明石林、张家界、包括美国的黄石、科罗拉多大峡谷,但是走到龙凤沟深处,依旧有惊艳的赶脚。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一路走着,发现了许多千奇百怪的石头,眼睛都有些应接不暇。有的大得惊人,一块就能算是一座小山了;有的颜色奇特,除了常见的暗红色,还有青色、灰白色、褐色……甚至有一段两岸全是纯黑色;有的纹理漂亮,像象形文字,像蜘蛛网,还碰到一块,真的很像人的心脏,上面的纹理图案仿佛就是人的动静脉血管。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上图:万黑丛中我尚哥

普通景区,很难见到这样特别又数量巨多的石头,幸好因为这里还没有开发成景区,所以一切都还是石头最原生态的古朴,孤独寂寞地屹立在这山谷里。石头普遍比较光滑,不知经历了多少风吹日晒雷击雨淋,多少次地质变化变迁,就这样年复一年,才修炼成今日我们看到的样子,很有岁月的感觉。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如果石头有年龄的话,它们一定是老祖先级别的,出于好奇,在网上搜索龙凤沟的形成原因,苦于干货资料太少,总结他的形成过程大概是这个样子吧(因为没有官方介绍,不知道是否准确):山石被水经过6亿年的冲刷侵蚀,形状狰狞,千疮百孔,形态各异。由于地质和矿石的原因,25亿年前地核运动和岩浆喷发,形成了鲜艳的片麻岩、寒武纪形成的馒头页岩、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石灰岩(碳酸钙)在略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雨水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又经过73万年~240万年的地壳变化,雨水溶解冲刷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上图:有没有点日照金山的赶脚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上图:领队李一刀

04、断崖

沿着曲折的冰河一路向下,河有怎样的流势,山必定有怎样的山势,或对峙,或半环,或开阔,或紧夹,穿行在山涧、峡谷、沟底、崖边。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山石上的攀爬战战兢兢,再加上才下过雪的缘故,很多石头上都有稀稀落落的积雪,就比较滑,像我这样爱冒险的孩纸觉得巨刺激。突起的石头有些硌脚,少不留神就会扭到崴伤。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不多时就到了断崖处,这里地形复杂,落差很大,坡度近乎平角。听到下面水流湍急的声音,我略侧过身子向下看,大约有四米左右的样子,最主要是石头坡度比较陡,不好站脚,只能手脚并用平着过去三四米,近乎90度直线滑坡,才下到下面的水潭处。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上图:实在太危险了,没法拍全景

绕着水潭窄窄的边缘走,接着又是两段直角下降,不过听当地人说昨天有驴友才走过,这里有人搭了两段木椽,踩着木椽上的叉子下,而两段木椽的中间,山石对峙,要从狭小逼仄的山缝中穿过,则须收起手中登山杖、相机等负累,稍微胖一些便要侧身而过。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据说在夏天丰水期,这里瀑布水量很大,也是极为漂亮。印象里,过了这边后面多以下坡居多,好些时候,我们就是顺着石头溜下去了。最让人惊喜的是,这次最小的队员——只有6岁的能能,一路不哭不闹,坚持跟着走,真心点赞。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或许这就是户外运动的魅力所在:穿行于山水丛林间,徒步于野外荒原中,拥抱自然,忘记烦恼!快上水泥路的时候,天完全黑了下来,幸好下午赶赶路,就快走出来了。(走龙凤沟一定要带头灯)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抬头却发现天空离得好近,满眼的星光闪耀,虽然每天在城市,偶尔也能看到星星,但是这么亮的星光,距离上一次看,还是在沙漠的夜。遗憾没有拍到那天的星星,不过也可能正是因为没有图片留下,所以深深地留在了心底——夜空中最亮的星。

华丽丽地一大波美照来袭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介休龙凤沟 | 一路向心:一半是山 一半是自己

(以上均是手机实拍,无修图)


附件:

出于一个旅游人的职业病,在现在这种旅游景区投资热的大开发背景下,我好奇难道没有人看上这里得天独厚的资源嘛?于是各种百度了龙凤沟的因缘始末,也只得到如下资料。

考古工作者在峡中石洞曾找到古人使用的陶片,证明峡中有过古人类活动遗存。当地民间传说此峡底是一座石山,北部水多为患,常淹没村庄良田,是大禹到此以巨斧劈开连山之石,泻走湖中之水,使水患不再,人民乐业。这道峡谷俗称为“石口则”。

龙凤峡也是一个天然的旅游胜地,峡中悬崖峭壁,争奇斗绝,古树瑶花,妙趣天成,更有民间传说中三大绝景发人幽思。一曰“龙洞”,相传古时神龙居此,深不可测,天冷时有浓雾自洞口喷涌而出,遮沟掩壑,弥漫峡谷,行人对面难见,如一只巨形烟囱在腾腾冒着白烟;天热时又倒吸云雾,满谷之雾向洞口汇聚,如神仙倒吸虹霓,还峡谷一个朗朗晴天,碧山绿树;二曰“海眼”,在半谷中有一沙滩水泽,平时紧闭,有山洪暴发或大雨大水时“海眼”便洞开,将滔滔大水吸进洞口,巨石大木,泥沙俱下,如巨兽张口,气吞山河;有人曾见一头大牛都被吸入“海眼”,忽儿不见踪影。百姓传言此“海眼”直通大海,有水即开无水即闭,是上天为山里泄洪而天造地设之机关;三曰“天坑”,相传为上天发怒,掉下一块陨石砸开此坑,到坑前一望,深不见底,阴气森森,坑内长满杂树,藏匿怪兽,人不敢近前,失足落入,则如芥子掉进深井,便无声无息了。

沁源县委王玉圣书记曾带人徒步考察此大峡谷,看后感慨:“要开发这个风景区,几个亿扔进来也是打水漂儿,县里哪里去找这么多钱呵!”但又不甘心地说:“上网招商吧,总会有有远见的大老板的,这景区开发了比绵山也强十倍!”天生胜景,金屋藏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千年高峡,真龙潜渊,太岳有奇景而不见。这道曾经藏龙栖凤的大峡谷,也成为沁源生态美的一道风景线,成为古太岳山一处龙遗迹的神秘岛,成为一处未开发的诱人的神秘“龙园”。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