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绿色的希望

摘要: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近期以来,全市各地正掀起植树造林、绿化国土的热潮,记者近日走访各地发现,与往年不一样的是,随着林长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类主体造林积极性和林业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造林规模和质量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近期以来,全市各地正掀起植树造林、绿化国土的热潮,记者近日走访各地发现,与往年不一样的是,随着林长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类主体造林积极性和林业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造林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美与百姓富同步共进。

  

  把银杏产品卖到国外,小村庄成为特色优势村

  

  3月6日上午,春光和煦。临泉县滑集镇靳桥村的田野间一片忙碌,几十名农民正忙着挥锹挖土,在田间移栽银杏苗。“今年我们的银杏种植基地发展到了1800亩,目前正在进行移栽,近期将全面结束。”在田间组织施工的安徽玉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闫鑫告诉记者。

  

  位于靳桥村的这片银杏基地,2016年开始流转土地,次年开始培育次生苗,主要产品为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用价值与应用极为广泛,去年我们产出了40多吨的烘干银杏叶,运往宁波进行提取加工,产品全部出口。”闫鑫说。

  

  “用于药用提取的银杏最好是7龄之前的树木,到时还可以作为观赏苗木出售。”闫鑫说,银杏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公司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计划在3至5年内发展到5000亩,并在干银杏叶达到一定规模后于本地建立提取生产线。

  

  银杏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增收机会。70岁的村民史国祥正在田间工作,他说,自家的3亩地流转给了公司,每年有1000元/亩的收入,自己平时在种植基地打工,还有50元/天的工资,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有这些收入非常满意。

  

  “高峰时每天用工一二百人,现在最愁的是找不到工人。”闫鑫说,由于出口对银杏叶的农药残留有严格标准,基地完全采用人工除草,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几十万元的劳务费。“今年我们还计划将基地的除草作业,以350元/亩的价格,全部承包给当地村民。”

  

  栽下绿色的希望,靳桥村的林业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去年,我市认定阜阳市第一批“百村百品”特色农产品优势村,靳桥村等9家涉林村庄名列其中。

  

  为每一片林木找到“监护人”,造林质量有保证

  

  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还得益于去年来我市全面实施的林长制改革。

  

  “现在种下去的苗木,有镇村林长、护林员等日常巡查监管,每一片林区都有责任人员,再也不愁毁林问题。”在阜南县苗集镇前进村,阜南县虞海生态园林有限公司的现场负责人马静正和村级林长一起,巡查刚栽下去的3000多亩榉树。“今年我们流转的土地达到4000亩,全部栽种榉树。”

  

  每一颗榉树,都是虞海公司的宝贝,丝毫闪失不得。马静说,榉树是国内少见的绿化树种,树叶绒毛具有吸附灰尘的效用,正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加之种植量少,目前16公分胸径的市场价格可以达到1500元/棵。“每亩30棵树木,五六年后就可以上市,效益十分可观。”

  

  在苗集镇党委书记于旬的带领下,记者在环绕集镇外围的三四千亩林木基地转了一圈,发现基本没有毁坏的。“以前是年年种树不见树,关键是我们的思路没有转变。”于旬说,以前大多在路边一两米的范围内栽树,种后没有人监管,植树造林的成活率不高。今年镇里采用市场化机制,连片流转土地造林,农民得到了土地流转收入,加上林长制下的完善监管机制,造林规模、造林质量都有大幅提升。

  

  “往年全镇在路边植树造林的规模也就一二百亩,而且后期成活率比较低,今年仅路边造林这一块,就有80公里长的村村通道路两侧土地实现了流转,新增造林1200亩。”于旬介绍,这段时间,镇村两级林长、生态护林员正全方位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确保成活率。

  

  目前,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7080名,为每一片林木找到了负责任的“监护人”,也为植树造林提供了坚强保障。

  

  绿色产业效益显现,实现多方共赢

  

  林业这一“绿色产业”的良好经济效益,吸引了大批企业、大户加入植树造林的行列,全市经果林、观赏林、花卉等特色林业产业如百花齐放。加之各地创新机制,加大引导力度,带动了各类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我们围绕县内7条国省干道、5条大型河流绿带等建设,实施‘751’绿化工程,出台前5年土地流转费用全免等政策措施予以扶持,目前已吸引了38家企业进行造林绿化,近两年仅‘751’工程就新增造林5.2万亩。”临泉县相关同志告诉记者,企业投入造林,可享受15年的林地经营权,15年后林木资源移交政府,实现了政府、企业、村民共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丰收。

  

  “绿水青山”正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林业持续稳步发展。2018年,全市林业产值达351.19亿元,居全省第六位,较上年增长13.24%。

  

  市林业局有关同志介绍,今年我市将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为统领,以林业增绿增效为主攻方向,持续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力争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