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抓好當前春耕生產,優化經作區域佈局,提升糧油生產能力,推進畜牧業提質增效、產業融合發展……今年以來,馬龍區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優化農業產能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把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把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快農產品加工及交易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著力點,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著力發展大產業、培育新主體、建設新平臺,全力推動農業產業興旺發展。


馬龍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愛必達花卉種植基地一角

  該區從抓當前春耕生產入手,著力提升糧油生產能力,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快建設23萬畝高產穩產糧食生產功能區,集中打造一批優質糧食生產基地,持續打造35萬畝糧食主產區;推廣優質高效糧食作物生產,大幅增加秋冬馬鈴薯、青貯飼料玉米種植面積,穩步提升糧食生產效益;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科技到位率,全面完成糧食作物綠色高產創建示範樣板1.5 萬畝,確保糧食生產提質增效。優化經作區域佈局,注重全域統籌,打破鄉、村、組界限,連片規劃、成片推進馬龍蘋果產業發展,建設7個萬畝蘋果種植帶建設。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調整優化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和產品結構,整體提升全區種植業比較效益,力爭全年新增流轉土地1.88 萬畝,新增高效經濟作物2.08 萬畝,累計經濟作物面積達15.3 萬畝。


馬龍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規模化養殖生豬

  該區堅持強生豬、穩牛羊、興奶業,依託大型養殖企業,以畜禽規模養殖場為重點,推進“綠色防控、健康養殖”,穩步提升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推進畜禽良種繁育體系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加快畜禽良種科技推廣步伐,努力完成畜種改良5.8 萬頭(窩匹只),種植青貯飼料玉米9萬畝。推行“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生產經營模式,推廣資金和技術整合、項目與公司嫁接、企業與農戶聯合、產業與扶貧相結合等發展方式,降低市場風險,提高養殖規模效益,力爭年內出欄肉豬22 萬頭、肉牛2.6 萬頭、肉羊21.1 萬隻、肉禽129.5 萬隻,實現肉類總產3.04 萬噸、禽蛋產量0.21 萬噸,實現畜牧業產值同比增6%以上。創新漁業生產方式,嚴格執行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穩定水產養殖面積1萬畝;加快水產業綠色發展,穩步推進稻漁綜合種養提質、增效、擴規模,發展水庫多營養層級生態養殖,優化發展池壩塘健康養殖,產出水產品0.32 萬噸;推進養殖環境和設施改善,實現產地水產品抽樣快速檢測30個,全面提升水產品質量。

  該區把招商引資作為優化結構、拉動經濟增長、積蓄髮展後勁的主要抓手,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在原有基礎上,努力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 個、市級龍頭企業2 個,培育新增固定資產投資500 萬元以上農業企業2 個、示範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 個,創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企業1 個以上,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市級示範社1 個,培育評定家庭農場10 個以上。(查朝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