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在於父母要成為“閱讀循環圈”的核心

《朗讀手冊》引用了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我們看到那些文化水平較高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子女大多也是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我們會感慨道龍生龍鳳生鳳,但是我們的父母大多是文化水平相對來說沒有那麼高,平常的時候也不讀書,這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呢?

有一次暑假的時候,我去表哥家,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表哥的房間裡找不到一本書,不僅是表哥的房間裡,所有的房間裡都找不到一本書,我問正在打遊戲的表哥這是怎麼回事,表哥不屑道。

因為父母不喜歡看書,除了工作到家就是玩手機,看電視,還經常邀請同事打麻將。我問表哥你喜歡看書嗎?表哥認真的回答到:“讀書多沒意思,還沒有遊戲好玩”我不在說話,表哥也依舊沉迷在遊戲裡。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在於父母要成為“閱讀循環圈”的核心

莫言曾說:“最好的教育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片樹葉帶動另一片樹葉,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不看書造成自己的孩子也不喜歡看書,父母的行為和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家長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怎麼能逼孩子去做呢?

根據2016年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中國人均閱讀量7.86本,較15年的4.58本有明顯的提高。我們不要感覺到自豪和驕傲,我們看向美國,美國早在15年的時候閱讀量已經達到了50本,7.86與50之間的差距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

在中國看書學習似乎成為了一種負擔,很多人在離開學校步入社會的時候,會感慨到:“真好,終於解脫了,終於不用學習了”在這樣的觀念下,當這些不喜歡讀書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在於父母要成為“閱讀循環圈”的核心

一、父母是否愛讀書影響著孩子成就動機養成

孩子成就動機的養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成就動機與孩子所能接觸到的文化環境,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與要求是密切相關的。

成就動機指的是人自覺追求自己的目標,在完成目標的時候,對自己有著較高的要求,儘量取得完美的效果,儘量完成目標的動機稱之為行為動機,孩子如果能夠養成較高的成就動機,會幫助孩子進行自覺學習,克服學習的種種困難,成就變得優異。

該調查的數據調查顯示,父母日常的習慣,對於孩子的習慣養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喜歡讀書,可以幫助擴展孩子知識面。

50.4%-71.3%的父母在家是喜歡讀書的,這些愛讀書的父母的孩子成績相對來說更加優異,喜歡讀書的父母的的父母成績為514.48,而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喜歡讀書的父母,孩子的學習成績為484.13分,這兩者竟相差了30.45分。

不愛讀書的父母說到底,對自己的教育都是不上心的,對於孩子怎樣會有高要求,家裡又怎麼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呢?這些父母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去理解世界,解釋事情是通過道聽途說,當問起不愛看書的原因,父母會說:“工作忙,哪裡有時間看書啊”

而那些愛看書的家長,通過看書進行自我提升,自我教育,這給孩子做出了良好的榜樣,孩子會從家長不知不覺形成的文化環境中形成學習動機。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聽到書香世家的時候,會不自覺的認為從這裡出來的孩子,也是喜歡讀書,學習優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否喜歡讀書會對孩子的成就動機養成很大的關係。

二、父母要成為“閱讀循環圈”的核心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在於父母要成為“閱讀循環圈”的核心

父母是否喜歡讀書會對孩子的成就動機造成影響,那麼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父母在形成興趣和能力的時候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在1991年兒童閱讀專家艾登·錢伯斯出版了《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在這本著作中體術了“閱讀循環圈”。循環圈的三部分是選書,閱讀,以及回應,這是孩子理性的閱讀狀態,他的核心就家長要具有協調能力(喜歡讀書,並且能夠很好完成閱讀循環圈的三部分)。

艾登·錢伯斯曾說:“愛閱讀的家長能夠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可能你所在的地區閱讀資源貧乏,或是在生活中遭受著各種各樣的苦難,但是一位真正的閱讀者,一位重視對於孩子教育的家長,他的存在本書就是閱讀教育最核心的因。”

一個人的氣質裡,從這你讀過讀書,走過的路,以及愛過的人。

在黃磊與他的女兒多多曾一起參加過《爸爸去哪》,我們看到在節目裡的多多的和善真誠,溫文爾雅,性格也是十分活潑喜人,人們非常喜歡多多,那麼黃磊是怎麼培養出這麼優異的女兒呢?我們可以從黃磊與多多的生活經歷尋找出我們想要的答案。

首先黃磊自身十分喜歡讀書,認為讀書可以進行自我提升,開拓自己的精神世界,就算黃磊工作很忙,他依舊尋找讀書的機會,讀書成為了黃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並且他還什麼喜歡和多多一起讀書,兩人共看一本書,看的時候他還不忘和女兒交流心得,書中的知識和力量在不知不覺的融入到多多的骨血裡。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在於父母要成為“閱讀循環圈”的核心

三、父母如何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我們從上述中知道,父母是孩子閱讀習慣養成的核心,那麼父母要如何以身作則才能把閱讀的種子播種到孩子的心裡呢?並如何讓這個種子茁壯成長呢?

1. 家長要制定閱讀時間,併為孩子進行朗讀

家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觀念,閱讀並不是生活的負擔,而是生活中一種消遣方式,放鬆方式,家長要把書的身影進入到家庭中,重視讀書,實則和孩子一起讀書,規定一個閱讀時間,或是為孩子進行書籍的朗讀,讓讀書在家裡生根發芽。

在美國,許多中小學就一直保持著讓孩子每天讀書,它們把時間進行規定,把這段時間稱之為“持續默讀”也就是說,孩子在讀什麼書,是否和學科有關都是由孩子覺得,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這大大的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並且老師還為孩子在課上時間進行朗讀,最終孩子的學習成績也非常的優異。美國閱讀委員會在《成為閱讀大國》指出朗讀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動,我們從美國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做法中可以收到很大的啟發。

這種規定的閱讀時間,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要注意時間的制定,美國教育家John Werner曾說:“不要把孩子的閱讀時間安排到課下,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變得討厭閱讀,因為閱讀佔用了它們的玩耍時間,孩子會把閱讀看待成一種壓力”家長要確保孩子能夠讀書,確保並非鼓勵和倡議,而是孩子確確實實的用心感受書中的文字,確保也意味著家庭要有閱讀氛圍。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在於父母要成為“閱讀循環圈”的核心

2. 由內而外的改變孩子

若有書籍藏心中,歲月從不敗美人,餘秋雨曾說:閱讀的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讀書可以提升家長的“自我價值感”,當父母的自我價值感提升的時候,對待孩子也就更加理性更加寬容,更加重視孩子內心的想法,這就是書籍對人的影響,使人變得溫潤儒雅。

在書籍的薰陶下,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變得更加更加重視方式方法,放慢語速,變得有耐心,這種由內而外的氣質會吸引到孩子,當父母變得美好,孩子自然也就會跟隨,這也就是你若花開,蝴蝶自來,當父母自己變得優秀,孩子也自然沒有那麼多思想的框架。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在於父母要成為“閱讀循環圈”的核心

3. 利用“愛屋及烏”的正能量原理,通過孩子激發父母的閱讀興趣

愛屋及烏的正向科學來自於Mowen,Brown和Schuylman的整合平衡理論和歸因理論。愛屋及烏會導致有所羈絆的兩個人,如果a對一件事感興趣,那麼b也會對這件事感興趣,並且a和b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導致1+1>2的效果。

試想一下,如果你喜歡的人喜歡看某一個電視劇,你會不會也去關注那部電視劇,這就是“愛屋及烏”的心理,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孩子關注於某事,那麼家長也會不知不覺的關注這件事,孩子喜歡讀一本書的時候,家長也願意花費時間去閱讀研究孩子讀的那一本書。

如果父母和孩子讀同一本書的時候,如果讀到引人思考,有所感想的時候,就會和孩子交流,我們和孩子進行輕鬆愉悅的交流感想的時候,或許是在回家路上,或許是在吃飯的生活,如果家長能夠與孩子圍繞閱讀聊20至30分鐘,不僅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還對親子關係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父母是家長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很多時刻都在影響著孩子,這是一把雙刃劍,會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也會把孩子拖進地獄,家長要重視這一點,運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