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要七擒孟獲?幹活要有大格局

打贏了,抓了他,聽他說不服,放了他;

再打贏他,抓了他,問他服不服,不服再放了他;

再抓,再放;在抓,再放;

第七次,他說:服了,永遠忠於蜀國。

這個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神話一般,留在我們的歷史上。

諸葛亮為什麼要七擒孟獲?幹活要有大格局

大智慧造就大格局

追問一下,為什麼第一次不拘留孟獲或者殺了孟獲,那不是節省人力物力嗎?

回答是:抓孟獲的目的不是為了除掉這個人,而是為了統一大業。

在這個大格局下,多次放孟獲回去是為了爭取孟獲對蜀國政權的認同,為北伐解除後顧之憂,為統一大業打基礎。

諸葛亮任命孟獲做了蜀國的官兒,管理南方各部族。南方各級管理人員,也由孟獲安排,孟獲乾得很起勁。他一方面把南中的資源提供給蜀漢政權,還學習諸葛亮的民生理念,發展當地農業生產。

諸葛亮收復孟獲的智舉,不止給蜀國爭取了發展機會,還遺惠一千多年。

1934年,發生班洪事件時,英國人騙佤族同胞說,"你們和中國內地人生活習慣不同,你們不是中國人。"佤族頭人說,"我們的祖先和祖公訂立了盟約,我們世代為中國守護此地,我們是中國人"

祖公是誰呢?諸葛亮。

應該說:在處理關係時,攻心為上是很多人都懂的道理,但受制於種種約束,有時,正在攻心中冷不防就被背叛擊中要害,幾無還手之力。

諸葛亮為什麼要七擒孟獲?幹活要有大格局

智慧是不要盯著一片葉子的枯榮,要看到秋色的斑斕

所以,攻心也要審時度勢,大格局更要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