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孟获?干活要有大格局

打赢了,抓了他,听他说不服,放了他;

再打赢他,抓了他,问他服不服,不服再放了他;

再抓,再放;在抓,再放;

第七次,他说:服了,永远忠于蜀国。

这个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神话一般,留在我们的历史上。

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孟获?干活要有大格局

大智慧造就大格局

追问一下,为什么第一次不拘留孟获或者杀了孟获,那不是节省人力物力吗?

回答是:抓孟获的目的不是为了除掉这个人,而是为了统一大业。

在这个大格局下,多次放孟获回去是为了争取孟获对蜀国政权的认同,为北伐解除后顾之忧,为统一大业打基础。

诸葛亮任命孟获做了蜀国的官儿,管理南方各部族。南方各级管理人员,也由孟获安排,孟获干得很起劲。他一方面把南中的资源提供给蜀汉政权,还学习诸葛亮的民生理念,发展当地农业生产。

诸葛亮收复孟获的智举,不止给蜀国争取了发展机会,还遗惠一千多年。

1934年,发生班洪事件时,英国人骗佤族同胞说,"你们和中国内地人生活习惯不同,你们不是中国人。"佤族头人说,"我们的祖先和祖公订立了盟约,我们世代为中国守护此地,我们是中国人"

祖公是谁呢?诸葛亮。

应该说:在处理关系时,攻心为上是很多人都懂的道理,但受制于种种约束,有时,正在攻心中冷不防就被背叛击中要害,几无还手之力。

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孟获?干活要有大格局

智慧是不要盯着一片叶子的枯荣,要看到秋色的斑斓

所以,攻心也要审时度势,大格局更要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