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管理思維成實踐主導的情況下,如何看中國式管理思維優缺點

(上一篇文章講了中國式管理思維——“一內涵二”的特性,即“一內涵二”是什麼,本篇文章主要說明“一內涵二”優缺點) 

“一內涵二”是中國的傳統管理思維,然而在當下市場經濟及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傳承千年的中國式管理思維反而不受重視,西方式管理思維卻成為實踐的主導。那麼中國式“一內涵二”的傳統管理思維究竟有沒有可取之處,他有哪些優缺點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內涵二”的優點

“一內涵二”有很多優點,可惜因為難學難行,不容易被人們發覺和接受。其適合於變動的世界,在統一的基礎上有對立,因時因地制宜,在動態中維持均衡。

①適合變動的環境

環境變動,是非的標準必然也有所不同,配合著內外環境的變量來判斷是非才能合理。
在西方管理思維成實踐主導的情況下,如何看中國式管理思維優缺點

讓就是爭,爭等於讓;高明的人,知道用來讓爭,不傷和氣。

明讓暗爭,看起來小人,如果一直到底,實在讓不過,就成真君子。

先潛後現,弄清楚大家可以接受的程度,在適當的表現。

集團的力量大於英雄,但是集團必須利用英雄。

這些都可以配合變數以判斷是非。

②採取持經達變方式

凡事先確立若干原則,然後視實際情況而變更適應方式。制定遊戲規則,反而增加許多束縛,失去彈性。

凡事有原則,叫作持經。如兄弟分吃一塊餅,原則是兄多吃,弟少吃。但是情況變化,弟勞動地多,可以多吃一些。兄弟兩人本著友愛的精神,好好商量,彼此禮讓,不需要固定而清楚明確的遊戲規則,依照既定原則,衡量當時的實際情況而應變,叫作持經達變,目的在因時因地而制宜。

③隨時可以調整應變

“一內涵二”主張寓法治於人治,因為徒法不足以自行,必然慎選賢能,才能夠實施合理的法治。
在西方管理思維成實踐主導的情況下,如何看中國式管理思維優缺點

例如:法律條文是死的,人卻是活的。過分拘泥於死的條文,忽略了活人的處境,判決下來當然令人不服。法律兼顧人情義理,大家才會信服。

既然要兼顧人情義理,那就每一個人都不相同,每一宗案件也都有獨特性,必須隨時加以適當的調整。

權宜變動,到底妥善與否,並不是多數人所能夠了解的。“一內涵二”的社會不主張少數服從多數,反而認為賢大於多數,一個賢明的人,其判斷力應該勝過多數不賢明的人。不一定少數服從多數,必須看著辦以求合理。

④繼舊開新,日新又新

“一內涵二”認為創新不是標新立異,不主張為變而變,為求新奇而創新。創新必須合乎實用,對人生有幫助, 所以倡導繼舊開新,從舊的發展出新的東西。

例如:採取漸變的策略,逐漸調整而不突然變革,大家一般不會抗拒,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的措施。

凡事先求瞭解原來的用意,適應之後再求改善,才能夠繼舊開新,從舊的當中創造出新的。

“一內涵二”的社會,看起來很保守,好像長久沒有改變,實際上卻經常在變,只是變得大家幾乎沒有什麼感覺。錢穆先生指出中國社會“持續中有變化,變化中有持續”。有些人只看到中國社會長久以來都沒有改變,認為十分保守,只看出持續的一面,忽略了變化的一面。實際上,中國人一方面在變,一方面卻永遠沒有改變。

⑤可進可退,因時制宜

不要把進退當作兩個相反的詞,好像進便是進,而退就是退。“一內涵二”的哲學,認為進退應該配合“時”的改變,改進則進,該退則退,才是合理的行為。
在西方管理思維成實踐主導的情況下,如何看中國式管理思維優缺點

任何一點都可以看成是進,也可以看成是退。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得有失,有利有弊,沒有十全十美的。

例如:我們工作賺很多錢,可身體卻很疲憊。必須設法兼顧,用心調整,才不致顧此失彼,得不償失。

⑥在動態中維持均衡

“一內涵二”永遠是動態的,因為“世界上一切一切都在變,只有一樣東西沒有變,而這樣不變的東西,就叫作變”。“已定”和“未定”就如太極圖的陰陽兩面,是互動的關係,可以隨時相互轉換。

例如:預約制度不容易推行,增加了行事的機動性和應變性。想到就做,馬上便要,只有制度不健全時才能得到。

一切都在變動,看起來亂糟糟。充滿了應變的機會,做起事來卻井井有條,這叫作亂中有序。


“一內涵二”的缺點

說起“一內涵二”的缺失,大家一說一大堆。因為“一內涵二”彈性很大,變化相當快,任何人一不小心,就可能離經叛道。一旦離經叛道,缺失馬上十分明顯,加上不容易學習,更容易走偏了出現缺失,使人覺得缺乏原則,並不公平,而且不好說明,顯得複雜又難以判斷。在這種情況下,很不容易獲得大家的信任。

長久以來,大家都認為“一內涵二”缺點多於優點,實際上,“一內涵二”的缺失都可以設法補救,只要認識正確,拿捏精準,謹慎從事,便利多於弊。

①不容易學習

由於是非看起來並不明確,表達起來也相當模糊,一切就顯得相當不確定,有答案與沒答案一樣,令人就算有心去學,也覺得非常困難,很不容易學習。
在西方管理思維成實踐主導的情況下,如何看中國式管理思維優缺點

例如:很多事都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要時、地、人、事、物面面兼顧,若非學識和經驗都相當豐富,恐怕很不容易做的恰到好處。常常應變之後,心生後悔,認為不盡如人意,覺得愈變愈不理想。

特別是現代人希望快速學習,缺乏歷練的耐力,因此學習起來,覺得十分困難,一直抱怨為何如此複雜。

例如,朋友向我們開口借錢,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態度。在“一內涵二”的社會,答案千變萬化,似乎永遠說不清楚。年輕人聽了就覺得好麻煩,認為如果事事都如此,人生不是太辛苦了嗎?

②不覺得公平

是非不明確,獎懲不確定,好像一切都隨興之所至,任意變動。在這種情況系,怎麼能夠令人覺得公平而心服呢?一片不公平的抱怨充分證明“一內涵二”的缺失。特別是年輕人,更加有不公平的感覺。

“一內涵二”的可與不可,和與不合,以及平時與緊急,都屬於變動性質。主事者在規定之外,又常常有例外的變通,受益者當然十分歡迎,認為如此才合理。受害者非常不以為然,抱怨不公平。一般人只知道公平比不公平要好,不明白合理的不公平比不合理的公平更好。

“一內涵二”主旨在於提倡“合理的不公平”,卻不贊成“不合理的公平”。例如:公司員工一律憑卡進出,看起來十分公平。實際上,有重大任務人也和大家同樣排隊刷卡,就是在浪費時間。對於某些負有特殊任務的人,給予特別的方便,看似不公平,其實十分合理。

③不容易判斷

變動的因素、不確定的情況,當然不容易判斷。這時候需要多方面的瞭解,以及深入的思考,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夠當機立斷的。

小事情容易判斷,大事情不容易辨明,所以大家為小事爭吵不休,自以為很精通,十分了不起。大事情反而無人過問,因為大家都搞不清楚,只好又少數人主張。

在西方管理思維成實踐主導的情況下,如何看中國式管理思維優缺點

例如:整天為小事而吵吵鬧鬧,遇到大事反而袖手旁觀,任憑少數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大家仍然不知所措。若是專家學者真有學識才能,而對自己缺乏相應的道德約束,大家受害都不知道要向什麼人索賠申冤。

現代知識俞分割俞專精,到了支離破碎的地步,全才越來越少,“一內涵二”的素養也越來越差,因此,綜合判斷更加覺得困難。

④不覺得單純

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這種相生相剋、互變互動的情況,當然比陽歸陰或者陰歸陽複雜。中國人到了美國,最大的感受就是做美國人比較單純,有什麼話就率直說出來,不像中國人那樣顧慮很多,為人處世都十分複雜,令人傷腦費神。

例如,在美國,學生一般有問題馬上舉手發問,老師同學都能夠坦然接受,甚至積極參與。不像在國內,有時一提問,老師就不高興,而同學也會認為其愛賣弄、好表現,看不順眼。

“一內涵二”的社會人際關係相當複雜。稍微不小心,就會因為出錯而令人不悅。

例如:在美國,人對人都可以直呼其姓名,顯得很親切。中國人的親戚關係就很複雜。伯伯,叔叔,舅舅等等之外,還有堂叔、大伯、小舅之分,侄兒和外甥又不一樣。血緣關係和輩分講的很清楚。

由於本身就是一個整全的大系統,不容易分割成許多小系統,所以專業化在“一內涵二”的社會中,大多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一察之明”。

號稱自由的國家,因為大家都有自由,結果都受到很多限制反而不自由;

都認為不自由的地區,由於大家都沒有自由,必然造成少數人有很大的自由。

號稱平等的國家,其實不可能平等;口口聲聲說愛好和平的國家,其實背後很可能挑動爭端。

世界的真相原本就很複雜,經過人為的加工才越來越單純,“一內涵二”崇尚自然法則,互相牽連,彼此互助。

⑤不能說分明

“一內涵二”變動不居,話還沒說完,已經有所改變。計劃趕不上變化,覺得很倒黴。在現代一片“一切說分明”的潮流中,不能說分明,常常被指為重大缺失之一,至少被看成缺乏誠意。 

在西方管理思維成實踐主導的情況下,如何看中國式管理思維優缺點

任何事情都正反,明暗,顯隱,是非,善惡兩面。

說正時別人以反面相職責,說明時他人拿暗的一面詢問,

一個人不可能盡善盡美,說的越分明,留下的疑點越多,被人攻擊起來越容易。所以聰明人,話只說三分,留下七分餘地,隨時可以轉換,對自己十分有利;

但是,就今日一切求分明的標準來看,這仍舊是一大缺失。

由於不說分明的人往往比較佔便宜,說分明而吃虧的人,更加不滿,。紛紛指責不說分明的人的不是。

例如:許多人痛恨隱瞞,一旦輪到自己時,由於切身利害關係,仍然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這便是“一內涵二”的哲學所引起的反應。

⑥不容易產生信任

“一內涵二”的說話方式,屬於“是中有非,非中有是”的基礎,說“好”的時候,含有“不好”的成分;說“非”的時候,有常常含有“是”的成分,給人一種左右搖擺,腳踏兩隻船的感覺,因此,是不容易產生信任的。

說不通不通,實際上一直在通;嘴巴上說不要,實際上伸手很快;

真不客氣它就十分生氣;說他口是心非,表裡不一,他堅決否認;

問他要什麼,總說隨便;一旦真的隨便,他就非常不高興,怎麼這樣隨便

這種“一內涵二”的態度,令人不易產生信任感

例如:政策明定為不通,實際上卻一直在通。明瞭“一內涵二”的哲學的人,當然明白“說不通便是為了要通”的道理,但是不明瞭的人,就是會指責說的跟做的不一致而心生懷疑。

中國常常說“隨便,隨便”的時候,務必要提高警惕,因為中國人都不隨便,真的一隨便他就不高興。有些人不明此理,認為中國人口是心非,虛情假意。說過的話又常常變動,好像說話不算數,令人更加不敢信任。


總結:

“一內涵二”的種種缺失,說起來都是行為上的變態,不合乎“一內涵二”

的合理規範。這些缺點確實存在,不容懷疑。並非“一內涵二”的哲學本身出了問題,而是應用的人過猶不及,才弄成這種令人難以接受的情。

不容易學習是真的,但是隻要心存敬意,不要一下子就把他丟棄,持之以恆,並不難學。不覺得公平,只要明白“不合理的公平”遠不如“合理的公平”的道理,很快就會改變過來。不容易判斷,只需要較長時間的歷練,更深一層的思考,自然越來越容易。不覺得單純,應該認清人生本來就相當複雜,一味追求單純,是害怕負責任的表現。

不能說分明,必須分辨不說分明的動機究竟是什麼?不存心欺騙,便無不可。不容易生信任,就要再進一步瞭解“一內涵二”的用意,自然有辦法信任而不吃虧。

“一內涵二”的最大優點就是時時變動,常常在改變、在這種動態中如何維持均衡,便成為“一內涵二”哲學的最大優勢。

未來的世紀是變動快速的時期。當內外環境變動快速的時候,“一內涵二”的應變能力,正好符合時代的要求。有些人怕麻煩,不願意採納“一內涵二”的精神,在靜態時期還不要緊,一旦處於動態時期,恐怕就十分不利了。

“一內涵二”的最大優點就是時時變動,常常在改變。在這種動態中如何維持均衡,便成為“一內涵二”哲學的最大優勢。

未來的世紀是變動快速的時期。當內外環境變動快速的時候,“一內涵二”的應變能力,正好符合時代的要求。有些人怕麻煩,不願意採納“一內涵二”的精神,在靜態時期還不要緊,一旦處於動態時期,恐怕就十分不利了。

(下一篇文章主要了解下“二構成一”的特性,即西方管理思維的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