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星球,皮肤下的病例——证明世界在变好的5件事

棉花糖常常见

但和木星一般体积的“棉花糖”还真没见过

要知道木星可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那么“棉花糖星球”是怎么回事呢?

每时每刻,全世界都有很多人在努力让世界

更多光明,更多便捷,更多健康,更多沟通

今天,我们用五件事情证明世界在变好

首先,来看看“棉花糖星球”


棉花糖星球

天文学家最近对位于开普勒51星系中的三颗“超气浮行星”有了新的见解。这些行星体型巨大几乎与木星相当,但质量却仅为地球的几倍,被戏称为“棉花糖星球”。

“棉花糖星球”不仅形态怪异而且非常罕见,至今被天文学家所观察到的类似行星也只有15个不到。在哈勃望远镜的帮助下,研究人员测定这些行星的密度小于0.1克每立方厘米,还真的与棉花糖的密度相近。

棉花糖星球,皮肤下的病例——证明世界在变好的5件事

( 图片来源:NASA/ESA/STScI.)

宇宙中充满了这些极端且迷人的现象,无时不刻不在勾起人们的好奇与疑问。在太阳系乃至银河系之外,还有着更多超酷的系外行星,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也只会不断地丰富与深入。

以后想吃棉花糖的时候,大概也可以试着望“星”止渴。


藏在皮肤下的疫苗接种记录

病历总是找不到?打过哪些疫苗总是忘?没关系,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方法,能够将疫苗接种信息藏在患者自己的皮肤底下。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有约150万人死于本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的疾病。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情况尤为突出。薄弱的医疗基础设施,会为疫苗接种记录的保存带去很大挑战。就疫苗而言,按照记录来合理安排接种又是先决条件之一。

棉花糖星球,皮肤下的病例——证明世界在变好的5件事

(图片来源:Second Bay Studios.)

最新的这项疫苗接种信息存储方法使用人体作为载体,用一种可以发射近红外光的纳米晶体作为染料,普通智能手机稍加改装即可读取相关信息,可以有效突破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瓶颈。

有了“皮下病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漏打疫苗啦!


打不死的机器“小强”

当你终于挥下苍蝇拍或拖鞋,却发现这只“小强”怎么都打不死时,你会做何感想?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大概最有资格来回答这一问题。

棉花糖星球,皮肤下的病例——证明世界在变好的5件事

(图片来源:YouTube - EPLF)

事实上,打不死的机器“小强”是一项充分融合软机器人技术、电子技术和无线智能技术的工程壮举。其中关键技术——介电弹性体致动器(DEA)可产生每秒超过400次的振动,使机器昆虫能够在空中轻快地移动。

相关技术如若在机器人领域能广泛应用,则将创造一系列全新的可能性。无论是驱使成群结队的智能机器昆虫完成远程检查或维修,还是派遣“间谍”混入昆虫世界协助深入研究,可供人们想象的空间都是非常巨大的。

看来,“小强”很可能会成为我们未来的好帮手呢。


世界最大3D打印建筑

最近在迪拜,Apis Cor公司用两周时间打印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建筑。

棉花糖星球,皮肤下的病例——证明世界在变好的5件事

(图片来源:YouTube - Cool Gadgets & Stuff)

这座拔地而起的行政大楼高两层(9.5米),面积达640平方米,整体结构全部由移动3D打印机在现场打印制作完成。而且在当地人看来,用3D打印来造房子不仅只是快,其成本也低,是一种“可负担、可持续的建造方式”。而且在Apis Cor公司的努力下,无论是建造过程还是最后的建筑本身,都经受住了迪拜极端气候环境的考验,凸显出了相关技术的高适应性。

小到人体器官,大到行政大楼,万物皆可“3D打”!


3D打印的迷你肝脏

增材制造技术,如今已经进入了打印人体器官的领域。

日前,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3D打印,成功制造出了“迷你版”肝脏。这一肝脏虽迷你但功能却是一应俱全,无论是生产关键蛋白质,存储维他命还是分泌胆汁,它都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迷你肝脏来自于患者自身细胞,因此如需移植的话也就不会产生排异。

虽然在研究人员看来迷你肝脏距离完整器官还有不少的路要走,但目前研究所前进的方向是颇具希望的。相关技术可以将患者的血细胞转化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然后干细胞被诱导生长成为肝脏细胞并混入生物墨水,最终在3D打印机中被打印成为可供进一步培养的构造。

从采血到人体组织打印,所需时间在90天左右。也许有天会实现“立等可取”!


以上是证明世界在变好的五件事

欢迎继续关注GE酷科技专栏

科技很酷

但更酷的还是那些让世界变美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