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嘴崖墓出土一種奇門兵器,它為何會消失,理由想不到

我國古代是冷兵器時代,隨著工匠技藝的進步,更多種類的兵器被創造出來,如:弓、弩、槍、棍。除了常見武器外,古代的工匠還會發明一些獨具匠心的武器。1988年,文物專家在白虎嘴崖墓出土一種奇門兵器,它造型古怪,卻非常好用,但為何它會絕技呢?真正的理由你想不到:

白虎嘴崖墓出土一種奇門兵器,它為何會消失,理由想不到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98年8月,綿陽高新區一家開發公司,在雙石碑村白虎嘴進行施工建設。工人們在深挖地基時,竟發現了很多的陶器碎片。施工領隊得知消息後,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勁,根據工作經驗,他懷疑該地存在古墓,便將具體情況報告給當地的文物研究所。

文物研究所的專家得知消息,立即帶著專業的工具趕到現場。通過實地考察,專家在該地發現墓群61座,主要集中在山坡長約130米、高15米的範圍。在清理的過程中,專家出土大量陶器、銅器和鐵器等等的文物。

白虎嘴崖墓出土一種奇門兵器,它為何會消失,理由想不到

專家將出土物品運回研究所,準備進一步研究時,一位專家卻發現一類造型奇特的器具,它們呈弓形,兩頭各有一個彎鉤,中間有一個類似盾牌的把手,它們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通過翻閱相關資料,專家在《釋名.釋兵》中,發現一段記載:“鉤鑲,兩頭曰鉤,中央曰鑲。或推鑲,或鉤引,用之宜也。”通過這句記載,我們可知這些造型奇特的器具是一種武器,名為“鉤鑲”,主要盛行於兩漢時期。

白虎嘴崖墓出土一種奇門兵器,它為何會消失,理由想不到

當時的士兵在作戰時,會用左手握住鉤鑲,右手持常用的環手刀等武器。從性能上看,這種兵器兼具防、鉤、推三種功能。鉤鑲的防禦能力靈活,甚至優於笨重的盾牌,可以抵擋敵人的武器。除此之外,士兵還可以利用鉤鑲主動發起進攻,鉤鑲前面的鉤子可以控制住敵人的武器——戟(勾住戟耳),一旦戟被勾住,對方就難以撤回。此時,手持鉤鑲的士兵可以抓住時機,給敵人致命一刀。

白虎嘴崖墓出土一種奇門兵器,它為何會消失,理由想不到

在山東嘉祥縣武氏祠和陝西綏德出土的石畫像上,我們就能看到士兵手持鉤鑲與敵人對戰的場面,戰況十分激烈。

根據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感覺鉤鑲很厲害,但為何它們會逐漸退出戰場,被士兵拋棄呢?

漢代的士兵將鉤鑲應用到戰場時,確實能給手持大戟的敵人帶來致命的一擊,並取得對戰的勝利。鉤鑲是戟的剋星,戟有橫出的小枝,被勾住後,很難抽回。漢晉以後,統治者階級發現戟在打仗不實用,對武器進行升級,戟退出戰場後,它搖身一變成為儀仗用器,正因如此,鉤鑲的威力無法施展,它不能抵制其他武器,所以逐漸被淘汰出局。

白虎嘴崖墓出土一種奇門兵器,它為何會消失,理由想不到

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很多不實用的東西會被淘汰——這就是優勝劣汰的法則。我們不僅要緊跟時代的潮流,更要發揮自己多方面的優勢,戟由武器變為儀仗器,說明它還有存在的價值。而鉤鑲無論多厲害,它卻無法轉變自己被淘汰的命運。

白虎嘴崖墓出土一種奇門兵器,它為何會消失,理由想不到

如果各位讀者對“鉤鑲”感興趣,可以博物館看一下它的真容,還可以到嘉祥縣武氏祠的古遺址博物館,近距離看一看雕刻著鉤鑲對戰的石刻,感受古人應用鉤鑲作戰的真實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