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奶的人過來看看

離職後我沒喝過一滴牛奶,一個奶業工人寫下的奶業內幕!

一個奶業工人的實心話:我所學的專業是乳品工藝,剛畢業曾在某乳業集團工作,職位是收奶員。

之前的三鹿事件,沸沸揚揚。其實在我看來,沒什麼奇怪的,事情總要被揭穿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以及是哪一家企業成為撞上槍口的倒黴蛋。

三聚氰胺——冰山的一角。也許這個事件就要告下一個段落,也許僅僅是個序幕的開始……

離職後,我沒喝過一滴奶!我先講一下,收奶的過程:奶農的牛奶由當地附近村鎮的奶站化驗收集,按品質高低,分等級付給奶農錢。品質的指標不外乎PH值,蛋白質,幹物質這幾項。 然後由奶站(當然奶站是私人老闆的)用罐裝車混裝後運到工廠,然後由工廠取樣化驗,測算指標同樣按品質高低,分等級付給奶站錢。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出來,這種操作模式會出現什麼問題?奶農想多賺錢怎麼辦呢?簡單啊,摻水啊。那摻水指標降低就賣不上好價了怎麼辦?簡單啊摻……啊。奶站想多賺錢怎麼辦呢?簡單啊……奶站的奶,是從各個散戶收來混裝到罐車的,有一家的奶突然變質了,怎麼辦啊,全車都倒了嗎?幾十噸一罐的奶,蛋白質低了怎麼辦?幹物質低了怎麼辦?PH值低了怎麼辦?有的牛病了,用過抗生素怎麼辦?有的牛用了催奶激素怎麼辦?話說回來了,奶農那點小伎倆能瞞奶站嗎?奶站那點小九九能瞞工廠嗎?如果我說,奶站不知情,工廠不知情。都是“不法奶農”乾的壞事,全國人要把矛頭指向他們批判。

那我可就真的很傻,很天真。

我們從來不拒收奶,因為我們知道,一件東西要充分利用,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價值,獲得最大的利潤。

我們分罐儲。

最好的奶供到車間做酸奶(發酵型酸奶或攪拌型酸奶),因為不是好奶做不出來。

其次,做純牛奶,高鈣奶之類。

再差的奶做花生奶、早餐奶等。

那些發酸的奶當然不能倒了,做酸性乳飲料,就是廣告上常見的,這是最大的利潤所在。一盒奶的成本,還沒有那個包裝盒值錢。

那種臭的燻人的奶怎麼辦呢,簡單,做冰激凌味道最好。

還有那些又臭又成粘稠狀的怎麼辦呢,做奶粉。當然這叫工業粉,它有它的用途,不是裝袋子就上市場的。

另外,酸性乳飲料越存放,味道越好。

有人問了:生產日期怎麼辦?簡單啊,提前一個月!你也許不信吧,因為,在你心中,那是小黑工廠做的事。

又有人問了:市場上賣的豈不是過期奶?我就這麼告訴你吧:你手中那盒奶,就是過期一週了,你喝也沒問題。因為,你所買的奶,是UHT超高滅菌液態奶。關於UHT超高滅菌乳,到底有沒有營養,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那有人說了,我們以後喝高端奶吧,廣告都說想過有品位的生活就喝那種奶。是啊,那奶是貴啊,貴的東西就好啊,那奶蛋白質高啊?高,實在是高!這一點,澳大利亞人都服我們啊。我就不相信地球上的奶牛,能擠出那麼高蛋白質的奶……

此言一出,某些專家就會來“闢謠”。

還有很多關鍵的還是不說為好,知道了對大家誰都不好。

生活是美好的。

真實案例: 看三鹿奶粉背後可悲的行業潛規則沸沸揚揚的三鹿奶粉事件,作為一個可能的知情者和懂點化學的人,我也來談談我的觀點:

1、媒體也好,廠家也好,質量監督也好,還是在忽悠大家。

為什麼我敢這麼說?因為,三聚氰氨根本不可能直接加入牛奶中,三聚氰氨的市場售價並不低,奶農不可能不計成本的提高濃度;其次,三聚氰氨水溶性較差,要想完全溶於牛奶,比較麻煩。

那為什麼媒體,廠家、質量監督部門要異口同聲的說是不法之徒加入了三聚氰氨,其實就是為掩蓋一個更可怕的問題:那就是加入的其他毒性更大的東西!說穿了,就是尿素!尿素,作為一種便宜的農家化肥,真是經濟實惠的“好添加劑”。

2、為什麼要加尿素?因為各乳品公司收購鮮奶,測試的標準主要是蛋白質含量,說穿了就是氮的含量。

尿素作為一種最普遍的氮肥,由於它獨特的分子結構,氮的含量高,混入奶中,提高氮濃度,價格自然也賣得高了。

3、尿素怎麼轉化為三聚氰氨的很簡單,奶粉的生產過程就是將鮮奶放在封閉的環境下,然後採取噴霧的方式直接轉化成粉狀就成了奶粉,而尿素在高溫下會產生變化,生成三聚氰氨,OK,有毒的奶粉就這樣生成了。

三鹿事件的發生,就是必然的。

——而且,三鹿出了事,全國其他奶製品企業都保持沉默,沒有一家跳出來指責,什麼原因?相信大家看了我的帖,應該心裡都有數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