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寶玉和林妹妹結婚,那就是《浮生六記》中的沈復和陳芸


如果寶玉和林妹妹結婚,那就是《浮生六記》中的沈復和陳芸

很多人覺得古代的愛情,大多都是“相敬如賓”,“孟光梁鴻”式的,婚姻裡都是遵守著儒家的條條框框。可是古人要是真的談情說愛起來,現代人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的。

有一本清代乾隆年間的小書,篇幅短小,但十分有趣。它就是《浮生六記》,尤其是開篇的《閨房記樂》。

如果寶玉和林妹妹結婚,那就是《浮生六記》中的沈復和陳芸


沈復出生於“衣冠之家”,很小的時候就定了親,只是定了親的那位八歲就夭折了。沈復的舅舅死的早,留了一個女兒和兒子,由舅媽扶養。就是這年長十個月的表姐,靠自己的女紅夥計養活這個家。表姐從小就會背誦《琵琶記》,後來認字就是一字一字指著著這篇文章,靠背誦來學的。是十分有天賦的。就這樣,十三歲的表姐寫出了“秋浸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正如寫下“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林妹妹一樣,才情出眾的美人都福澤不深。

如果寶玉和林妹妹結婚,那就是《浮生六記》中的沈復和陳芸

沈復在親戚婚宴上遇見了陳芸,人群裡唯獨她穿這素淨的衣服,只有鞋是新的。兩個少年在一起就是談論新寫的詩詞,這倒和寶玉與黛玉一樣,以詩詞交流。晚上送親回來的沈復餓了,陳芸就拉他進閨房,她給沈復留了還溫的粥。不巧堂哥也敲門進來,沈芸說自己已經睡了。可這位堂哥也不是省油的燈,闖進來發下沈復也在,還在吃粥。就嘲笑陳芸說,芸妹妹,我剛才問你要粥,你說沒了。原來是留下給自己的女婿吃。古時候是很忌諱男女關係的,沈復生氣地走了,陳芸也是羞的滿臉通紅。以後兩人就有了迴避。

如果寶玉和林妹妹結婚,那就是《浮生六記》中的沈復和陳芸


後來兩人結婚了。新婚夜兩人吃宵夜,沈復從桌子下拉住沈芸的手,竟然使心砰砰起。多麼美好又純潔啊。沈復想起陳芸因為自己小時候出痘,就一直吃齋,便說,我現在已經好了,你看皮膚都這光滑。那你是不是就可以不吃齋了。陳芸才點頭,結束了多年的堅持。

沈復婚後沒多久就出了遠門,心情就不好了,思念著妻子。好在先生看出了他的魂不守舍,就房他回家見妻子去了。

陳芸對沈復總是口頭禪“得罪”,“豈敢”。沈復就反感,說,你幹什麼這麼多禮啊?你不知道禮多必詐嗎?恭敬在心不在理。陳芸回覆到,那麼對致親的父母也是心裡尊重,而行為上就可以放肆隨意嗎?沈復被陳芸說的心服口服,自此後兩個人都是“得罪”,“豈敢”不離口。

如果寶玉和林妹妹結婚,那就是《浮生六記》中的沈復和陳芸


兩個人詩書做伴,談論名片佳句。陳芸雖然沒上過學堂,靠自己自學,對詩詞也是有自己的理解和相當獨特的見解。蘇州名勝古蹟多,景色優美,兩個人遊山玩水,過的逍遙自在。結伴很多有趣的人,王二姑,俞六姑,就像大觀園裡的眾姐妹一樣。

陳芸一次在沈復的慫恿下女伴男裝出席活動,忘情之下手放到女客肩頭,這下闖禍了,古代男女授受不親。拉下帽子的陳芸告訴對方原委,引來在場的大笑。

陳芸費心地為沈復尋覓小妾,物色了一個才貌氣質出眾的,並說服了女方,可惜那位美女被更有實力的人奪走了。

兩人在一起的日子是那麼美好。陳芸是那種既知書達禮又可愛充滿趣味的女子,沈復也懂得尊重女性,把女性當作獨立的個體對待。如果寶玉和林妹妹能一起,也就是這個樣子的生活下去吧。

古代社會的愛情和婚姻,也是那麼令人憧憬和羨慕。在我們這個自詡自由戀愛的時代,也不見得有比沈復陳芸這樣知心,有情趣的愛人吧。美好的愛不分年代,是個人素養決定了一個人的愛情觀,和對婚姻的態度。

如果寶玉和林妹妹結婚,那就是《浮生六記》中的沈復和陳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