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告別李詠的殯儀館,聽工作人員說:送別的只有八人…………


來到告別李詠的殯儀館,聽工作人員說:送別的只有八人…………

此去經年,李詠竟成永別。

過去一年多時間裡,這位家喻戶曉的主持人淡出公眾視野,關於他的去向曾一度流言紛紛。直到哈文微博公開說“永失我愛”,才知道原來過去的17個月,李詠一直在與病魔抗爭。

李詠曾在自傳裡描繪過他想要的告別儀式。“今兒來送我,就別送花了,給我送話筒吧。我希望我身邊擺滿了話筒……”

美國當地時間10月28日清晨(北京時間10月28日晚),李詠的葬禮在紐約市區一家殯儀館舉行,當地時間晚上九點三十分(北京時間上午九點三十分),哈文才在微博上公佈了李詠因病逝世的消息。

從患病到治療、去世、舉行葬禮,一切都隱忍低調,沒有向外界透露絲毫。現在,大家才明白哈文這麼久以來,每天在微博上道的那一聲聲“早安”背後的真正意義。

來到告別李詠的殯儀館,聽工作人員說:送別的只有八人…………

美國當地時間10月29日,記者來到位於紐約市中心的殯儀館。

頭一天早上,這裡舉辦了李詠的葬禮。

殯儀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告別儀式規模不大但流程完備,只有八位家人參加,葬禮時間一小時左右,提琴聲、豎琴聲響起,一切都悲婉肅穆、莊重得體。”

沒有發佈消息,沒有給更多人前來送話筒的機會。正如他生前的態度,關於治療、關於病痛,不向外界喊痛、不抱怨半分,只留給大家永遠的燦爛笑容。這樣的沉默得體,這樣的讓人心碎。

當熟悉的歡樂面孔突然消失,

才讓人深深體會到了,什麼叫“無常”

北京時間10月29日早上,碎片化的信息中突然跳出李詠妻子哈文發佈的一則微博。“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配圖是一張李詠的精緻照片。

來到告別李詠的殯儀館,聽工作人員說:送別的只有八人…………

李詠逝世的消息像炸彈一般沸騰開來。

不僅是普通大眾,連圈內好友,和李詠生前共事的央視同事們,都不敢相信李詠突然離世的消息的真實性。

央視主持人張斌告訴《每日人物》,關於李詠接受治療的過程,臺裡的同事們幾乎都不知道。

每年都有名人離世的消息,但李詠的突然離開似乎格外令人震驚和難過,熱搜久久不下,朋友圈、各個微信群裡大家持續討論。這或許不僅是對他英年早逝的惋惜,還因為他極高的國民度——那些年帶給全國觀眾那麼多輕鬆和快樂。

知乎上關於“前央視主持人李詠去世,他曾給你留下哪些回憶”的提問下,點贊最高的一條回答,是網友@貝多芬123的一句話,很短卻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窩:

來到告別李詠的殯儀館,聽工作人員說:送別的只有八人…………

以往聽到名人去世消息,我們或許也會在微博或朋友圈點上一支蠟燭,緬懷他們在難忘作品中給自己留下的記憶,但對其中大多數人,往往感到距離有些遙遠。

李詠的離去,卻像是一位鄰家大叔走了。他笑出滿臉褶子的模樣,彷彿還在眼前,突然之間,這個人就這麼沒了?讓人深深體會到了,什麼叫“無常”。

17個月的時間裡,有人拍到李詠夫妻多次在美國的鏡頭。外界質疑其“移民美國”,並引來網友謾罵。於此事,哈文只雲淡風輕的回覆了兩個字“木有”。

哈文在李詠去世五天後,妥善舉辦完葬禮後才把這個悲傷的消息公佈於眾。

有網友發微博:“不賣慘不叫苦不解釋不搞重病消費,悄悄抗爭,慢慢退去,漸漸被遺忘,一句話也沒有,再來竟是去世,都不允許留給世界最後的姿態是掙扎,這挺酷的,也挺讓人難受的。”

來到告別李詠的殯儀館,聽工作人員說:送別的只有八人…………

如一塊巨石入水,本可激起駭浪,

卻選擇在漣漪中無聲遁跡

“我以為會有很大規模,有很多人過來,沒想到只有八個人。”紐約市區這家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對每經影視記者說,他亦在葬禮後才得知李詠是中國著名主持人。“非常年輕,50歲,很讓人遺憾。”

當告訴工作人員,李詠的節目是85後的經典童年記憶時,他反問記者:“你為什麼不在昨天告別儀式的時候過來呢?”

……

李詠什麼時候患病,什麼病這樣來勢洶洶?我們都無從知曉。

不過,再追問這些已沒有意義。

李詠的校友、同行魯豫問身邊的小時工小陳:“你知道李詠嗎?他去世了,我挺難過的。”平日裡靦腆沉默的85後小陳立即漲紅了臉,憋了半天說:“我好難過。”

“我知道很多媒體朋友想讓我站在同行的角度評價一下李詠,我覺得我不需要評價任何。小陳的反應,就是最普通觀眾在聽到詠哥去世這個消息後,瞬間最真實的傷痛反應,這是對一個電視人、主持人最好的褒獎。”

在李詠逝世消息傳開後,李詠的校友、同行陳魯豫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

“李詠英年悄然離世,扼腕。作為曾經的同事同行,平臺各異,交集不多,華服高調只是他的外殼,內斂平淡才是他的本真。”央視主持人阿丘說,“曾經主流絢爛,本可大隱於野持續輝煌,卻拖著已入膏肓的病體不叨擾不乞憐不示弱,彷如一塊巨石入水,本可激起駭浪,卻選擇在漣漪中無聲遁跡。想起一句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和另類出奇的舞臺妝束相反,

李詠的婚姻與家庭似童話般純真美好

紐約車水馬龍,人們來了又去了。

世界好像從未改變,只是,昨天這裡送走了中國著名主持人李詠。

“認識李詠,是因為2003年採訪過他主持的央視綜藝節目《幸運52》。”成都商報記者表示,這場節目帶火了李詠。“沒想到李詠永別,竟然也是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我卻來不及也無機會以現場報道的方式送他最後一程。最讓我無法想到的是‘5’‘2’這兩個數字,最初帶火了李詠,最後也帶走了李詠。”

那時候國內沒有成風氣的現場娛樂節目,李詠可謂是中國第一代娛樂節目主持人,站在央視舞臺中間,開創了中國內地的娛樂節目先河。

著名電視節目製作人關正文回憶與李詠在《幸運52》的合作。1998年,李詠開始主持《幸運52》,身著花哨西裝,頭頂蓬鬆捲髮,每次答完題後那經典的向大眾飛出手卡的動作。“他真的是天生就該是做這件事情。”關正文說,當時李詠很快地且熟練地掌握了一種“包袱性”的語言,同時又勤勉精進,認真、敬業。

來到告別李詠的殯儀館,聽工作人員說:送別的只有八人…………

2007年1月25日,北京,中央電視臺演播廳,李詠主持的《非常6+1》正在錄製。 (圖片來源:東方IC)

而妻子哈文是李詠校園初戀、事業夥伴、生活伴侶、一生所愛。她曾是《幸運52》《詠樂匯》的製片人。哈文才華出眾,2012年在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擔任總導演,此後任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並在2015年再此挑起央視春晚總導演的重擔。

哈文事業高峰時期,李詠激流勇退,迴歸校園,低調做一名大學教師。“孩子成長需要父母,不能夫妻倆都沒時間陪孩子,哈文更有能力,我願意做她背後的男人。”

和另類出奇的舞臺妝束相反,李詠的婚姻與家庭似童話般純真美好。

2015年,哈文曾發佈微博:再堅持兩年,我就銀婚了,那誰加油哦。李詠回覆:好滴呀,趁天光話風月,紅塵漫一路行,不帶行李只帶好奇。

2017年11月,李詠發佈圖片:“Thanksgiving Day”。他@了妻子和女兒,以及“all people”。那是他生前的最後一條微博。

來到告別李詠的殯儀館,聽工作人員說:送別的只有八人…………

《每日人物》在悼念李詠的文章中寫道:關正文痛惜李詠最後時刻的孤獨,這是一種物理上的孤獨,兩個人跑去美國,送走一個人。“想到他最後就是在美國的一間病房,這麼痛苦的,安靜的離開,我想起來就難受。可能這真的是他想要的,可能他只想要哈文,他真的太愛哈文了。但從我的感受來講,那真的是太寂寞了。我想要他應該在眾人的陪伴下,在大家的目光的送別之下,我總覺得這樣他的內心會更暖。”

來到告別李詠的殯儀館,聽工作人員說:送別的只有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