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粗心、陽光的媽媽才是好媽媽,才會養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諮詢師都知道,母嬰關係對一個人的性格影響是巨大的,甚至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幼年時期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一個人成年之後與他人,以及與其他事物之間關係的模板。

心理學:粗心、陽光的媽媽才是好媽媽,才會養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那怎麼樣的媽媽才是好媽媽呢?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溫尼克特認為媽媽不必要做到完美,做到足夠好就可以,完美反而是不正常的。國內的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曾奇峰將其翻譯為“60分媽媽”,這個翻譯被學界廣泛認可。

作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結合遇到的各種臨床案例,我們又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60分媽媽”的基礎上,粗心、陽光的媽媽才是好媽媽,才會養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太多的案例說明,太細心的媽媽,是因為本身太容易焦慮,太容易焦慮的人,同樣很容易抑鬱,很容易有負面情緒。

細心和焦慮,會“入侵”孩子的空間,影響孩子的情緒,最後會讓孩子失去自我,不得已圍繞著媽媽的感覺,圍繞著媽媽的要求發展自己,換句話說,被太細心,太容易焦慮的媽媽養大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很多心理問題。

無微不至的媽媽,可能會是充滿了控制慾的,因為她缺乏安全感

對於六個月之前的嬰兒而言,他的媽媽會在原初母性的本能指引下,會無微不至的去感受和呵護他,但是六個月之後,這種原初母性會逐漸消失,指引媽媽呵護孩子的往往就是媽媽自身的性格,這時候,如果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媽媽,她會把孩子當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會認為孩子是屬於她自己的。

她並不會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看待,而是認為孩子是屬於她的一部分,也因此她會無微不至的關照孩子,並讓孩子按照她自己認為的方式吃喝拉撒睡等,這時候她就會忽略,甚至會忽視孩子自身的特點。

孩子在這樣的成長狀態下,他就會逐漸失去自我,他就會把媽媽的感覺當作自己的感覺,凡事都圍繞著媽媽的感覺轉。

心理學:粗心、陽光的媽媽才是好媽媽,才會養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其實這樣撫養孩子的媽媽往往是自己缺乏安全感,自己充滿焦慮的,因為她自身沒有安全感,所以會去控制孩子,也是因為她自身沒有安全感,所以她認為孩子的出生,給自己積攢了新生力量。

她無微不至的愛往往是一種自己內心匱乏的投射,就好比她自己內心有一個缺乏安全感,充滿了需求的孩子,這也許就是幼年時期的她自己,現在她把這個形象投射給了眼前的孩子。

所以並不是眼前的孩子需要一個無微不至的媽媽,而是媽媽需要一個這樣的孩子來滿足自己的心理匱乏。

一個粗心的,陽光的媽媽留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

首先我們需要說明一下,這裡的粗心並不是對孩子的需要不管不顧,而是在及格線上的,在生命最開始的六個月之前,出於原始母性的“驅使”,她也會全神貫注地照料嬰兒,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這種“驅使”逐漸消失的時候,她粗心,陽光的性格就會對孩子構成滋養,這主要是因為粗心會給孩子留下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孩子就會成為他自己。

而成為自己,這意味著自由,而自由這無比重要,有的人一生都被各種問題糾纏,就是因為一方面他不能成為自己,一方面他想成為自己,在這兩股力量的糾纏下,他會活得很累。

心理學:粗心、陽光的媽媽才是好媽媽,才會養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而媽媽陽光的秉性,會給孩子一種安全的信息,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受歡迎的,是會給媽媽帶來愉悅的,相反,一個充滿了恐懼和焦慮的媽媽,就會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恐懼與不安。

所以一定程度上,一個粗心、陽光的媽媽存在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祝福,所以提醒各位父母們,以及終將會做父母的人,養育孩子的時候,粗心、陽光一點,如此,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