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習作指導: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不能寫成了科學實驗報告

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有一篇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課本上也給出了小實驗的圖表樣例,我們發現課本上給出的圖表和科學課上老師給我們的實驗報告單幾乎一樣,所以很多同學把這篇習作,寫成了科學實驗報告。其實這篇語文課的習作和科學課上的實驗報告寫法是不同的,這裡我們就來講講如何寫好這篇文章。

三年級習作指導: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不能寫成了科學實驗報告


習作目標

首先,我們語文的習作目標和科學課的教學目標是不同的。

小學科學課寫實驗報告單,要求報告中清晰地記錄了實驗步驟、過程,數據分析和實驗結果。注重嚴謹和數據的準確,一般不能出現修辭手法和個人的感受在裡面。

三年級習作指導: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不能寫成了科學實驗報告


我們本次習作的教學目標分為三層,

第一層語言目標:

(1) 選擇一次自己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照先後順序把實驗過程寫清楚、寫具體。

(2) 語句要通順、連貫。

(3) 注意寫出實驗過程匯中人物的心情和感受。

(4) 能主動運用平時積累的有新鮮感的詞句。

第二層思維目標:

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第三層其他目標:

(1)初步運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培養修改習作的意識,形成自覺修改習作的習慣。

(2)懂得欣賞他人的習作,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習作,互相提建議,能欣賞他人的優點。

實驗過程

一、審題

寫自己做過的一項小實驗,必須是親自做過的實驗。而且是有意義的實驗,不能只是自己隨便做過的一件平常事情。更不能寫成打掃衛生,做家務的內容。

二、選材

只要是親自做過的小實驗都可以寫,如讓癟掉的乒乓球復原、給冰箱除臭、製作孔明燈、讓小燈泡亮起來、紙杯燒水、帶點的報紙、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三年級習作指導: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不能寫成了科學實驗報告


第三步:動手實驗

實驗名稱:空氣佔據空間

實驗準備: 水槽、玻璃杯、乾燥的紙張、毛巾

實驗過程:(詳)

第一步:將紙團成一團,放入杯子底部,塞緊。

第二步: 將杯子口朝下。豎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沒過杯底。

第三步: 將杯子從水中豎直提出來,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將紙從杯中取出,觀察現象。

實驗結果:紙巾沒有溼,水沒有進入杯子底部,底部的空間沒有被水佔據,而是被空氣佔據了。

注意: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做實驗人的動作,每做一個動作,在觀察過程中看清楚,並進行思考和揣摩。可用自己熟悉的符號、圖示或藉助拼音進行記錄,可以一邊做實驗一邊說說自己的想法和預想,其中最後一步為觀察過程中的重點環節。可以用手摸一摸杯子底部的紙團。說出心中的疑惑。並引導說出自己對所觀察現象的猜想和認識。就“紙團為什麼沒有變溼?”進行思考。


落筆成文,交流評價


(一)落筆成文

想讓文章吸引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用實驗內容或其中的一個現象為題目,會更吸引人,如《空氣在哪裡》《不會弄弄溼的紙團》;

②用“先……接著……然後……最後……”這樣表示順序的句式把做小實驗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一寫做實驗時的心情、實驗中的有趣發現等;

③記得用上自己平時積累的一些好詞佳句喲!

(二)評價修改

出示修改符號,進行修改指導 。

1.認識習作修改符號“調換”和“移動”。

2.用例文進行講解修改符號的用法。

3.複習之前所學修改符號,嘗試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

4.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寫的習作。

(三)總結提升

總結:法布爾曾經說過,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鐵證下歸順聽從為止。

歡迎大家積極參加“小小科學家”試驗展示活動。記錄下自己試驗的過程,完成一篇習作。

習作例文及點評

範文一:燒紙船

今天我在《我們愛科學》這本書裡看到了一個小實驗,實驗的名字叫“燒紙船”。我覺得很有趣,就決定做這個實驗。

做這個實驗需要兩個桶、一個摺好的紙船、一杯水和一個打火機。

我先拿來兩個裝奶粉的桶,然後用白紙折了一個紙船,把它放在兩個奶粉桶上,就像一座橋。接著我又端來一杯水,最後找來了一個打火機。

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就開始做這個小實驗。我先往紙船裡倒滿水,然後把打火機放到紙船下面,點著了火,火焰在紙船下面燃燒著,忽上忽下地跳躍著。我目不轉睛地盯著紙船,觀察它的動靜。

過了一會兒,我把手伸進水裡,發現水還是涼的,只能繼續等。又過了一會兒,水上冒起了熱氣,水還是不怎麼熱。又過了一會兒,水中冒出了許多小氣泡,我知道水已經很熱了,可是紙船還是沒有燒壞。

通過查資料,我知道了這個實驗的原理,原來是水吸收了大量的熱量,所以紙達不到燃燒的溫度,紙船就不會燃燒起來了。

這個實驗使我明白了,科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

評語:看到這個題目就會讓人好奇,燒紙船會有什麼結果呢?小作者按順序有條理地記敘了這個實驗的經過,還寫出了自己的收穫,很具體。

範文二:科學小實驗

今天,老師說要領我們做一個科學小實驗,名字叫吹乒乓球。我們聽了,真是胸前掛鑰匙——開心!

只見老師先將一張白紙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用膠布粘住漏斗,上口很大,下口大約有一釐米。這樣,一個“紙漏斗”就做成了。

老師又拿出一個金黃色的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問我們:“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氣,會不會將球吹飛?”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回答,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我想:乒乓球那麼輕,肯定會被吹起來的。

老師用力往上吹氣,吹了好幾次,都是先快飛出來時,又掉了下來。接著又找楊智博來吹,他說自己肺活量還1800呢,結果一樣,失敗!張欣義自告奮勇上臺,自吹自擂:“我一年級時肺活量都2000了!還是我來吧!”他吹得臉紅脖子粗,可還不成功。張勇兵說:“還2000呢,頂多是個20。”同學們聽了都哈哈大笑,我卻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後來,老師給我們講了其中的奧秘,原來是吹進去的氣流分成了三股:第一股氣流繞過乒乓球“逃跑”了;第二股氣流沿著乒乓球的表面,來到乒乓球的上面,往下壓;而很少的第三股氣流往上推球,與二、三股氣流相互抵消了。所以,乒乓球只往上跳起一點,又掉了下來。

這個小實驗可真有趣。它更使我懂得了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無處不在,科學的奧秘無窮,我們需要用一生去探索。

評語:這篇文章通過描寫一次吹乒乓球的小實驗,使小作者明白了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無處不在,科學的奧秘無窮,我們需要用一生去探索的道理。小作者能夠綜合運用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等描寫方法,時文章有了生命力。寓意淺顯而耐人尋味。

範文三:有趣的實驗

我用一個吃過的雪糕塑料盒,四周貼上海綿紙,改裝成了一艘貨船,我把它命名為“勇氣號”,放在澡盆裡,讓它自己漂流。忽然,我想起爸爸曾告訴我,磁鐵分正負兩極,如果兩面都是正極或負極,不但吸不到一起,還會相互排斥。對!用磁鐵試試,看能不能借阻力推動“勇氣號”前進。我拿來兩塊小磁鐵,試了試哪兩面吸不到一起,然後,把其中一塊放進“勇氣號”中央,把另一塊拿在離水面10釐米左右的上空中,果然“勇氣號”藉著阻力慢慢向前行進,就像真的在海面上航行一樣。我興奮極了,加快推動速度,“勇氣號”也加速前進,我的實驗成功了!

一塊小小的磁鐵竟有這麼大的威力,這個實驗讓我懂得,生活中有許多奇妙的現象,只要你善於觀察和發現,不起眼的東西也會散發出巨大的光芒。

評語:這篇敘事文章,小作者善於抓住生活細節、找到靈感,運用磁鐵的性質,推動船隻前進的生活小事,來告訴我們“只要你善於觀察和發現,不起眼的東西也會散發出巨大的光芒。”以小見大,立意深刻,是不錯的生活習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