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辉:浔龙河村以特色小镇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省级贫困村浔龙河的乡村振兴之路

柳中辉:浔龙河村以特色小镇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强调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融什么、怎么融?根据浔龙河村转型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城乡融合主要是在城乡要素互通、城乡文明交融、城乡产业融合等五个方面实现突破,核心就是以特色小镇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促进城乡资本资源的融合

一直以来,乡村资源产权不清,归属不明,无法交易,乡村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房屋资源都无法量化,乡村财富就像一个“黑洞”,投入之后,一切归零。要撬动乡村资源的价值,实现城乡资源与资本融合,就要把乡村资源变成资产、资产再变成资本,资本参与生产、参与交易,相互融通。

乡村资源总体来说就是三类: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劳动力资源,其中土地资源的价值最为突出。为什么过去城市资本下不到乡村里来?是因为乡村的资源被各种枷锁牢牢的锁定,无法流动,而资本是需要流动的,这两者之间就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乡村资源要实现与城市资本资源的融合,要把这三类乡村资源充分活化,首先把权属搞清楚,所有权清楚了,就过去从死的资源变成活的资产,再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设计好合适的、可行的交易机制,让资产能够充分流动起来,资产转变为资本,农村资本才能和城市工商资本进行对价交换,工商资本才能进入。资本化进一步发展成证券化,证券化可以极大增多参与交易的主体、扩大交易的场景,流动就更为频繁、顺畅,这个时候就彻底消除了乡村资源与工商资本之间的藩篱,工商资本投资乡村和投资城市没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投资的选择和决策就成为了简单的市场决策,只看投资回报比,看风险水平,看产业发展趋势,看国内政策导向、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那么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证券化的过程如何实现?对于土地资源来说,浔龙河从2010年起就开始对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房屋资源进行确权、颁证,弄清楚产权归属,通过村上四级决策机制,民主决策确定交易方案、交易价格,走过了一条完整的道路,充分利用各种涉农政策综合试点,完成了土地集中流转、农民集中居住、环境集中整治,活化了土地资源。

同样,生态资源思路就是城乡融合,以城市的标准,基于乡村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可以计价的资产,按市场化的原则来操作。劳动力资源按照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解决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培训一批农民创客,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引进一批懂农、爱农的新乡贤、新知青,归雁返乡。

柳中辉:浔龙河村以特色小镇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促进城乡产业的融合

城乡产业融合,核心在于顶层设计,一二三产业都要统筹规划,不能放任自流,“融合”的概念需要贯穿始终。浔龙河需要保留、做优、做特第一产业,利用原有耕地做好种养业,做好品质农业、生态农业,保护好耕地,农业和土地是浔龙河背后文化的根,放弃了农业,文化就失去了依托基础。

浔龙河的种养特色是稻虾轮作,生产方式是企业+供销社+合作社+农户。浔龙河的二产专做大米加工,浔龙河没有大规模的种植和养殖,二产形成规模的就是大米加工、及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一产注重的是品质农业,而二产注重的是品牌农业。将浔龙河的大米种植好,加工好,从而形成浔龙河品牌大米。

浔龙河的三产是在一二产业基础上扩大产业范围,推出的生态、文化、教育、康养、旅游,五大产业的叠加,再加上品质住宅,形成五加一的模式。浔龙河这里有田汉文化、湖湘文化、亲子文化,再加上生态农业、教育产业、康养产业,旅游产业,同样兰考也是。兰考有黄河文化、焦裕禄红色文化,也都可以做农业、文化、教育、康养、旅游,五大产业。

城乡产业融合,将城市的优质教育、优质医疗植入到乡村中来,要素就自由流动了,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提休闲农业,其实休闲农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之间的产业要素没有融合。

五加一的产业模式,解决了宜业、宜居、宜游的问题、解决了单一产业无法形成消费逻辑的问题、解决了城乡产业互补的问题、解决了常住人口的聚集,基础性人口的聚集问题,投融资结构的短、中、长期的平衡问题,政府的公共投资与土地收益,税收的平衡问题。

三、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融合

城镇化的功能建设与乡村生态环境的之间融合,是多规合一形成的结果。主要是社区功能的完善,包括城市公共基础与公共服务中的现代化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交通、基础设施等,在不破坏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城市中的公交、农贸市场、天然气、宽带网、自来水、污水处理厂、城市辅道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要进入浔龙河。过去没有这种设计,我们要用到乡村规划的思维里面,以前是不可能。浔龙河之所以要建辅道、建高架桥,就是运用了城市基础配套的高效人、车分流的科学作用。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进入浔龙河,完善了城镇化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所以浔龙河才会有北师大附校、未来还要有湖师大附中,才会有公办的幼儿园、社区的医院、农贸市场、公交中心、污水处理厂等。

柳中辉:浔龙河村以特色小镇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但是,我们的多规合一,道路不是像城市规划那样横平竖直的规整设计,不是逢山开山,遇水架桥、填塘,这种设计我们不考虑。因为我们不能破坏山田水土,不能平塘,遇到山、水、池塘要绕道走。所以浔龙河里面的道路才弯弯曲曲,才能保护好乡村的优美生态环境。

浔龙河既要城市公共配套进来,但是又要在建设过程中,基本农田不碰,水塘也不碰,山尽可能不动,保护好美丽乡村,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所以才会有多规合一、点状供地、土地混合使用的科学实践,这就是城市的公共配套服务与乡村资源环境的有效融合。

四、促进城乡文明的融合

城市文明是什么?人们想喝茶就去主题茶馆,想购物就到商业综合体,想唱卡拉OK就要去量贩式KTV,小孩子要吃东西,就去肯德基,等等,这些都是城市文明。

城市文明还有大家激情向上、创业创新的氛围,所以浔龙河要把创客平台纳入进来。城市里还要看话剧、去电影院的诉求,所以浔龙河要做田汉剧场。城市里要买有品质的商品,这是浔龙河为什么要做奥特莱斯。这些都是城市文明的内容,过去乡村没有。如何将这些城市文明承接进来?所以浔龙河做了时光潇湘商业街,它是城市文明下乡的载体,呈现的是城市商业文明的内容。二期要做大型商业奥特莱斯,随着人口进一步聚集,必须要有大型的电影院、文化宫、量贩式KTV,等等。第二,城市为什么能凝聚年轻人,因为有创新创业,所以浔龙河对于年轻群体要有创客咖啡厅,要有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氛围。过去,到了乡村,八九点钟还不起床,起床之后就在外面晒太阳,大家都很慵懒,为什么?没有机会,建立创客平台就改变了这个局面。

柳中辉:浔龙河村以特色小镇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文明则是家庭教育、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的结晶,以城市的角度来看就是和谐社区,家国文化、孝亲文化、邻里文化,实质上是回归乡村文明。万科之所以做良渚文化村,制定村规民约,这也是要把乡村文明融入进去。形成这样一种氛围后,大家相互之间有些什么事情就会相互帮忙,倡导的是一种和谐淳朴的理念。城市人回归田园当中,找到他们所向往的乡村文明带来的和谐美好。

浔龙河的家国文化,既要有原住民,又要包含新来的居民,大家一起构建和谐家园。

浔龙河除了有北师大附校、湖南师大附中这种城市现代文明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浔龙河也探讨做国学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将来浔龙河招商引资,要引进这类资源进来。之前我们在宋水线规划了一处地方--浔龙书院,就是国学院,打造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第三,每到中国传统佳节,浔龙河就要做活动,端午、中秋、春节、七夕等传统佳节分别举办相关的活动,这就是把传统节日在浔龙河要做成一个重点。浔龙河要倡导的是要在浔龙河形成真正的传统文化的活动,而不仅是做麦咭音乐节、中国好声音,这些外来的城市文明的植入。在浔龙河小镇上,更多的是要倡导传统节日对外呈现的活动和各种各样的内容,这样就有吸引力。比如端午节举行包粽子、吃粽子比赛,中秋节吃月饼比赛、赏月,七夕举办相亲会等,下一步重点在这些方面发力。

城市文明是大河文明,乡村文明是小河文明。河越大,城市越大,江越大,城市越大。你要到上海的话,那是长江和大海,你到广州的话,那是珠江和大海。它们承接了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之间的汇集。你越往上边走,你到了武汉,武汉是长江汇聚的地方,长沙都干不过它,为什么呢?你只是个湘江,你这个湘江你再往浏阳河,你就是浏阳市了。城市文明进来是解决了乡村的短腿,乡村文明的保留是补了城市文明的短腿,这才是两大文明的融合及发展。

商业综合体里面要做的是阿迪达斯等城市的那种业态,安置居要做的是手工擂茶、米粉等纯手工的业态。纯手工的业态就能放到商业综合体里面来。时光潇湘商业街区里面做的是庙街、火宫殿这类城市里面形成的网红产品,举办中国好声音,就要放到商业街来举办。建筑文化方面,安置区要做的是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时光潇湘这边体现的是现代化,包括学校、商业综合体,这是城乡建筑文化的融合。

以文化融合的思路,真正指导我们整体的顶层策划规划,招商引资,产业运营。城市文化下乡,传统文化发扬。

柳中辉:浔龙河村以特色小镇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五、促进城乡治理的融合

党建引领下的工商业工会建设、村民自治建设、社区管理建设的全面融合。浔龙河是党建引领下的村企共建党建,党建下面既有村上的党建,也有社区的党建、还有企业的党建。浔龙河既有村,也有镇(社区),社区做的是城市化的社区管理,是城市化的功能;村上做的是乡村的基层管理,乡村的自治功能。所以浔龙河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新型治理机制,既有社区管理职能,又有乡村治理,还有工商业治理。

随着浔龙河的开发建设,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进来,进来以后,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社会治安的问题,就跟村完全不一样。村是什么?是回归田园,大家都是邻里关系、亲情关系,乡村讲究的是熟人关系,那是乡村治理的问题,要把乡村文明融合到社区,就形成这样一种氛围之后,各家里有什么事情,大家来帮忙,互助互爱,打动城市中产群体,回归田园,他们所向往的这种乡村文明带来的和谐环境。社区是什么?完全是以外来人口为主,流动性频繁,社会治安复杂,所以要有社区管理职能;摊贩乱摆,由城管队来管,所以浔龙河要有城管队;浔龙河有这么多车流,就要有交警队,这都是城市化的职能。这是治理的融合。

浔龙河不单是只有社区职能,还有大量的企业,有大量的就业人群,这就用工会来组织,举办各种培训、文体活动,形成大家的归属感。传统意义的农村是没有工会的,浔龙河之所以有工会,是因为有社区管理职能的形成,形成大量就业的员工。

浔龙河实际上形成了三类人群,原住民有村委会,新住民有社区,就业民有工会,上面以党建统领,这就是城乡融合的社会治理机制的改革创新。

以上五点就是我们说的“城乡融合”,也是浔龙河十年实践得出的成果。最后总结一句话就是“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浔龙河是一个案例,跳出浔龙河,像兰考等其他地方也都可以这么做。

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六大创新途径

如何以以特色小镇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浔龙河围绕如何破解城乡融合中的发展机制、政策、产业、资本、人才、运营等六大问题,推进了六大创新。

1.发展机制创新。

首先要解决顶层设计的问题,也就是村庄规划创新。规划创新就是多规合一,从民生规划入手、再做生态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法定性村庄规划修编、控制性详规、土规,及其他专项规划)。多规合一创新是一个反逻辑的过程,原来很多人不理解,现在开始变成了政策性要求。我当时看这个辅道是因为在深圳,坐车经过深南大道的时候,浔龙河里面为什么必须要做辅道吗?是因为我看到了深圳的深南大道的科学性,过去我们的乡镇,只有一条马路、两条街,哪有一个辅道的概念,因为深南大道,它要分流大量的车流,浔龙河的发展,有大量的流动人口,需要有全新的规划理念。如果还是以乡村传统的思维,城镇化的功能新会缺失。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到浔龙河,完善了我们城镇化的一个配套,城市的公共服务进入浔龙河,完善了浔龙河公共服务的功能。所以我们才会有北师大附校,才会有未来湖南师大附中,一个是民办的,一个是公办的,才会有我们公办的幼儿园,才会有我们社区的医院,才会有我们刚才说的农贸市场,才会有公交车站,才会有污水处理场。所有的这些都是属于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我们这里面,像我们的道路,不是按城市的那种,完全是横竖几条大道,最开始湖南省规划院给我们做的规划,横着两条,直着三条大道,就是城市规划思路,逢山破山,逢水架桥,我当然不同意,不同意才会形成我们这里面的道路弯弯曲曲,全是弯弯曲曲的,为什么弯弯曲曲呢?就是因为我们这里不能大面积的破坏山,不能平塘,所以是遇到池塘绕道走,遇到山绕道走。我们既要把城市功能引进来,又要保护好我们这个美丽乡村、自然环境,所以才会有现在的规划创新。

我们基本农田不能碰,在城市的规划当中,你不管是什么地,挖平了再建设,但是到我们这里没办法,基本农田不能碰,水潭也不能碰,山也不能动,所以我们才会有多规合一,才会有点状供地,这就叫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乡村的自然环境如何有效合为一体。

其次是要解决的是谁来主导的问题,需要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浔龙河模式某种角度也可以理解为乡贤引领模式,即乡贤回归引领乡村发展。乡贤分为三大类,一是企业家,二是新知识青年,三是官员、学者、知识分子退休返乡。浔龙河属于乡贤引领模式中的企业家回归。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浔龙河属于社会资本下乡主导。浔龙河既是乡贤返乡,村上整合资源后,交给社会资本主导运作。鲁家村、袁家村的模式是村上成立集体经济,以村集体主导进行运作。相比这种模式,社会资本主导的方式整合资源的能力更强。如果浔龙河是以集体经济的方式去引资,那么棕榈、豫资等资本就很难进来。这是社会资本主导的方式跟村集体经济主导的方式的差别与优越性。纯粹的集体经济,除非像鲁家村,得到政府财政的大力推动,可能有这个能力,否则不可能,但是这种模式就很难复制。浔龙河模式是企业市场运作、政府推动与监督、基层组织全程参与,民本民生充分保障的模式,而袁家村、鲁家村是以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推动监督、村民意愿充分表达的模式。浔龙河这种模式的优越性要比村集体经济主导的模式有更强的生命力。

2.政策改革创新。土地与农民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推进农村土地政策改革创新,释放乡村发展活力。因为土地资源是乡村的核心资源,土地改革,关键是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集中利用起来高效使用,多种土地性质的混合使用,国有土地与农用土地的混合使用,国有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的混合使用,国有出让土地与国有划拨土地的混合使用,还有点状供地、土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改革。

同时,还要综合运用政策的创新。在明晰企业、政府、村集体三个主体的责任边界之后,把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整合起来,形成城乡融合政策的综合运用。政府负责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民生工程的投入;企业负责产业投入与运营;村集体负责集体经济与土地流转。三者之间,责任清清晰、分工明确、协同作战。

柳中辉:浔龙河村以特色小镇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产业发展创新。城乡融合的产业是发展生态绿色可持续的消费性服务业,是启动国内强大内需市场的基础。浔龙河是城乡融合乡村消费综合体,第一是绿色生态产业,实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第二是消费平台,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习总书记明确提出来的“教育、康养、文化、旅游”,启动大消费市场。第三是真正做因地制宜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四是多业并举,相互融合发展。单一产业构不成消费逻辑,浔龙河的三产,不是单一的康养、教育或旅游,而是几个产业融合发展,互为促进,这是我们核心竞争力。

另外,如何看待产业中有关房地产业的问题?这涉及到产业间宜业宜居宜游如何融合的问题。房地产的重要性体现在:第一,带来常住人口的聚集,形成一个基础性消费支撑。这个非常关键,如果没有房地产,根本就做不了。浔龙河要带来4.1万常住人口的集聚,来形成基础性消费的支撑。第二,从投融资角度来看,一方面,房地产可带来企业投融资结构设计当中的短期现金流的来源。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政府公共性投资的土地收益和税收收益,从而实现公共投资资金的平衡,政府投入差的钱从哪里来?就在这个里面,包括土地收入,开发性税收收入,未来产业性税收收入。第三,房地产带来人才,产业和资本的聚合。房地产带来一个宜居的平台,加上五大产业形成的宜业平台,就可以聚合大量的城市人口,真正能够安居乐业,能够聚合人才,资本就自然跟着来,实现聚合人才、产业、资本的重要作用。

4.资源资本化创新。就是如何实现农民的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落地。产业发展需要大资金,农业板块怎么融资,康养怎么融资,教育怎么融资,文旅怎么融资,房地产怎么融资,这些我们都有科学设计,每个产业的融资手段都是不一样。教育的产业现金流回正要十年,康养要十五年,文旅要八年,房地产三年,针对不同的回收周期,对资本的要求,取采不同的方式、渠道进行融资设计。第一、产权清晰,对乡村资源确权使乡村资源的权属清晰,界定明确,通过确权颁证,为资源变资产奠定基础。第二、产权交易,一方面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另一方面制定产权交易方案,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第三、融资手段,融资手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公共性投资、产业投资和农村金融。主要是解决钱从哪里来?钱从哪里赚的问题。

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是政府。政府的融资手段有哪些?一是专项债,二是政策性银行融资。回报从哪里来?主要包括上级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土地收益和税收收入。产业性投资融资主体是企业,主要从社会资本自有资金、产业基金、银行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面解决。回报来源依靠市场化收入,即5+1产业收入。农村普惠金融的运用,金融包括以农民为主体的融资手段、以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手段和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的融资手段。农民主体的可以用宅基地、土地承包权质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可以用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质押,这是下一步要破题的问题。

5.人才培育创新。解决好产业问题、资本问题、金融问题、人才问题、运营问题,但是现在又提出一个谁来主导的问题,浔龙河是工商资本下乡,企业家新乡贤的模式,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搞一个乡贤,说白了是不是当地有柳中辉这样的人,中国要找100个浔龙河柳中辉这样的书记,估计比较难。但是可以看待成一种乡贤回归引领农村发展的模式。人才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党员干部,县级的干部,镇级的干部,村干部至少是三级干部;二是企业人才;三是就业型和创业型人才。

人才怎么来呢?主要依靠培训和教育。浔龙河参与的全国特色小镇标准体系和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出台后,针对三大类人才,分类施策,形成浔龙河的教育和培训课程体系,实施教育、培训、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训体系,未来至少每个省都要建立城乡融合人才培训基地。

6.运营平台创新。我们模式是品牌+模式+标准。搭建平台、打造标准、树立品牌、形成模式、全面复制。浔龙河的平台定位为互联网+城乡融合消费综合体,首先,这一平台站在城乡融合的角度,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顶层策划规划。其次,这一平台是一个聚合高端产业招商、优秀创客、IP资源的平台,最终形成一个共享、服务、智慧、创业、管理的平台。始终定位成消费综合体,打通人才、渠道、产品、模式四大要素。

总之,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就是城乡融合。浔龙河只是一个案例,跳出浔龙河同样都可以做。

柳中辉:浔龙河村以特色小镇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拟发:《中国乡村发现》2020年第1期

陈文胜与柳中辉前沿问题对话:小岗村VS华西村谁高谁下?

柳中辉: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驱动器

柳中辉:工商资本主导发展特色小镇的浔龙河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