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后人、天龙前辈——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的探索历程(三)


吉野后人、天龙前辈——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的探索历程(三)

1905年在干船坞内的"明石"号巡洋舰

从印度洋逃脱的"沃尔夫"号又将魔爪伸向澳大利亚途径新西兰至美国的南太平洋航线。日本海军不得不在这片广阔海域也进行护航,1917年4月组建第三特务舰队,只有防护巡洋舰"筑摩"号和"平户"号两舰,司令是山路一善中将。同时还规定第一特务舰队继续巡航印度洋、南中国海,第三特务舰队巡航澳大利亚至新不列颠岛海域——其实就是珊瑚海为主的南太平洋海域。可以很有把握的说,这两艘日舰肯定利用这个机会掌握了这一海域的大量资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会有大用处。

1917年9月,这支第三特务舰队途径斐济、航行至新西兰奥克兰入港停泊,受到新西兰官方盛情接待,各界名流上舰参观。9月15日,日本人忽然发现港内有一艘5根烟囱的帆船,向其发送信号却没有反应,怀疑可能就是"沃尔夫"号伪装而成的。

吉野后人、天龙前辈——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的探索历程(三)

"筑摩"号于是派遣海上临检队去检查,最终搞清楚了这实际是一艘运送木材的英国船。10月3日,筑摩号航行至斐济岛停泊,岛上的英国官员将包括雷克纳尔少校在内的数名被俘德国破交舰官兵送到"筑摩"号上临时关押。这位勇敢的德国舰长上舰想必会让日本人很激动,但当天在"筑摩"号的日志上只写了一句"俘虏德国舰长雷克纳尔登舰"。

1918年1月初,德国传奇奇袭舰"沃尔夫"号出现在巴西海岸捕获最后一个猎物,最终于2月完成了旷日持久的破交战,英雄般的突破封锁线回到了德国本土基尔港,船上甚至还剩有从日本邮船上抢来的丝绸。在此之前,寿命短暂的日本海军第三特务舰队已经在1917年初被解散了,它们没有捕捉到任何德国袭击舰,但也完成了在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域减少德舰袭击损失的任务。

吉野后人、天龙前辈——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的探索历程(三)

1918年回到德国港口的"沃尔夫"号破交巡洋舰

第三特务舰队解散如此之快还有一个原因,即1917年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西班牙流感",而海洋上到处跑的特务舰队成为了最容易感染病毒的日本人群体。从属第一特务舰队的"矢矧"号从新加坡返回日本的途中就爆发了疫情,船员们迅速一个个的倒下,到最后连值班站岗的人都没有,穿着厚外套的舰员只好披着厚外套挣扎着起来值班。连舰长也开始担当一些杂务。甲板上难得见人影,甲板下面却到处是病人,热气和恶臭混杂着呻吟声,简直变成了一条"鬼船"。

倒霉的"矢矧"号巡洋舰成为了日本海军历史上受到疾病侵袭、损失最惨重的军舰。挣扎着进入菲律宾马尼拉港停泊(当时该国还处于美国控制下),"矢矧"号上已经没有一个人有足够的体力自己走路了。马尼拉的医院中收容了舰上一百多名船员,包括副长在内,最后有48人没有走出医院,死在了马尼拉。"矢矧"号巡洋舰的悲剧对于日本旧帝国海军影响很大,从此以后军舰上一定要配备足够的军医和药品成为了惯例。

吉野后人、天龙前辈——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的探索历程(三)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步入尾声,最终于1918年11月终结,日本海军特务舰队解散,4艘"最后的防护巡洋舰"也就结束了它们这一生的战斗历程。这些服役年数不是太长的旧式防护巡洋舰然谈不上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数以万里计的航程本身就是很有益处的经验积累。德国神出鬼没的破交巡洋舰令日本海军手忙脚乱、无从捕捉之教训,直接影响到"天龙"级轻巡洋舰的设计思路。新型的轻巡洋舰必须更加灵活、快速,类似于将驱逐舰进行放大,而非过去将大型巡洋舰缩小的思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天龙"级的排水量还小于"筑摩"级,就是为了在技术能力还不足的情况下先追求航速。

"利根"号与3艘"筑摩"级防护巡洋舰在整个20年代都在中国沿海与内河执行警戒航行任务,维护日本利益。1931年"利根"号和"筑摩"号除籍后作为靶舰被击沉,剩余两舰虽然在1940年除籍,但仍作为练习舰存活到二次大战战后被拆解。在新式引擎、增强装甲和提高速度方面进行诸多尝试之后,防护巡洋舰至此已经走到其发展历程的终点,作为水雷战队旗舰的新式轻巡洋舰已是呼之欲出。

吉野后人、天龙前辈——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的探索历程(三)

1911年6月28日,"平户"号防护巡洋舰在神户港内举行下水仪式

1916年,正当"利根"号、"筑摩"级以及其他服役时间更长的旧式巡洋舰在各大洋海面上东奔西走之时,日本海军的"八四舰队"扩充案(1916年2月国会表决通过)中列入两艘"筑摩"级后续的新式轻型巡洋舰,一开始名称是一号小型、二号小型巡洋舰,预算910万日元。新式轻型巡洋舰的蓝本,照旧是来自日本海军一贯以来的老师、英国皇家海军的C级轻巡洋舰,其吨位是3750吨左右,拥有50倍径的152毫米(6英寸)舰炮,完全采用重油专烧锅炉,航速达到30节左右,舷侧水线拥有装甲板防护。英国C级轻巡洋舰的服役时间很长,在二战期间被改造为全身防空火力的防御巡洋舰,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种新式轻巡洋舰率领驱逐舰队,挺身参加了日德兰海战,在侦察敌情方面颇有功劳。对此艳羡不已的日本海军列入扩充案的新型轻巡洋舰便是后来被尊为"日本现代轻巡鼻祖"的"天龙"级。

吉野后人、天龙前辈——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的探索历程(三)

"天龙"级轻巡洋舰

在此还需要对日本海军当时驱逐舰的发展进行一番简要的介绍,因为如前所述,新式轻巡洋舰明显是以"驱逐舰放大"的思路来进行设计的。1914年日本海军将"矶风"级驱逐舰列入建造计划,试验性使用煤、油混烧锅炉,以120毫米舰炮统一火力,排水量1105吨,设计最高航速达34节,但实际因为锅炉问题不大可能达到。对此不甚满意的日本海军于1916年"八四舰队"扩充案中又列入一艘大型驱逐舰 "谷风"号,1917年建造其姊妹舰江风号,于是这2艘舰型上与新型轻巡洋舰极为相似的大型驱逐舰便被称为"江风"级。"江风"级淘汰旧式锅炉,采用重油专烧锅炉,并以减速齿轮蒸汽轮机提供动力,"谷风"号使用布朗寇蒂斯式蒸汽轮机,江风""号使用帕森斯式蒸汽轮机,总功率达到34000马力,最高航速达到37.5节。然而新颖的蒸汽轮机很容易发生叶轮断裂故障,这成为长时期困扰"江风"级驱逐舰的问题。

吉野后人、天龙前辈——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的探索历程(三)

20年代的日本海军第14驱逐队,最靠右侧的是"江风"号驱逐舰

与"江风"级驱逐舰同时列入扩充案的"天龙"级轻巡洋舰,当然与前者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首先就要从动力系统开始说起。"天龙"级所采用的是和"谷风"号驱逐舰相同的布朗寇蒂斯式减速齿轮蒸汽轮机,显然比"筑摩"级轻巡的三段膨胀式蒸汽轮机更先进了,这也是在日本海军巡洋舰上第一次采用这种制式的蒸汽轮机。"天龙"级的主机舱内有3组蒸汽轮机("江风"级驱逐舰是2组),每一组都有一台高压和一台低压的蒸汽轮机构成,各自同个一根推进轴推进一个每分钟400转左右的螺旋桨,总功率为51000马力,而且还有挖潜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