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懒的心理树洞
还记得,你什么时候不爱发朋友圈的吗?
我有一个很好的闺蜜,经常说我是一个无趣的人。一年365天,朋友圈的动态10个手指都数不完,公司广告信息不算哈!
那个时候,还在用QQ空间和日志的时候,我也是一个很宣扬的人。每天十几条的感慨,时不时还会来篇文绉绉的日志。
远方的朋友们,就会挨着评论:
问我怎么了?
好久不见,什么时候出来聚聚。
诸如此类,幸福感充满整个屏幕。
说实话,挺怀念那个时候的。
可是,现在的朋友圈,是有圈子,没有朋友了。一些好友,大约也是看透了朋友圈的局面,也已经好久没有更新动态了。
打开朋友圈,充斥在面前,被迫打的公司广告信息、微商、代购,反正就是变着法向你宣传。
前两天,同事发了一个特别好玩的朋友圈。一上班,就问我有没有看到。我弱弱回了一句,没有。
很简单,不喜欢看朋友圈的,也不再喜欢发朋友圈。
后来,你会慢慢发现,没有朋友圈的日子,也没有觉得缺些什么。以前发个朋友圈,我们需要思量再三,这句话这么说可以嘛?这段话会不是被领导看到?这件事情不能让父母知道?就像做了一件错事东躲西藏。
本来想着宣泄自己的情绪,写到最后,删到最后,关了手机,算了吧!
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却被我们搞的那么心累。为什么还要发朋友圈呢?朋友圈本就是一个形式存在,不发朋友圈并不能代表什么。
虽然消失在了朋友圈,却有着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去思考生活。
曾经爱发朋友圈的我们,已经学会如何消化负面情绪?美好的事情应该与谁分享?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人,现在怎么样?
在自己的小世界,过的很好。
图/购于摄图网
情感拾忆馆
不发朋友圈,有四种类型人:一是会发朋友圈,但从来都不发朋友圈;二是以前发朋友圈,因为烦了,后来不发了;三是以前发朋友圈,后来被伤着了,再也不发了;四是根本不会发朋友圈。
第一种,会发朋友圈,但从来不发朋友圈。
有的人是领导干部,尤其是职位比较高的人,为了保持在单位的权威,保持距离感和神秘感,从来不发朋友圈。以防别人从他发朋友圈的内容来揣测他的意图。
有的人心思比较重,小心谨慎,敏感多疑,生怕自己的行踪、心思、思想、爱好、癖好等,被别人窥破,所以,干脆不发任何朋友圈,不留任何蛛丝马迹,不留任何把柄。这种人,有的甚至有被害妄想症。
第二种,以前发朋友圈,后来因为烦了,就再也不发了。
朋友圈刚兴起的时候,因为是真正的“朋友圈”,圈子里的都是亲朋好友,知根知底,不用设防,所以,大家喜欢发朋友圈,交流一下友情。
当然了,国人素有流行文化,许多新鲜玩意都是一阵风。有的人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就发发朋友圈。本来是好事,但是随着朋友圈的泛滥,低俗、吸睛、推销、养生、时事、微商等同质化的信息,绑架了朋友之间的友情,许多人就开始厌烦了。
比如,养生保健,发来发去,这个不能吃,那个能吃,让人们不胜其烦。
比如,推销微商,专门杀熟,让人们防不胜防。
比如,心灵鸡汤,看多了,实在太油腻了。
比如,晒宝炫富,看多了,实在有点想吐。
比如,拉票点赞,参与多了,也觉得想屏蔽掉。
许多人,物质生活充实了,更追求内心的安宁,朋友圈的新鲜劲一过去,就不愿意被这些无聊的信息打扰,干脆不发朋友圈,有的人甚至不看朋友圈,更有甚者关闭朋友圈。
第三种,以前爱发朋友圈,后来被伤着了,再也不发朋友圈。
朋友圈的“道德绑架”效应很厉害。比如,上司发了朋友圈,你点赞不点赞;同事发了晒娃的朋友圈,你夸不夸?比如,朋友要你投票,你投不投?比如,你发了同样的信息,有的人点赞,有的人不点赞,你会不会觉得此人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比如,同样一个信息,你给这个上司点赞,不给那个上司点赞,他们会怎么看你?等等。
有的人,就是因为这些事,得罪了人。有的人,经常炫富,被人羡慕嫉妒恨。有的人,经常晒娃,暴露了隐私。总归,因为发朋友圈,吃了亏,上过当,然后就再也不发了。
总之,朋友圈如果私密性很好,确实也是一个朋友交流的平台。但是,现在加微信的陌生人太多了,你的隐私信息,可能就是隐患。另外,朋友之间,因为点赞、投票、留言等小事,恼翻脸的也不少。所以,发朋友圈还是慎重一点好,尤其是陌生骗子越来越多,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职场火锅
不喜欢发朋友圈啊!因为我不喜欢微信啊!
1,我初中到大学的朋友都是加的QQ,微信在大学根本没怎么用,因为我根本不玩摇一摇。
5 微信上多是一些半熟不熟的,同事,老板,爸妈亲戚啥的,发一下朋友圈还得考虑影响,还得塑造一个积极阳光的形象。
9 以前想发动态和朋友圈是希望那个人可以看到然后评论我,我们可以互动,现在没有了期待,,
艾木君
要问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有书君有话要说。
1. 美的人不需要发朋友圈
有书君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朋友,菁爷,人如其名,真性情girl。她聪明又有趣,属于人见人爱的“十项全能选手”,她最可爱的地方是,不颓不丧,心态始终积极阳光。去年她本来是要去菲律宾潜水度假的,刚到第一天就不小心把脚崴了,脚趾骨裂。美好的假期泡汤了,还要忍受极度疼痛,换做其他妹子应该会先发几条朋友圈抱怨和诉说,然后十分沮丧的躺在酒店等待机票改签结束旅程。可是菁爷并没有,她选择“告诉上天我不认输”,依旧穿上比基尼,架起可爱的拐杖在海边晒太阳,蹦哒着去玩,就连当地人都被菁爷乐观的态度圈粉,纷纷要求在她的“石膏脚”上签名祝愿,就连医生就惊叹她恢复之快。
她面对生活积极、乐观,让有书君第一次觉得:美,不只是形容词,也是一个动词。它包含了一个人举手投足的每个动作,更包含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他们虽不发朋友圈,但生活却过得充实有趣,他们既认真工作,也认真旅行,既认真吃饭,也认真塑形,掌控自己生活的姿态。你要相信那些美的人都是很有能力的,经营着自己的身材、经营着自己的脸蛋、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绝不局限于虚拟的朋友圈,也不需要使用“秀晒炫”功能博得他人的艳羡,对于他们来说,真实用力的去生活远比躺在沙发上思考如何发一条惹人瞩目的朋友圈要有意义的多。他们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并不缺乏朋友圈的确定和认同,现实社交总是更有效。
2.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少男、美少女
长辈、老朋友早已被朋友圈自动分组到不能分享真实心情的组别,新朋友还未能达到掏心窝子的深度。渐渐地,也就给生活做了减法。虽保持着少女心,却不再有那么多心情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与现下境遇。有书君的堂姐,已经是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了,在职场拼杀近十年,却依然保持着少女般青春的状态。她的生活是简单而健康的,八小时工作之外的生活就是瑜伽、看书、陪孩子玩耍,不熬夜不沉迷游戏不抱怨,并时刻保持着幽默感。在问到堂姐为什么不发朋友圈是,堂姐表示:“相比秀恩爱、晒娃、在朋友圈自黑,真的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分享自己的生活,只想安安静静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样踏实安稳的生活,熟悉的人已知晓,陌生的人不需要。
3.还是当一个看客最舒服
周国平说:“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也许是性格所致,有些人天性不爱社交。为了外界的眼光而试图活的“有趣”和“有爱”,期待着人们的点赞和关心,期待不来的便都是沮丧和失落。况且,现在的朋友圈,总有一些人是彼此陌生但又碍于某种情面而必须保留的。
朋友圈的成分变复杂,微商代购、老板、前任、食杂店老板,各种关系都充斥其中。朋友圈的内容变复杂,评论集赞兑礼品、转发投票抢红包、游戏对战炫高分……而有的人既不愿忍受朋友圈的嘈杂,也不愿费力使自己显得有趣,那样才会更加不快乐。朋友圈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人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而对于“看客”们来说,只需要闲余时间扫一眼信息量巨大的朋友圈,就仿佛已经站在了世界中心。
总而言之有书君只想说,不要被朋友圈定义了我们真实的生活,愿我们过得开心,像朋友圈中表现的那么开心。也希望晒与不晒幸福的人,都能活成自己心目中幸福的模样,找到那种内心安宁的感觉。
另外,来自有书君的温馨提示,不刷朋友圈半年有余,有书君已经读了不下20本书,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
有书快看
.1
阿梁2016年最后一天,做出一个决定——把开通五年的微信朋友圈关闭。
在这之前的几个月,他的朋友圈发布最多的内容是关于新买的车,提车照片、驾驶体验、一小起交通事故、美食,以及偶尔会转载分享我在公众号里写的推送。
五分钟不到,他关闭了朋友圈,在我公众号的一篇推送下面留言:
“我把朋友圈关闭了,我发现如何也走不进一个人的内心,关注朋友圈只会越发孤独”。
我回复他,询问相关事宜,直到发稿之日,也没有和我说明原因。
.2
阿梁和我是高中同学,十年的老朋友。
一年前,我们几个老友建了专属微信聊天群。会组织一些活动,聊一些美食、运动、保险、汽车和感情的话题。但最多还是闲聊,他常会在群里发一些美女的照片,据他所说都是认识的一些单身妹纸,发上来介绍给群里单身的同学。
我们非常感激和佩服他的福利,因为其他几个小伙伴手头上的资源太匮乏,加一起都没有他的多。
所以,我一直猜想,阿梁的朋友圈是什么样的,会不会跟支付鸨生活圈一样。
可惜,除了本人亲口透露,以后都无法求证了。
.3
我接触朋友圈非常早,因为偶然的缘故2010年买下一个二手iphone(一代苹果手机),提前结束了诺基亚时代,跑步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
2015年微信官方有个H5链接叫微信公开课,是通过大数据统筹你的朋友圈使用情况,其中有一项,关于你是第几位微信用户,我好像在二十万左右,在朋友圈晒得图片里名列前茅。
用的早,也不能说明什么,我的人生一览无余,除了喜欢写写文章、健健身,偶尔在朋友圈撩个骚、装个逼啥的。
近一年,我几乎没有在朋友圈晒过照片,但使用频率非常高,仅是围观,像是强迫症一样不能错过任何一条。还会把在乎的人的朋友圈从头到尾扒个干净,想念她,就会想要在她的人生中拥有更高的参与度,哪怕多一次也好。
如果你恰巧和我一样,对时间轨迹掌控的过好,回忆像是放电影。
朋友圈就帮了你很多。
.4
圈子,到底是如何的存在?
为此,我不得不开始采访,精心准备了采访话题:
“如果可能,你会关闭朋友圈吗?出于什么原因”
A同学,22岁在校青春靓丽女大学生:关闭,怎么会,我每发一条朋友圈,都会有无数个赞和评论,隔几天不发别人都会以为我失踪了,打来电话过来询问,我就会怒刷一波存在感。
H总,32岁两家公司法人,其副总透露说其身价过亿:我今天很忙,我就简单说一句,朋友圈里有我们很多客户,利用朋友圈随时发布公司新产品、新项目非常方便,上个月就拉来一笔五百万的生意。
小X,27岁履历经验丰富的房建技术员,朋友圈可以称赞别人,也可以获得称赞,在我这里是五五开,偶然得知前女友会不定期看我的朋友圈,虽然非好友下只能查看十条。
小白兔,24岁作者本人的女朋友,朋友圈可以发布私密信息呢,方便存储照片和感受喔,不喜欢的人会主动屏蔽,你说私密信息公开后会置顶,你骗人~
.5
综上,朋友圈是个理解之地,他人的,自己的,或真或伪。
关于人们是否理解你,从前我以为这是他们能力问题,现在,才知道这是一个选择问题。人不会老老实实地说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常常假托别人才能老老实实地谈自己。
最后,分享一下如何迅速、彻底关闭一个朋友圈:
001删除全部朋友圈发布的消息,或者转为私有(怕你心疼下不去手);
002屏蔽所有好友的朋友圈,怕微信第三栏总会有红色提示信号干扰你;
003对所有朋友圈屏蔽,确保万一手欠不小心发上去,防止被人骂“诈尸”;
.6
或许,最好的缘分,不是在人海中相遇,是不在人潮中走失。
或许,最好的结局,不是在一起,是不忘记。
又或许,正因为我们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军师联盟
我有时间的时候也会上微信,看看朋友的动态,和微信公众号里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也不喜欢在朋友圈发什么,但是会把我自己喜欢的好文章收藏起来,有时间了再看看。
就这样时间久了,日子长了,我的朋友圈里也就什么都还没有的!
亲爱的小伙伴,既然来了,就点个赞吧!欢迎您常进来,这里有美妙动听的歌,这里有您喜欢听的歌!欢迎您也分享下好听的歌,我会把您点的歌放到我的空间视频里,让更多的朋友欣赏,谢谢!
精美音乐
看过一个笑话,一个美国人去厕所忘了带手纸,发了一个朋友圈,然后有十个朋友来给他送纸。一个中国人去厕所忘了带手纸,发了朋友圈,结果收获了几十个赞!没有一个人来给他送纸!这就是中国真实的朋友圈。
俗话说,环肥燕瘦,各有所爱。喜欢不喜欢发朋友圈,纯属个人爱好,能有什么心态呢。正如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标准。唐朝喜欢女人丰腴一点,所以杨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汉朝喜欢骨感美女,所以“楚腰纤细掌中轻”的赵飞燕深受皇上喜欢。朋友圈也是如此,有人开朗活泼,喜欢在朋友圈晒一晒自己的动态,有人低调内敛,不喜欢自己暴露在别人的视线里。这都很正常的,没什么特别的心态。
再者说,发朋友圈又有什么意思呢。每天乏味的工作,枯燥的生活,有什么可晒可发可炫耀的呢!咱们老百姓,一没有豪车别墅,炫不了富。二没有漂亮娇妻,不好意思秀恩爱,怕挨朋友的板砖。三没有聪明伶俐的孩子,抖不了骄傲。四没有做微商,没必要跟打了鸡血似的天天乐此不疲。五不相信什么励志鸡汤,那玩意喝多了容易营养过剩,过犹不及,喝多了总不是什么好事。这么一看,实在是没什么可发的,总不能也发几个上厕所没带手纸的,面对几十个点赞欲哭无泪吧。
其实,所谓的朋友圈,不过是功利圈罢了,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呢。真正的朋友都在生活中,不会在网络上。网络上的朋友,除了同事就是网友,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真朋友是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是对你不离不弃的人。而同事和网友,不过是自己人生旅途的过客而已。等你下了车,大家各奔东西,天涯海角,谁还认识谁呢!所以,很多人就会从理想回归现实,从激情回归理性。朋友圈不发也罢,真没什么特别的心态!
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和点赞一下,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关注本号阅读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作为一个一年大概只发个位数朋友圈的人来说,我想自己很有“资格”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当朋友圈的功能出来后,我也曾发过一阵子。但很快,我开始仔细思量朋友圈对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朋友圈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地方。我们通过发朋友圈,对外建立并经营了一种个人形象,我们希望他人以我们期待的方式来认识、看待自己,并由此展开社交、建立友谊。
简而言之,我们期待自己以理想化的方式被看见。
但是,随着微信中各色朋友的快速添加,我很快发现,发朋友圈成了一种颇费思量的麻烦事。因为面对不同人时,我们必然要界定不同的界限与之相处。
我绝不可能将自己孩子的信息透露给仅有一面之缘的泛泛之交,也不愿对着灵魂之友感叹米珠薪桂。于是乎,分组功能的启用看来势在必行。
可这时,我分明感到了内心的一股疲惫感。我发觉自己不愿再为这件事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心力。
如果要在朋友圈中经营形象,而且要经营得妥帖恰当,就意味着我得经常注意记录生活中各方面的点点滴滴,并将它以合适的形式集结发布。但是,这样苦心孤诣的结果是不是能让我真正为他人看见呢?我发现,很难。
因为在海量的信息中,哪怕一条九宫格的文字满配图,充其量也只能让人停驻半分钟到一分钟,而且,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中,这些文字与图片所唤起的,更多的是对方内心镜映一般的情感,而非对我们的客观认识。
也就是说,对方在文字与图片中看到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我。
当想明白这点后,我便放弃了这项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轻松地将注意力全放到生活本身,而不是对它的搜集上。
现在能让我发朋友圈的,是我愿意对所有人说出的、我觉得有必要说的、有意义的话。当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时,我发现,哈,一年下来也没有几句好说的。
所以我几乎不发朋友圈,不过,大家请自便^_^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我们身边应该会有一些从来不发朋友圈的,还有一些好几年才发一两条朋友圈,可能你就是其中一个,简单总结了一下不发朋友圈的大致主要有这4种心态:
1、性格里不喜欢张扬
有些人的性格就是这样的,天生比较内敛,不喜欢主动找朋友聊天,也不轻易参加聚会之类,就是比较喜欢隐藏自己,或者说没有这种习惯。
2、生活比较平淡,带着些许的不自信
每天的生活都过的比较平淡,也没有幸福值得开心的事情可晒,没有特别有意义值得宣布的事情,对自己不自信不太想引起别人的关注,怕不经意间就引起别人的对比。
3、朋友圈人太杂了,想给自己多留点空间
4、缺乏安全感另辟蹊径
前几天比较火的一句话是在微博蹦迪,在微信装死,随着通讯录里好友的增加,有些人觉得每次发朋友圈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比较累,所以干脆直接放弃去别的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
总之朋友圈在我们生活中一直是个特别的存在,和微博、QQ相比,朋友圈可能更具私密性,因为微信里的朋友大致限于熟人及生活中出现过的人,因此,在朋友圈发状态和在其他平台上匿名发言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必太在意不发朋友圈的人,因为现在是个互联网时代,不管什么原因发不发朋友圈都是个人习惯使然,在朋友圈沉溺了那么久,希望你能走出朋友圈,不去看那些尽力摆拍的美图,而是回归简单的现实生活,到那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真实生活远比朋友圈重要……
碧浪达夫人
我的QQ三个太阳,没有开空间。我的微信从开通开始就没想过用朋友圈,当然我也不看。原因如下:
1、过去看别人的动态会难受,为啥他们生活那么精彩,我就天天乏善可陈咧。现在只是觉得那些都是别人的生活,和我无关。
2、自己发动态没人点赞会很尴尬的,过段时间就自己删掉,接着接着就索性不发动态了。
3、那些红点点看着就难受啊。
缺点是不知道朋友们在玩什么,没法通过朋友圈和没法见面的朋友维持联系,优点是自由,不靠朋友圈维持的友谊才是真友谊啊,点赞之交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