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死工資”拖垮的人生,如何才能逆襲

現在很多人都比較浮躁,同時也經不住外界的誘惑,身邊的朋友或者親戚以及同學在談及收入時,時不時心裡就有一種心酸和懊惱,就會想很多辦法來改變現狀,跳出舒適區,嚮往高收入的生活圈,或者在閒暇之時去思考如何利用空餘時間去獲取額外收入,奈何一陣熱度過後,心態歸於平靜,生活又重回原來的軌道。

很多人會說,並非我沒有上進心或者執行力,只是我根本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也不知道這樣做值不值得,最後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還浪費了時間。

上面的託辭看似天衣無縫,毫無破綻,其實還是藉口。中國人常說“萬事開頭難”,若只憑空想,不願親自動手邁出第一步,願景永遠只能停留在臆想中。

記住一句話,“人生沒有一成不變,除非你放棄去嘗試”

記住一句話,“人生沒有一成不變,除非你放棄去嘗試”

被“死工資”拖垮的人生,如何才能逆襲


如何才能獲得賺錢?要弄清這一點,你需要明白賺錢的本質是什麼?

賺錢的本質就是價值的交換。賺錢實際上只能是來自交易行為的,而交易是雙方對所有權的互換。我把我的給你,你把你的給我。只是這個交易的過程也許是你的時間,健康,知識或者能力以及對未來的一種預判。是流動的價值產生的最終結果。

被“死工資”拖垮的人生,如何才能逆襲


本篇的主旨是被死工資拖垮的人,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定義被死工資拖垮的這部分人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並非所有拿死工資的人,最終都過的不好。

所謂被死工資拖垮是指,個人經濟收入中只有工資這一項單一的收入,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收入來源,這樣的收入結構倘若遇上緊急狀況,很容易出現危機。

被死工資拖垮的最基本特點就是,買不起房。就算掏空“六個錢包”買了房,之後的房貸壓力也會把你死死的拴住。除開房貸之外,再算上其他的生活成本,即便知道死工資沒有前景,但是又不敢輕易改變現狀,於是當工資增長跟不上消費時,自然就會出現危機。

當然完事無絕對,很多人也許不是很在意額外收入,家裡用一定的資產,只是想過一個平淡的生活。

因此,就算你再視名利金錢如糞土,掌握如何賺錢的能力還是必須滴。

而那些最終逃出死工資循環的人,歸根結底就是搞清楚了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大多數人是如何賺錢的。

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那些人是如何賺錢的?

被“死工資”拖垮的人生,如何才能逆襲


本質上上,無論何種賺錢方式,都是無法跳脫兩種性質的收入和三種個人商業模式。

兩種性質的收入即資產性收入和勞動性收入:

資產性收入,即現有資產帶來的收益,不需要付出額外勞動就能賺取的錢,比如房租收入、出書賺版稅、股權分紅、用積蓄投資理財的收益。通俗的說法,叫“睡後收入”,指睡著以後照樣有收入。

勞動性收入,即利用勞動換取的報酬,一旦停止工作就沒有收入,比如工資。

從收入的角度來說,如果不想被工資捆綁,想擺脫對工資高度的依賴,就必須要開闢工資性收入以外的收入渠道。建立一定比例的資產性收入,甚至最後依靠資產性收入就能維持生活。

而實現財務自由的最基本標準就是我們有穩定的資產性收入,可以為我們日常的生活提供穩定的保障,即便長期不工作,這部分收入也足以支撐我們的日常生活水準。

跳出死工資循環的人基本都是走的這個路徑,因此對絕大多數的非二代人來說,這就是我們的目標路徑。

上文中所提到的資產性收入,除了依靠繼承以及婚姻可以獲得外,就只能依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去獲得了。

被“死工資”拖垮的人生,如何才能逆襲


如果我們不是二代,也沒什麼機會可以通過婚姻來完成原始積累,那麼就只能依靠個人能力了。

依靠個人能力,我們首先需要搞清楚三種個人商業模式。

很多人認為,“商業模式”是隻有企業運營才會涉及的概念,”個人商業模式“是來自於李笑來一部作品裡最新提出的一個概念。

那麼按照李笑來的觀點,“個人商業模式”到底是指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勞動收入的本質,其實就是通過出售自己的時間來賺錢,只不過每個人出售自己時間的方式不同而已。

所謂“個人商業模式”就是某一種出售自己時間的方式。

個人商業模式有三種:

第一種商業模式:個人時間只能出售一次,簡單來說,就是給人打工。

無論是零工還是工廠企業裡簽訂長期合同的工人白領,都屬於第一種商業模式。

第二種商業模式:個人時間可以多次出售。

這種個人商業模式中,最典型的就是作家了,作品其實就是個人時間的體現,但能通過多次售賣和而獲利。

這種商業模式的本質其實就是創作,花費一次個人時間和精力創作一個有價值有市場需求的產品,然後就可以通過多次售賣獲得利潤了。

隨著當今互聯網的發展,這種商業模式得到了廣泛的發展,也為更多的人提供了發展這種個人商業模式的平臺,比如當今的各種自媒體平臺,通過創作有點擊量的文章和視頻內容,就可以獲得收入。

第三種商業模式:購買別人的時間再賣出去,通俗來講就是“老闆”。

這種商業模式就不多贅述了,畢竟不太具有普遍性。

李笑來提醒了我們一件事:

“一個人無論是否能清醒得意識到自己的商業模式是什麼,他都會被自己正在運用的商業模式所左右,受影響的不僅是收入,還有當前的生活和未來的理想。“

商業模式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操縱著我們的命運。

那麼三種商業模式的破局之道,分別是什麼呢?

被“死工資”拖垮的人生,如何才能逆襲


2

第一種商業模式:如何跳出死工資惡循環?

被“死工資”拖垮的人生,如何才能逆襲


第一種商業模式應該是當前大多數人的選擇,就是投身職場。

這種商業模式要求我們,儘快成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讓自己變得值錢和搶手,這樣才能獲取更高的職位和薪水。

通過個人的奮鬥努力,提高職場競爭力,這是第一種商業模式裡的核心,也是職場裡普遍的共識。

可是同樣是第一種個人商業模式,幾年之後,很多職場人的境遇便出現了完全的不同,那麼改變這種差異的破局之道何在?

選擇+努力。

我們常常會聽人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用盡全力直奔成功的終點,當然會為我們節省下大量的時間。

首先,擇業要慎重,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男怕入錯行”,如今依然為人們所稱道,當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此選擇行業時,我們一定要選擇當前處於上升期的行業和平臺。永遠記住,行業的衰落就是你個人職業生涯的衰落。

選擇行業和平臺需要結合自身能力結構與社會、科技趨勢,需要克服短期利益的誘惑並看到長期利益,需要取捨權衡,這些都沒有那麼簡單,需要眼光和決斷力。

要有自身清晰定位以及長遠前途的判斷能力,就算初出茅廬社會經驗不足,也要有經常請教前輩們的上進心態,切忌職業生涯如無頭蒼蠅般亂飛亂撞,錯過職業生涯黃金期。

學新聞的,不去幹媒體,偏偏跑到一家農產品公司給人寫宣傳新聞稿,程序員不去互聯網公司,跑到一個事業單位給人做技術維護;學設計的,去了非設計公司的輔助性部門,能不被當美工嗎?

上述的現象,我們看似做著對口的工作,可是真正能給我們提供的上升空間非常有限,在日復一日的重複新工作中,浪費著一天又一天的光陰,等到明白過來,外邊的世界早已翻天地覆。

因此,最好選擇一個有前景的行業,我個人認為此時前景優於個人興趣。然後選擇與個人能力相匹配的專業公司,做專業的事情,能去核心部門,就不要去輔助性部門。

最好去專業公司做專業的事,去核心部門,別去輔助性部門。別因為看重一時的待遇和工作輕鬆程度,錯過成長關鍵期。

但是,我們永遠都不可忽略的是,月薪再高的人都有可能成為月光族,唯一逃離這種死循環的途徑就是前文所說的第二種個人商業模式,為自己建立穩定的資產性收入。

3普通人如何啟動第二種商業模式?

被“死工資”拖垮的人生,如何才能逆襲


突破收入瓶頸的關鍵,是突破個人時間的出售方式。

第二種商業模式屬於創作者,他們花時間和精力創作一個產品,然後出售這個產品,相當於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得以躺著掙錢。

最典型的是作家,但如果你覺得只有作家能運用這種商業模式,思路就太狹窄了。

從事許多行業和職業的人都有機會,讓自己的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

李笑來得以在32歲之前實現財務自由,靠的就是一本暢銷且長銷的英語工具書《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他當時的職業是什麼,是新東方的英語老師。

老師出教輔,廚師出菜譜,醫生出科普,室內設計師出裝修指南,連搞收納的,都可以把介紹收納方法的書賣到全世界。

第二種商業模式當然不限於出版書籍,插畫、字體、音樂、卡通形象,甚至表情包、手機主題,都是可以讓你啟動第二種商業模式的產品。

再如程序員開發軟件,比如有些程序員利用業餘時間開發了專供一些企業用戶使用的小眾軟件,一套賣幾千幾萬塊很常見,一年賣上幾套,收入也不錯。

啟動第二種商業模式的關鍵是:要有形成產品的意識和思維。

杭州有一個房地產自媒體,號主是一個很年輕的女生。你以為只能接接廣告嗎?不,他們賣產品。他們賣什麼?賣購房指南,兩個月的購房指南要520元,半年版要980元,他們花時間和精力收集信息、做行業深度分析,形成產品,然後把這個產品出售很多次。

還有這兩年非常火的知識付費,一個課程錄好了,可以不斷重複售賣的,把第二種商業模式運用到極致,也讓更多優秀的普通人啟動第二種商業模式成為可能。

寫作、理財、健身、化妝、育兒、英語口音矯正……就算你只是個辦公室文員,把PPT、Excel研究到了極致,照樣可以靠第二種商業模式活得很好。

記住一句話:才華要輸出為產品才有價值,而沒有輸出的優秀,都是耍流氓。

4

如何用第三種商業模式賺錢?

被“死工資”拖垮的人生,如何才能逆襲


第三種商業模式,是低價買別人的時間,再高價賣出去。通俗的說法是自己當老闆,讓別人為你打工;時髦的說法是創業。

在這個商業社會,創業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遍地都是機會。可是呢,這又是個高度競爭的商業世界,能創業成功的,都是世界上最聰明最精明的傢伙。

第三種商業模式是投入最大,風險最高,同時也是回報最大的。

大多數普通人對創業的想象力,就是開一家店,其實遠遠不止如此,你若問我,我也知如何解答,要是有這個境界,我也今天也不必在這跟大家嘮嗑了不是?

5

三種個人商業模式,每一種做好都可以幫助你實現目標,你還可以打組合拳,《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原本只是個普通的公務員呢。

好了,現在我們的思路非常清晰了,不想被死工資拖垮,我們的目標和方向是:

想辦法從純勞動性收入,過渡到有一定比例的資產性收入,最後達到完全靠資產性收入就能維持現有生活水準。

而這個目標的路徑是,研究自己的商業模式,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商業模式,不遺餘力地開發、優化和改良自己的商業模式。

通過熟練地操作個人商業模式,積蓄資產,實現資產性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