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首《三字经》应该是很多人小时候第一首会背的诗歌了吧。所以在很多人的心中也应该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吧。但是在《三字经》之前,有一个人提出了"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的言论,这个人就是李斯和韩非的老师——荀子。

人性本善?

荀子所说的"人性本恶"是指人从一出生就是有坏意识的,所以只有用规矩来规范一个人的成长,所以后期的"善"也不过都是被规矩抑制之后假装出来的善。所以荀子这个人虽然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但是荀子却又有着很深切的"依法治国"的思想。只是在荀子的思想中并不完全是用残酷的刑罚作为法,所以他所提倡的依法治国和后来他的弟子李斯及韩非子所提出的依法治国并不相同。但是在荀子的思想中,人生来就是要用规矩来规范的。

那么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

人性本善?

一个人诞生之时便是以啼哭相伴,哭对我们来说是伤心才会有的反应,但是却又有很多人说:"人刚出生时的哭不是哭,是笑。"笑对我们来说才是开心,那又为什么会说刚出生时的哭是笑呢?《新白娘子传奇》中许仙曾经给过答案:"人命在呼吸之间,出息不还,即是后世。上辈子吐出去那口气,终于吸回来了,当然高兴啊。可是这一吐一吸之间,相隔的太久了,所以高兴之余不免又有点伤感,哭得就更大声了。"那么,由此可以证明,一个人在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如何虚伪地掩饰自己的开心,以哭代替笑。所以也可以说人从一出生的时候就应当懂得了何为悲伤,何为喜悦。如果说在人成长过程中,收到的思想教育是:"哭是开心,笑才是难过。"或许这样人对性就会有了不一样的认知,所以"人性本恶"也不是无稽之谈。

人性本善?

婴儿吃奶的时候会一直吮吸,如果不让他吃便会以哭来表达不满,所以人性之初是"贪婪"的。而人的贪念也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就好像当一个人挣钱的时候,永远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多。虽然很多时候希望得到更多是属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但是却始终逃不离"贪婪"两个字。只不过因为规矩的指导和束缚,所以人的贪婪是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的贪婪。

也有人说,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生活或多或少的为自己去谋划、争取......比如最近比较火热的选秀节目。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未来在为自己而努力,为自己的未来而制定目标以及计划。当然,一个人用努力去为自己争取未来是很合情合理的,但是也的确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而拼搏。所以人的本性的确也是自私的,只是因为规矩的规范,让我们知道了想要得到的东西要用努力去换。

人性本善?

所以,人性本恶,需以规矩管制之,方可为合情合理。但是自汉朝汉武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待人对物以"仁善"为名。所以延续儒家思想,才有了后来的"人之初,性本善"。也是想以此来告诉世人,人从出生的时候本性是好的,干干净净,纯粹得很。但是"性相近,习相远"。如果沾染了不好的氛围和习气,那么人性就会发生偏移,从而改变,所以就会需要一种非常良好的教育,去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去做,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品性良好的人。

人性本善?

那么,在你心里,你觉得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