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相比北上廣深一線城市

地處華中的武漢顯得有些低調

但有江湖上關於它的傳說

一直在不斷演繹和流傳


位於長江流域中部的武漢

距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大都市

直線距離均在1000公里左右

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

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繫四方的作用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弓箭型經濟格局中,武漢處於“箭”上的軸心地位

有學者用弓箭來比擬我國的經濟發展格局,以環渤海、長三角與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為“弓”,以京廣線為“弦”,以長江經濟帶為“箭”,以武漢為核心的城市群在其中的地位一目瞭然。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大武漢


武漢有多大?早晨,你在法國,坐一小時車,到德國了。再坐一小時車,到波蘭了。同一時間點,你在武漢光谷,坐一小時車,在光谷。再坐一小時車,還在光谷……

——網絡段子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長江猶如一條大動脈,穿過武漢的主城區,發源於陝西的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它從湖北的西北逶迤流淌而來,在漢口龍王廟附近注入長江。圖中,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從左到右列於眼前,長江大橋與漢江晴川橋就在最前方。(攝影/肖森煒)


從城市的面積來說

武漢市總面積8494.41平方公里

建成區面積1217平方公里

雖不是全國之最,但也算是全國前列

長江與漢江交匯奠定了

武漢三鎮(武昌、漢陽、漢口)的分佈格局

後來三鎮合併為武漢市

就此奠定了大武漢的城市基礎

武昌是湖北省主要行政機關所在地

也是科教文化中心

漢陽興起最早,是近代中國工業中心

漢口曾是19世紀清朝最重要的

內地商業城市、世界最大都市之一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不同歷史時期的武漢城區地圖

黃色部分是城區,我們可以看到這40餘年間,武漢的城區面積呈現出了驚人的爆炸式增長。


“大武漢”的得名

並不僅僅和麵積有關

也來自武漢深厚的歷史底蘊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至少從清朝開始,一直到解放前

武漢其實都是中國的一線城市


從隋、唐兩代開始

隨著人口的大規模南移

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經濟得到了大發展

到明、清時期

長江、大運河仍是東西、南北的兩大通道

由於這一時期採取了“海禁”措施

河港城市獲得了進一步發展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圖為1900年的漢正街


早在明嘉靖年間

漢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興的漢口鎮

奠定了武漢三鎮的地理基礎

明末清初

漢口與北京、蘇州、佛山並稱“天下四聚”

又與河南朱仙鎮、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鎮

同稱天下“四大名鎮”

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

香港和上海開始崛起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天津、武漢開埠,後來居上

經濟實力短時間就超越了老牌商業城市

——廣州

那時,武漢的實力如日中天

榮升“內河第一大港”,外貿曾佔全國的10%


正因如此

當代美國最有影響的漢學家之一

羅威廉將漢口稱為

“一個跨越數千裡、包羅無數種商品的

極其活躍的市場體系的中心”

“一個代表著在接受歐洲文化模式之前、

中國本土城市化所達到的最高水平的城市”

另外,羅威廉特別提到:

“漢口的人口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

都超過100萬”

那時候全世界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市寥寥無幾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九省通衢


如果把武漢看做一張麻將牌,它將是中國最獨特的一張牌,九省通衢,哪個方向都可以“碰和”,堪稱中國最大的“碰和”之城。

——羅天昊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跨越大江的橋樑,是武漢三鎮之間相互溝通的重要保障。如今,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武漢依靠發達的交通、較低的人力資源成本、高素質的科技人才等優勢,已成為諸多知名大企業研發基地的首選城市。(攝影/李學黨)


人們常說武漢是“九省通衢”

說的就是武漢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

——公路與鐵路縱橫交錯

以及長江、漢江交匯的航運

這種水陸兼有的交通

很少有其他大城市能相比


對於武漢的區位,一些外國人也看得很清楚

18世紀法國的耶穌會教士杜霍爾德

在一篇文章裡寫道:

武漢三鎮中的武昌是

“整個中華帝國的中心

和與其他各省交往最便利的地方”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武漢市公路網絡分佈圖

這是利用GeoHey提供的最短路徑API製作的“條條大路通武漢”,製作方法是:全國每隔0.1個經緯度(大約11公里)採一個點作為起點,共計96442個起點,每個起點都會生成一條最短路徑,重複越多的路徑,其線越粗,顏色也越深。從這幅地圖上,可以看出,相比沿海或其他偏居南、北、西部的大都市,地處華中的武漢,公路路網四通八達,有著連接全國各地的巨大優勢。(數據支持/極海數據平臺 製圖/王帥)


武漢市社會科學院城市歷史與文化研究所所長

張篤勤認為

作為一座港城

武漢被譽為“九省通衢”

主要就是指發達的十字形水運樞紐


長江,是這十字形樞紐的

一橫

舟船從漢江順流南下

匯入長江後經岳陽再到洞庭湖

這個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水路

構成了十字形樞紐中的一豎


正是這個罕見的“十字”

使得武漢雄踞長江之腰

蓋過了長江其他城市

連通江南多省,貨通天下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地處長江中游的武漢港,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出海口”

從1861年漢口開埠後,漢口租界的碼頭就成了外國貨物進入中國腹地市場的一個重要中轉站,武漢港也迎來了一次全新的發展機遇,並長期在中國內河航運中獨領風騷。儘管後來隨著陸路、航空交通的發展,水運漸漸沒落,但近些年來,隨著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推進,武漢港再次迎來複興良機。到2014年,武漢新港陽邏地區成為長江中上游港口中第一個突破百萬標箱的內河港口,正式邁入世界內河集裝箱港口第一方陣。“十二五”期間,武漢共開通國際、國內航線8條,使武漢港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出海口”和中部國際航線的樞紐港。


武漢的港口將內陸湖北與海洋連通起來

使這個深處中國腹地的省份

擁有了一種獨特的海洋氣息

長江與其最大支流漢江交匯

奠定了武漢航運長達千年的繁華

可以說,武漢是以港興城,以城惠港

沒有港口,就沒有武漢的今天

這是武漢三鎮建城和繁榮1700多年的基本邏輯


如今

在全國高鐵網絡格局中

武漢處在中心位置

所以水運和陸運可以相互配套,優勢互補

這使得武漢與其他城市相比

具有更為優越的綜合交通優勢

此外,武漢在全國的地理中心位置

也非常有利於發展成為全國範圍內的航空樞紐

特別是國際航班轉國內航班的中轉站

臨空經濟也可能借機騰飛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2017年武漢通過鐵路發送旅客1.8億人次,全國第一,遙遙領先於排名第二的廣州,鐵路貨運6981萬噸,也領先於排名第二的廣州,武漢的全國第一大鐵路樞紐地位無可動搖。(攝影/周志浩)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百湖之城

看武漢的地圖,不像看其他大都市的地圖,都是密密麻麻的居住區,反而是一種享受——因為武漢湖泊眾多,有很美的“湖線”(也有人稱之為“湖際線”)——湖泊水平面勾勒出的封閉曲線。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1945年美國軍隊繪製的武漢軍用地圖

從這張地圖可以看出,美軍不僅將武漢三鎮的河流、湖泊、街區等做了精確標註,甚至還測量了長江武漢段的水深。這張地圖的價值還在於,跟現在相比,當時許多湖泊的面積看起來要大得多。


除了區位優勢

淡水資源,也是武漢的獨特優勢

一座城市,懷抱166個湖泊

5公里以上的河流165條

水域面積佔全市面積的近1/4

中國唯一,世界少見


也正是因為擁有眾多湖泊溼地

武漢在全國城市中顯得卓爾不凡

這裡有亞洲最大的城中湖——湯遜湖

(面積47.6平方公里)

名聲在外的東湖面積33.9平方公里

只能排第二

而且

這裡的很多湖泊因為與長江、漢江等河流相通

是“流動”的湖泊

所以跟那些“死水一塘”的湖泊相比

武漢的湖泊更富有活力,水質更勝一籌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武漢數量眾多、水質清澈的湖泊,是其他大都市人羨慕的對象。這些湖泊與江河一起,穿插環繞著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使得這座大都市看起來就像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龍宮”城市。(攝影/周志浩)

武漢的淡水資源到底有多豐富

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

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0倍

全球人均水平的10倍

當一座城市的人口不斷增長

發展到數百萬、上千萬級時

淡水的供應便是首要問題

缺水的北京採取了“南水北調”解決這個問題

武漢人口現在已經到了千萬級別

淡水不僅是武漢人生存的重要資源

也是武漢未來發展的有利條件


為保護全市的湖泊

2002年3月

武漢頒佈實施了《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

這是我國第一部

對湖泊進行全面、綜合管理的地方性法規

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改

目前

武漢市轄區範圍內現存的166個湖泊

都受到了法規的嚴格保護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武漢城區主要河流、湖泊分佈圖


湖泊和河流

還塑造了武漢獨特的城市性格

武漢是在江與湖的環抱中成長起來的

江與湖深刻地影響了這座都市的性格:

“既得陽剛之氣,又蘊陰柔之美”

於是,武漢人也是

“得北人之豪氣,亦得南人之靈氣”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青春城市


“在武漢,10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大學生”,這聽起來像是傳播在武漢市民中的一句玩笑,但實際上它並非玩笑。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朝氣蓬勃的大學生群體,已成為武漢的一張靚麗名片。(攝影/何小白)


武漢擁有84所高校

(僅次於北京的92所)

95家科研院所

共約120萬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

佔武漢常住人口約11%

武漢是全世界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

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大學生之城”


武漢的高校數量和“雙一流”學科數量

遠遠高於湖北周邊省市

眾多外省的學生選擇到武漢來讀書

這也為武漢成為年輕人聚居地提供了重要基礎

為武漢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智力資源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武漢與周邊省市“雙一流”建設學科數量比較

雖然武漢的高校數量和優勢學科數量遠遠高於湖北周邊省市,但“大學之城”、“青年之城”、“夢想之城”、“創新之城”都要依靠年輕人實現,而吸引年輕人留在武漢便是實現這樣目標的前提。


當然,這座“人才生產大市”

也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

以往幾年

武漢的應屆畢業生

僅有約三分之一的人留了下來

留住人才,曾長期是武漢市比較棘手的問題


近年來,清醒過來的武漢

在全國搶先發動“搶人大戰”

2017年2月

武漢開啟了“百萬人才留漢”的政策

並且專門設立了“招才局”

出臺一系列的政策:

方便大學生落戶

出臺最低指導工資

建設和籌集大學生保障性住房

“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

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

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

同年,武漢市大學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

達到30.1萬人

新落戶14.2萬人

均創歷史最高紀錄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上方的圖表分別顯示了我國各城市房價收入比與房租收入比的排名情況。房價收入比,指的是用城市平均每套住房總價(房屋面積按110平方米計算)除以居民家庭年收入得到的數值,相當於每個家庭平均多少年能買得起一套房子。武漢的房價收入比僅為全國最高的三亞的三分之一,攢一套房子所需的時間是北京、上海、深圳的一半以內。各城市的租房壓力則可以用房租收入比來體現,即人均月租金佔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武漢的租房壓力不僅遠遠低於北上廣深,而且也小於天津、杭州、成都、南京等其他“新一線”競爭者,其租房壓力在全國甚至沒有排進前20名。(數據來源:中國房價行情平臺 2018年數據)


武漢有句城市口號

“武漢,每天不一樣”

越來越多的高新產業

給予了這座城市新的血液


2001年

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成立

其光電子信息技術、生物醫藥、

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有著

全國甚至全球領先的地位

同時也吸納了許多互聯網公司和金融公司

從而集結了數不清的青年才俊在此發展

根據多家機構發佈的報告

武漢在全國“機遇之城”中排名第6位

也是“海歸”人士創業選擇城市的“五強”之一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光谷一家激光科技公司的年輕員工正在操縱激光設備,利用“半導體激光強化柔性系統”修復、強化汽車模具,使價值300萬元的昂貴模具壽命延長1到2倍。這項技術是該激光公司自主研發的成果,可以對各種複雜曲面零件的表面進行修復、強化和再製造。(攝影/何小白)


得天獨厚的水路資源

讓武漢曾經擁有長江流域最大的碼頭

於是,明清以來

武漢便凸顯出多元性

“瓦屋竹樓千萬戶,本地人少異鄉多”

“此地從來無土著,九分商賈一分民”

三教九流、名門貴族皆聚集於此

這座被碼頭文化浸潤的城市

包容著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


無論是埋頭於最尖端的激光研究

或是拍攝武漢的城市紀錄片

以及武漢創意階層的崛起

……

在武漢的年輕人們

用他們旺盛的活力、奔湧的才華、

新奇的創意、固執的浪漫

為武漢注入更多的希望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武漢實在是全國塗鴉人最幸福的地方。”武漢塗鴉藝術家黃睿說,在武漢塗鴉常常會有人圍觀和寒暄,甚至邀請他們到家裡喝茶,有時畫完一條街就能跟那裡的老婆婆成為好朋友,“他們雖然看不懂,但卻會表示好奇,有一種自發的尊重”。正因為整個城市對各種文化的寬容,武漢才能成為不弱於北上廣深的塗鴉聖地。(供圖/黃睿)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早餐之都

只要早餐如常,對於武漢人來說,世界仍是那個世界,一切如舊。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相比廣州人均消費上百元的早茶,武漢人的早飯物美價廉,不到15元就能換回一頓滿足。(攝影/原麗陽)


對於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而言

早餐可能是最不受重視的一頓飯

而在武漢,早餐卻演繹出獨特的文化

“價格低廉、品種豐富、手藝傳統、爐灶現做”

便是武漢早餐的特點


沒有民間或官方統計過

武漢的早餐品種究竟有多少

但“吃一個月不重樣”是能輕鬆做到的

一家店鋪裡就有40多種早餐供人選擇

武漢人每天早晨起來糾結的

不是有沒有早餐吃,而是吃什麼

仔細分析品種

除了熱乾麵、豆皮、糊湯粉、面窩、

糊米酒等一批武漢土生土長的傳統小吃外

還有糯米包油條、灌湯包等外來貨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大多數生活在城市裡的人習慣在家做早餐,而武漢人幾乎家家都在外吃早飯,除了有早餐店鋪多的因素,也因為早餐價格低廉,平民化,省去了人們起早做飯的麻煩。武漢人早起碰到熟人,不是問候“早啊”,而是問:“你過早了冒?”(攝影/原麗陽)


“過早”是武漢人對吃早餐的俗稱

歷史上武漢碼頭文化興盛

人們要抓緊時間趕到集市

形成在外“過早”的習慣,並延續至今

清晨,每家早餐鋪前都能看到

人車交織、擁擠嘈雜的景象

剛到武漢的外地人

大多會被武漢人吃早餐的陣仗震驚到

一條街上擺滿各種早點攤子

每個攤子前都圍滿了食客


“過早”這個詞很妙,有白駒過隙的短暫感

假如在全國做一次統計

城市居民“吃早餐耗費時間”

武漢人大概可以排進“耗時最短”的前列:

無需服務員,無需高桌低凳

匆匆從灶臺師傅手裡接過碗

端著邊走邊吃

或是蹲在馬路牙子、站在公交車站扒兩口……

方便了(liao)撇,速戰速決

武漢人不講究什麼“儀式感”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我們選了4個城市做簡單的抽樣調查,調查對象為從該城市隨機選取的一家媒體出版機構,調查內容為:
1、是否吃早餐?
2、在家吃還是在外面吃?
3、平均花費多少錢?
4、吃什麼?
結果很有趣:
在吃不吃早餐這個問題上,廣州和武漢的調查對象100%吃早餐,這兩個城市的人們對早餐的看重可略見一斑。
關於在哪吃這個問題,北京“在家吃”的比例最高,與我們在北京很難找到早餐鋪的印象相符合。
各個城市在早餐上的花費相差不多,可能與調查對象基本屬於同類人有關。
在吃什麼這個問題上,武漢一枝獨秀,傳統早餐熱乾麵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而在其他城市,麵包、牛奶等現代簡餐,選擇的人日漸增多。


“民以食為天”、“一日之計在於晨”

可以說早餐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

早餐吃得是否舒適

很可能會影響你一天的幸福感

當我們生活的城市都在關注GDP排名

競爭摩天大樓高度

比較城市建成區面積時

我們是否更應該關注一下早餐呢


其實,早餐也是一種世界觀

沒有人特意設計它

它的性情和血統與所在城市脈息相連

武漢因其平民的價格和豐富的品種

成為實至名歸的“早餐之都”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美食家小寬曾在文章中寫道:“一個城市的早餐則是這個城市的良心。”從這個角度來說,武漢是個有良心的城市,隨便某個拐角處就有一家早餐鋪,各種各樣花樣繁多的早餐,更不要說漢口的老城區,比如臺北路、香港路,一條街都是早餐鋪,便宜實惠,好吃溫暖。(攝影/原麗陽)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是“大江大河大武漢”的江城氣魄

“搭白算數”(一諾千金,武漢方言)

“不服周”(不甘心,武漢方言)

是武漢人性格的體現

碼頭文化中的包容開放

是武漢這座城市對各地人的態度


雖然

武漢正在經受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

但我們相信,當櫻花盛開時

那個人車交織,江輪遊弋的武漢

會重現在我們的眼前

本文彙編自:《中國國家地理》2019年1月刊 「湖北」專輯(上)


話題

來評論區聲援武漢

為武漢加油吧

- END -


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