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看過許多“別人家的孩子”的故事,讓我們如沐春風。但其實,在約讀書房也有那麼幾個令家長老師都頭疼的“熊孩子”,稍不留神,他們就能給你製造一個大“驚喜”。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一年級男孩奇奇是綠城百合校區A班的學生,他剛來約讀書房沒多久,就受到了所有老師的“特別關注”。

奇奇和媽媽第一次來報名時,奇奇說“我一定要好好讀書”;當他看了牆上貼的小朋友們寫的心語心願後,他又唸叨著“我才不讀書”

這讓綠城百合校區主管肖冰大跌眼鏡,她覺得這個孩子很奇怪,“下一個想法會與上一個想法完全相反”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綠城百合校區展區


果然,奇奇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他像是一個小霸王,自己看中的座位無論如何也不會讓給人家。經過老師調解後,別的小朋友會乖乖聽話,去坐後面的位置,但奇奇還是一臉倔強,“這是我的座位,我就不動”

如果奇奇的東西被別的小朋友碰了,或者當他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時,奇奇一定會加倍打回去,不分時間和場合,在課堂上也會將別人打哭。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在他的字典裡,沒有“守紀律”這個詞。奇奇並不是喜歡讀書的孩子,聽完課後,會有一個小時的自主閱讀時間,而他就在教室外走來走去,玩玩花草摸摸桌子。閱讀時間結束後,老師來分享交流了,他也只是在外面等待放學。

老師們的神經都因奇奇而繃得緊緊的,只要奇奇不在眼前,她們就不由自主地擔心起來。再這樣下去,老師們沒有精力照看他時,出事了怎麼辦?肖冰和其他老師想來想去,無可奈何地通知奇奇媽媽來校區談談,主題是“退費”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奇奇媽媽很少與綠城百合校區的老師們打交道,她得上班,通常把孩子送過來後就走了。

肖冰通過這次和奇奇媽媽的談話,漸漸走近了他的家庭,找到了奇奇養成這種性格的根源所在。

奇奇是一個二胎家庭的大寶。

奇奇的父親忙於工作,基本是母親管教孩子,但奇奇媽媽也得工作,還要照顧牙牙學語的小弟弟。種種因素加起來,都讓奇奇被關注到的機會大大減少。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有著多年教育經驗的肖冰知道,當孩子在童年期和少年期的時候,如果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就會做出各種各樣的事情來引起父母的注意,而這些事情多半是負面的,甚至畸形的。正是這些“出格”的行為,讓奇奇變成了令人頭疼的淘氣包。

這麼一想,其實整天鬧事的孩子也挺令人心疼。人之初,性本善,他們只因缺少關注,才會“大鬧天宮”。

奇奇媽媽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她想讓奇奇留在約讀書房再試試。

肖冰告訴她,教育孩子不能全部指望學校,最關鍵的還是在家庭:

“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的問題。您和先生忙於工作,回家後還要照顧小弟弟,那奇奇又受誰的關注呢?孩子的性格、習慣以及整個人格的塑造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學校。您要和我一起來督促孩子,讓他的人性迴歸善良。”


肖冰一語中的,她悄悄發現,原本坐在一旁低頭不語的奇奇,又開始自己玩起來了,他東張西望,顯得很高興。

媽媽問他:“咱們退費嗎?”

奇奇還是嘴硬:“不知道,咋都行。”

媽媽說:“那不退了吧,媽媽以後都陪你來上課好不好?你要聽老師的話……”

儘管眼前的這對母子沒有出現令人感動的大團圓結局,但肖冰終於在一片黑中看到了曙光,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雖然奇奇的倔犟、冷漠很難快速根治,但這次之後,奇奇變得知道分寸了,老師們對他“可控”了。

奇奇有個小癖好,如果有喜歡的東西,他會一直盯著,但是不說出來。有一次,肖冰把奇奇盯了很久的一顆糖給他之後,他便快活地去角落裡看書了。

從不愛看書的“遊走型”孩子,到遵守上課秩序的學生,奇奇的進步很大。解鈴還須繫鈴人,這些進步不是他一個人改變的結果,而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共同作用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人人都愛乖孩子,但沒有天生的乖孩子。孩子的性格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的環境。

那麼,初為人父,初為人母,如何才能少踩雷區呢?

約讀書房洪樓校區的一位宋爺爺給出了答案,他的關鍵詞是:陪伴

宋長生爺爺是洪樓校區的紅人了,除了歷城區教育局退休幹部這一身份,他給所有老師留下的更為深刻的印象,是有氣勢的身影、和藹的態度,以及每週都堅持陪伴六年級的小孫子錦豪來上課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宋爺爺在上課


錦豪的授課老師秦笑寒用“風雨無阻”來形容宋爺爺,“有時候孩子學校放學晚了,還沒到這兒,爺爺倒是先來了。”

寒假班的時候,宋爺爺和錦豪一起上了萬曉夢老師的《三國》精品課,宋爺爺自此成為了萬老師的忠實粉絲。有時候孩子上完課被媽媽接回去後,宋爺爺會再跑去聽一堂萬老師的課。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宋爺爺給萬老師的評語


宋爺爺不僅陪孩子一起上課,更是帶著筆記本坐在教室最後,認真聽課,記筆記。回家後,爺孫倆一起看書,一起討論,宋爺爺還會在書中的重點地方用鉛筆做上記號,錦豪看的時候就能多加註意。

錦豪會和爺爺比著看書,有時候作業還沒寫完,他就要問一問爺爺的書看到哪兒了,然後加快寫作業的速度,為了早點看書趕上爺爺。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爺孫倆共同閱讀的的故事聽起來很溫馨,可宋爺爺心裡卻有點酸酸的:

“這些事情本該是孩子父母去做的,但他們太忙了。好不容易有休假,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也都是去玩了,督促學習還是少數……”


報名約讀書房的時候,是宋爺爺帶著錦豪過來試聽的。他聽了很多節課,親自“考察”課程。到了交費的時候,孩子父母仍沒有露面,這是約讀書房基本沒有過的情況。直到錦豪上課約有一個月了,媽媽才來過一次。

作為區教育局的老幹部,宋爺爺一生都在教育領域深耕,這既是一個家庭的小事,也是整個社會的大事。

“陪著來,和陪著讀,是兩回事。”宋爺爺發現,很多在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課的家長只顧著玩手機,

“人在這兒,心卻不在。”他帶著錦豪一起讀書,也是在盡力彌補父母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缺席。

“家長為了孩子可以犧牲一切,卻抽不出時間來陪孩子。”

“孩子99%的成功,來自父母1%的改變。”宋爺爺講出了這句老生常談的教育口號,他希望這不是空談。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時間成為稀缺資源,似乎陪伴也成為了一種奢侈。每天忙著工作,忙著趕路,忙著交際,而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少?即使陪伴在孩子身邊,高質量的心靈交流有多少?

教育界有句名言:“先有關係再有教育,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很多父母難以走進孩子的心扉,親子之間有隔閡的根本原因,不是缺乏教育和知識,而是缺少深層次的陪伴。

無論再怎麼忙碌,陪伴和溝通,是父母教育子女最有力的方法,是孩子童年最溫暖的底色。

愛孩子,就抽空多陪陪孩子,瞭解他們真實的想法。

不要讓陪伴,成為一種奢侈;不要讓愛,成為一種綁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