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托馬斯·斯當東為何會從乾隆的粉絲變成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


小托馬斯·斯當東為何會從乾隆的粉絲變成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

1793年9月14日,熱河,凌晨4點。

此時的天空依然是漆黑一片,不過避暑山莊內卻是燈火輝煌,此時康乾盛世的最後一位帝王乾隆皇帝,已經做到了自己的寶座上。

今天他要見一群遠道而來的客人。

這些人,通過一年的艱苦跋涉,經歷了千辛萬苦,總算是從大西洋的另一端來到了中國。他們就是來自日不落帝國的馬戛爾尼使團。

他們對於這次出使,信心十足,幻想著可以通過這次的出使打開這個東方神秘帝國的大門。

此時的不列顛帝國憑藉著工業革命的成果,已經橫掃了西半球,滾滾的濃煙,將英國的商品送到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唯獨在中國,英國人沒有感覺到自己受到尊重,甚至地位還不如自己的手下敗將葡萄牙。

這是這個剛剛崛起的新貴所絕對不能接受的。

所以,英國人急需一次對話,一次平等的對話,從而使得東西方的兩種文明可以得到融合。

為了顯示自己的信心,這次的使團帶來了很多工業革命的最新成果,他們想以此彰顯自己的實力,從而為自己在談判中獲得主動權。

來到中國後,他們獲准在避暑山莊覲見乾隆皇帝,對於馬戛爾尼來說,這是莫大的一種榮耀。但是700多人的使團,不可能全部到避暑山莊。

更多人還是留在北京等候,獲准覲見的只有馬戛爾尼勳爵、他的副手喬治·斯當東爵士、翻譯李神父以及喬治·斯當東的兒子,小托馬斯·斯當東。

小托馬斯·斯當東為何會從乾隆的粉絲變成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

小托馬斯·斯當東這時候僅僅十二歲,他對於古老而神秘的中國充滿著好奇,所以在700人的使團中,只有他一個人願意學習中文。

他的任務很簡單,負責為馬戛爾尼大使提著他身後的騎士斗篷的下襬。

然而,馬戛爾尼單膝下跪的禮節顯然不符合三跪九叩的中國禮儀,而他們本來自信滿滿的工業產品,也未能獲得乾隆皇帝的青睞。

這一切,對於83歲的老皇帝而言,這些東西無非雕蟲小技,奇技淫巧罷了。如果沒有小斯當東,這次覲見必將因沉悶、無趣和一事無成而載入史冊。

當斯當東父子上前向乾隆皇帝行禮的時候,乾隆皇帝對12歲的見習侍童小斯當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他得知這個小孩子是使團中唯一一個學會了說中國話成員時,乾隆皇帝龍顏大悅,不僅賜給了一塊翡翠,而且從自己腰間解下一個繡有龍紋的黃色絲織荷包送給了小斯當東。

這無疑是莫大的榮耀,小斯當東也十分的高興。而這兩件御珍至今還收藏於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但是,對於英國人要求的開放舟山、寧波、天津等處作為貿易口岸、在北京派駐大使以及固定關稅的請求,乾隆皇帝都給與了斷然的拒絕。

而且在中國政府的再三催促下,馬戛爾尼使團不得不滿懷遺憾地離開,他們在大學士松筠和兩廣總督長麟等人的一路護送下經大運河、贛江、北江穿越中國腹地。

不過70多天的漫長旅程,使英國人完成了對於中國的情報工作,對這個停滯不前的帝國印象也變得深刻。

鎩羽而歸的馬戛爾尼不得不盡力掩蓋這次令人難堪的失敗。

他乾脆隱匿了自己的出使報告,他請副使老斯當東公佈了一份相對婉轉的記錄,這就是1797年出版的《英王陛下遣使覲見中國皇帝紀實,主要摘自馬戛爾尼勳爵的文件》

小托馬斯·斯當東為何會從乾隆的粉絲變成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

這份報告顯然顧全了英國的面子,它隱藏了幾乎所有令英國人感到難堪的細節。

儘管如此,它對中國社會的描寫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傳統的認識。

在出版商的追逐下,使團中其他人的記錄陸續出版。

“獅子”號大副愛尼斯•安德遜、小斯當東的家庭教師赫脫南以及士兵霍姆斯的記錄很快成為歐洲人街頭巷議的中國新聞。

10年以後,使團的另一位副使約翰•巴羅發表了自己的出使報告,他對中國展開了激烈的批評。

這份報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以致於《愛丁堡評論》專門撰文,歡呼這個“半野蠻的”帝國“聲譽掃地”。

和那些抱有不同動機的成年人不同,天真無邪的小斯當東忠實地記錄他所目睹的一切,包括父親和馬戛爾尼大使由於外交上的原因而刻意掩飾的事情。

他的記錄也成為歐洲人瞭解中國的重要史料。

儘管馬戛爾尼訪華的失敗導致了中國形象的急劇惡化,但天真無邪的小斯當東卻對這個懷柔遠人的國家抱有善意,他津津樂道於乾隆皇帝對自己的接見,還與大學士松筠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於是在1800年,小斯當東決定重返中國。

1800年,小斯當東被英國東印度公司駐廣州商館聘為書記員,再次來到中國。

1801年,老斯當東去世後,小斯當東承襲了父親的爵位。1814年,小斯當東當選為東印度公司駐廣州商館的管理機構——特選委員會的成員。

1815年,他又被選為特選委員會主席,全面負責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事宜。

小托馬斯·斯當東為何會從乾隆的粉絲變成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

十幾年的中國經驗,給小斯當東深入瞭解中國社會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1811年,小斯當東與“好朋友”松筠在廣州再度碰面。新任兩廣總督的松筠,為小斯當東深入瞭解中國官場打開了方便之門。

勤奮的小斯當東註定會成為最瞭解中國的英國人。

在華期間,他十分注重蒐集和整理有關中國歷史、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方面的資料信息。甚至不惜花費十年的時間,翻譯了《大清律例》。

就在這本著作問世的時候,小斯當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中國視角。

1810年,他在《愛丁堡評論》上發表《大清律例評論》,直接批評馬戛爾尼對這個民族產生了更高的估計,而自己的父親卻猶豫不定,只有巴羅的觀點準確而公正。

1823年,小斯當東與亨利•托馬斯•科爾布魯克共同發起創辦了皇家亞洲學會,致力於推動對亞洲各國的政治、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工作。

小斯當東還積極推動英國的漢學研究。在他的努力下,英國倫敦大學大學院和帝國學院聘請教授,開設漢學課,專門教授漢學課。他由此被譽為“英國漢學之父”。

此時的小斯當東,對於中國已經從最開始的嚮往變成了精通,他期待著自己能有一個機會,去完成當年馬戛爾尼勳爵和父親沒有完成的使命。

終於,在1816年,英國再次派出使節前往中國,這次的大使是威廉•皮特•阿美士德勳爵,為了避免重蹈馬戛爾尼無功而返的覆轍,他需要一位富有中國經驗的英國人作自己的副手。

小斯當東當然是不二人選。

在此時,中國也不再是康乾盛世的時代了,乾隆皇帝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個千瘡百孔的帝國給了嘉慶皇帝。

而嘉慶皇帝的命運似乎遠不如他的祖先,剛剛上臺,中國就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

為了鎮壓這場起義,嘉慶朝前後耗費了數億多兩白銀,從此清王朝陷入財政虧空的困境。

但是,嘉慶皇帝此時已然沉浸在自己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他對於西方世界所發生的的一切,並不知情。

此時的英國剛剛贏得了反法戰爭的勝利,在整個西方世界已經所向無敵。

而即將完成的產業革命更是把英國變成了世界工廠,渴望世界市場的英國人比23年前更加迫切想打開中國的市場。

小托馬斯·斯當東為何會從乾隆的粉絲變成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

儘管在馬戛爾尼的前車之鑑,他們依然希望能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只是,這一次,使團比馬戛爾尼遇到了更加糟糕的經歷。

7月28日,使團到達北直隸時便展開了“叩頭還是不叩頭”的老問題的爭論。

使團第三把手埃利斯認為叩頭只是無關大局的形式,而小斯當東則堅決反對叩頭。

他在給阿美士德勳爵的報告中直言不諱:“哪怕會導致使命的失敗,也完全不應該同意叩頭。”阿美士德接受了他的意見。

1816年8月28日,阿美士德使團夜裡才抵達北京,而清政府則安排他們連夜前往皇宮。

在一場推推搡搡,連拉帶拽的禮儀之爭中,阿美士德明確表示拒絕向嘉慶皇帝叩頭。

顯然,嘉慶皇帝對於當初馬戛爾尼未向乾隆皇帝叩頭的事情依然記憶猶新,因而此時看到了英國的態度,憤怒的嘉慶立即下旨將英國使團趕出北京。

在小斯當東眼裡,這一次的屈辱遠遠勝過了上一次。當他們沿著舊路南下廣州的時候,陪同官員的敵意代替了乾隆時代的微笑,供給也惡劣得讓人難以容忍。

而嘉慶皇帝寫給英國攝政王的信更讓英國人感到絕望:“嗣後毋庸遣使遠來,徒煩跋涉,但能傾心效順,不必歲時來朝,如稱問化也。俾爾永遵,故茲敕諭。”

意思很明確,大清王朝不歡迎英國人。不僅如此,嘉慶皇帝還下令將小斯當東驅逐回國。

儘管事後中國政府出於歉意或者息事寧人的目的頒佈了幾個有利於歐洲人經商的地方法規,卻無法平息小斯當東內心的憤怒。

他意識到“屈服只能導致恥辱,而只要捍衛的立場是合理的,態度堅決卻可以取勝”。

在他的內心世界裡,乾隆時代帶給他的那一點點的親切感已經隨著嘉慶皇帝粗暴的態度徹底消失了。

1818 年至1852 年間,小斯當東數次當選為英國下議院議員,是當時英國下議院中對中英關係較有影響的議員之一。

就在小斯當東們因為中英之間的困境而一籌莫展的時候,另一股力量正在改變著中英兩國的關係,他們就是鴉片走私商。

由於自從貿易開展以來,英國人的各種工業產品都無法打開中國的市場,英國商人,只能走私鴉片來平衡過於畸形的中英貿易。

但是,鴉片走私的暴利很快就超出了始作俑者的意料,參與走私的也不僅是英屬東印度公司。

小托馬斯·斯當東為何會從乾隆的粉絲變成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

鴉片走私的猖獗徹底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平衡,中國由入超變為出超,大量白銀外流,引起了國內的銀荒。

而吸食鴉片對中國人身體的殘害更讓中國人擔心它將摧毀帝國的武裝力量。於是,清政府中禁菸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最終道光皇帝決定委派林則徐赴廣州禁菸。

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立即引起了英國下議院的激烈討論。

議員格萊斯頓反對為了一種罪惡的交易而挑起戰爭,日不落帝國,絕對不能成為“武裝販毒集團”。

而此時,小托馬斯•斯當東站了起來:“我們進行鴉片貿易,是否違反了國際法呢?沒有。當兩廣總督用他自己的船運送毒品時,沒有人會對外國人也做同樣的事感到驚訝。”

“如果我們在中國不受人尊敬,那麼在印度我們也會很快不受人尊敬……如果我們要輸掉這場戰爭,我們就無權進行;但如果我們必須打贏它,我們就無權加以放棄。”

此時全場肅靜,所有人都在傾聽他的講話。幾分鐘後,他給出了最後的結論:“儘管令人遺憾,但我還是認為這場戰爭是正義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隨即,大廳裡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

三天後下議院投票,結果是:主戰派271票,反戰派262票,9票之差。就這樣,在英國人看來是為了正義的鴉片戰爭爆發了。

小托馬斯•斯當東也成了促成了鴉片戰爭的爆發的始作俑者。

而這場戰爭的結果不言而喻,英國獲得了勝利,大清帝國一蹶不振。

小托馬斯•斯當東不會想到,他對中國的看法不僅引發了一場鴉片戰爭,而是徹底的終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打開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