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山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在線培訓

靜至藍天下,品讀語文味:

它是甘甜可口的清泉,

它是清香四溢的濃茶,

它是芳香濃郁的咖啡,

輕捧一杯,輕抿一口,輕入心扉。

"一身詩意千尋瀑,你是人間四月天"。四月春暖,百花初綻;疫情消散,人間清朗。語文,它帶著清香、濃郁、甘甜的味道,邀你品嚐;它載著小語同仁的渴望與企盼步入了臨沂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的殿堂。

冊山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在線培訓

活動開始前期,冊山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朱建博主任已經利用微信平臺資源,在群內、各村小下發本次活動通知,明確簽到時間,提醒各位老師做好學習筆記,傳達每個單元的培訓時間點和培訓團隊。

冊山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在線培訓

4月7日上午8:30,全處五年級語文老師齊聚冊山中小五樓會議室,伴隨著各位老師如火如荼的交流以及討論中,學校校長張建強同志積極前往會場關注教師動向,強調活動組織的紀律性以及教師學習態度的指導。

冊山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在線培訓

緊接著李秀彬主任來到培訓現場,為老師們獻上了自己的箴言:

冊山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在線培訓

首先,李主任針對期末成績做了簡要分析,鼓勵老師採取措施有針對性地輔導優等生、後進生。強調關注畢業生班級,從學習、習慣鞏固等方面對學生提出針對性的要求。

其次,對於因疫情因素影響的延期開學,進一步推進教師採用"釘釘直播"的方式做好線上教學工作,多與學生互動進行互動,及時做好學生線上學習的監督與幫扶。

最後,對於全體老師提出了要求:要做一個有情懷、專業的語文老師。每位老師要有自己的主見,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博眾家之長,積極吸收消化,尋找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同時,希望老師們能從自身實際出發,做一個影響孩子一生的語文老師,培養孩子對於語文的好奇與探究,正如"因愛一個人而愛一座城市,因愛一個老師而喜歡一個學科—語文",在課堂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魅力,引導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冊山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在線培訓


徐國良主任主要圍繞培訓活動做了幾點概括:第一,指出本次教材的改版更有體系和連貫性,各個年級的人文主題及語文要素是螺旋上升式的結構,強調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理念。第二,點明此次資源的籌備是各個縣區精心準備的心血與結果,望各位老師珍惜此次集中培訓,做好筆記,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第三,針對上學期期末五年級整體成績做了論述與分析,提醒各位老師抓住學生的學習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採取有效的措施創建"活力課堂"。


冊山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在線培訓

這是一本略厚且有深度的教材,倘若自己閉門造車,很難把握全冊目標以及要素細節之處。"一個好漢三個幫",在郯城、平邑、樸園、沂水等的解說下,真乃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一位主體備課老師,精心準備自己的備課內容,主要圍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整合要點"等幾大方面來解讀。以單元為重點,聚焦於每個單元的單元導語,提煉人文主題,明確語文要素,關注雙線結構,合理規範每個單元的課型課時以及拓展的篇目,做到一課一得,理解的同時並引導學生遷移運用,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做到活學活用。

冊山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在線培訓

教材的選文具有價值性,編排具有創新新,要屬的莫過於"綜合性實踐活動"。它倡導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強調合作精神,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己蒐集資料、自己多方向性思考、自己研究設計與規劃,關注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而展開學習與研究。

培訓中,每位老師秉著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跟隨著一位位主備老師的思路與講解,記錄自己缺乏的創新性的設計,力求把借鑑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

冊山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在線培訓


不同的課型,有著不同的教學環節及流程。針對不同主題的單元,教師都逐條梳理,一一探討與思考,這一環節的設計對於自己課堂的實用性,急要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又要結合自身及外在環境的情況做綜合性考量。

冊山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在線培訓

每間隔兩個單元的集體備課,各位老師就會收到一個別致的禮物。精心設計編排的檢測題,側重於語文的人文性和語用性,從單元整體出發,既把握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又側重於寫作方法的指導,幫助教師更深一步挖掘、理解教材,不要淺嘗輒止,同時也是對自己學習的效果檢測。

冊山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語文部編教材單元集體備課在線培訓

為人師者,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對他人之助,要予以感謝!此刻,轉換身份,變身求知者,衷心感謝每一位老師對教材的分析解讀、精心設計不同的課型,為我們呈現了非同尋常、別開生面的盛宴。我們將以所學之識補足自己所教之短,創造富有語文味的活力課堂,不侷限於簡單的說文解字,而是引導學生領略文本之美,體會語文的味道與魅力,懂得自己捧一杯茗茶,耐心品嚐,從茶香、色澤、水質、葉形等去品,品出語文百味。

(劉 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