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中國不再銷售自營紙質書,曾經的電商巨頭將何去何從?


亞馬遜中國不再銷售自營紙質書,曾經的電商巨頭將何去何從?


今天我們來聊聊亞馬遜中國。

在近期的熱點中,小編看到了一條新聞:亞馬遜中國不再銷售自營紙質書。

這一消息對廣大讀書愛好者來說,影響力並不小,曾經的電商巨頭,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大型“網上書店”,就這麼成為了過去,這到底是亞馬遜的一次滑鐵盧,還是一次策略,以退為進?

一、風雲變幻,亞馬遜中國倒計時

據第一財經報道,7月1日起,亞馬遜中國不再銷售紙質書,搜索僅顯示第三方書店商品。放棄實體書後,亞馬遜將把閱讀業務集中在Kindle電子書和閱覽器上。

而據此前亞馬遜發佈的聲明,還將於今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服務,一石激起千層浪,亞馬遜中國倒計時已快到頭。

這意味著什麼?

消費者將無法再通過亞馬遜中國購買自營電商商品和第三方賣家的商品,但依舊可以通過亞馬遜購買海外商品。

國內的賣家將不能通過亞馬遜將商品賣給中國消費者,但依然可以通過海外購面向海外進行銷售。

此外,亞馬遜中國的Kindle業務、雲計算業務等還將繼續運營。

亞馬遜中國不再銷售自營紙質書,曾經的電商巨頭將何去何從?


二、國外巨頭敗走中國的又一案例?

我們知道,亞馬遜以線上圖書業務起家,自2004年收購卓越網後逐漸打開中國市場,曾創下電商渠道圖書15.8%的市場佔有率,與噹噹網相當。

可能有人不知道,那時的當當,被稱為國內最大的電商企業!而雷軍、陳年創辦的卓越網則是位居第二。

在中國電商的發展史上,亞馬遜絕對是響噹噹的一個存在,從15年前絕大多數人不知電商為何物,直到各大平臺都有一鍵下單,它見證了一個個電商的崛起與沒落。

然而,機會與挑戰並存,擁抱全球最好的電商市場,也註定要接受最為激烈的競爭。更何況,B2C業務本來就不好做,亞馬遜佔據優勢的時間並不長。

即使在2008年,它的高峰期曾佔有15.8%的市場份額。

而在隨後幾年,淘寶、京東等中國本土電商在激烈的競爭中快速成長,價格戰、“造節”運動接踵而來。

亞馬遜市場份額逐年下跌,從2012年到2018年,分別為:2.30%、2.70%、1.50%、1.20%、1.30%、0.80%、0.60%。

很多人將亞馬遜視為國外巨頭敗走中國的又一案例,繼雅虎、ebay易趣、谷歌、優步之後的又一個“滑鐵盧”?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國內政策的影響,也有東西方商業模式與思維方式的影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他們對國內市場理解的不夠深,紮根不夠深。儘管國際巨頭無一不承認中國市場極重要,但決策者往往都在海外。決策反射弧太長,就會引發判斷失誤、錯失商機以及團隊齟齬等各種問題。

亞馬遜中國不再銷售自營紙質書,曾經的電商巨頭將何去何從?


三、以退為進,把握數字經濟的紅利

商業戰場從來沒有時間留給後悔,許多教訓也只能留給後來者體會。好在,這一次亞馬遜並非“全身而退”,而只是選擇退出電商業務,目的是為了更加聚焦,儘管這種“聚焦”是被動的。

但我們不得不說,這很符合互聯網行業贏者通吃、落後者退出的發展規律。

亞馬遜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面向個人用戶的,其實就是Kindle電子書業務,其設備與內容的良好閉環,在讀屏時代將越來越有競爭力,老用戶戀戀不捨,新用戶接踵而至;而面向企業用戶,則是雲計算。

亞馬遜雲在全球市場份額已超50%,遠超其他競爭對手。

也正因此,砍掉電商,大力推動Kindle和雲計算業務在中國的穩健發展,算是認清自身優勢的務實之舉。

亞馬遜中國不再銷售自營紙質書,曾經的電商巨頭將何去何從?


在當前,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期,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京東,傳統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公司已經迅速向高科技公司轉型,它們提供的都不再只是實體商品,還有更多虛擬服務,像天貓讀書、京東讀書等。

和當年電子商務的興起一樣,電子商務提供了無限量的虛擬貨架,讓商業買賣突破了空間限制,今天各種虛擬服務再次突破了消費的邊界,這是一種經濟模式的更迭,也是一場紅利爭奪的新戰役。

亞馬遜的這次“斷腕”舉動,是一次徹底的失敗,還是一次暫時的調整?我們不得而知,但對於曾經的電商巨頭未來何去何從,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