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忌防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點擊“關注”,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家校共育”忌防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家校共育,最初讓家長檢查批改孩子作業、在孩子作業上簽字,是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配合學校提高作業完成質量,進而提高學習成績。然而,這種美其名曰的“家校共育”做法,有的學校和教師或家長,竟然把這一好的工作做法演變的變了味兒。比如:為了在教室展示學生學習成果,佈置的作業超出學生本人自身獨立完成的能力,家長只能幫助完成,學生作業成了家長和孩子或家長的作業,這一問題的形成,有學校、有老師、有家長的責任,都沒有正確履行好各自的職責,致使學生作業成了家長的困惑和煩惱,家長成了孩子的課外輔導老師。

“家校共育”忌防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學生作業應讓學生自己完成

家長不是孩子作業的輔導員、批改員和監督員,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求學,以及國家教育減負,學生的學習應向課堂要質量,在校園內完成所學知識。學校應對“家校共育”有全新的工作做法和認識,在工作中不斷查缺補漏,彌補不足,不能把“家校共育”異化為“家校共教”,除了放假和週末,學生作業更應該在學校完成,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一些特長,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提高學生身體健康素質就是教育強國。所以,做好學生教育工作,學生的作業更應該真正迴歸學生自己來完成,實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家校共育”忌防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學生興趣應讓學生自己選擇

每個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是激發孩子的原動力。如今,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和班級落後,單方主張跟風為孩子報一些課外培訓特長班。

孩子的成長其實是家長在包辦,國家一直在規範和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但校外培訓機構越來越多,為什麼呢?因為有市場,因為家長不能夠正確理性確定孩子的學習計劃。比如:幼兒園的學生,國家現在不讓在校教學生學習漢字,校外專門有了學習漢字的培訓機構,幼兒園到底該不該教學生學習漢字,家長說幼兒園的老師成了保姆,教育專家說幼兒園的學生學習漢字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長髮育造成影響,到底誰對誰錯。

家長給孩子報輔導班,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自己在幫孩子抉擇興趣愛好,孩子沒興趣只能適得其反,反而會讓孩子學習負擔更加沉重,學習成績不增反降。

“家校共育”忌防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家長應孩子興趣去選擇培訓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在發展和變化中不斷完善、不斷改進,盲目追求跟風盼比成了當今家長的通病,讓孩子過多的參加培訓特長和不切合孩子興趣愛好的培訓,這種學習是孩子的負擔,孩子學習有興趣的培訓會事半功倍,否則事倍功半。

孩子的培訓其實也是一項家長作業,每天除了上班就是接孩子上學和參加一些課外培訓特長班。

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個人情況,儘可能的根據孩子的情況,徵求孩子意見,去選擇校外補充能力培訓班。

過多的培訓班不但增加孩子學習負擔,而且會使學習適得其反。

“家校共育”忌防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家校共育要各司其職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應該各司其職,不能都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

學習知識向過去都是在學校來完成,過去農村學生早晨六點上課,八點放學回家吃早飯;現在教育減負,下午五點至五點半放學,上班的家長還沒下班,留給家長和孩子成長的時間,成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經濟市場。

現今的工作和生活時間,異化了家校共教,老師喪失了師德,課堂不教課外輔導,家長承擔了教師職能,下班不是陪孩子生活,而是陪孩子寫作業、批作業。

據瞭解,讓學生和家長相處的做法,一半時間與家長相處,一半時間在學校學習,這種做法在北京等地已經展開,學生的家長都處於經濟積累期,哪裡有那麼多的時間去陪孩子。我們過去的小星期到現在的大星期,現在的孩子已經夠幸福了,不吃苦中苦,哪能成為人上人,沒有付出會有什麼回報。

尤其是大城市,家長自己沒時間,只能委託校外一些培訓或託管機構,這種實際教育減負不能達到根本實際的目的,應該與迴歸過去的傳統教育,結合當前社會現狀,制定結合實際的教育方式,讓制度改變方式,讓學生向在校學習時間要質量。

“家校共育”忌防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