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历与默容:自惭浪迹,有负同心,好友死后,他画了一幅画

1674年,身为“清初六家”之一的画家吴历,完成了一幅特殊的画作——《兴福庵感旧图》,那是为纪念亡友默容和尚而画的,这一年,吴历42岁。

吴历出生在清末明初时期,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明朝人,从而对清朝抱有消极的态度,因此终其一生都是一介布衣。但混乱的世道及满清政权的统治之下,吴历的精神世界却先后发生了变化,最早的时候,他过着隐居生活,信奉佛教,并结识了兴福寺的默容和尚。

在《兴福庵感旧图》中,吴历这样写到:“吾友笔墨中,惟默公交最深……辛亥秋冬,将欲赋归,意谓同此岁寒冰雪,而未及渡淮,闻默公已挂履峰头,痛可言哉。自惭浪迹,有负同心,招魂作诔,未足抒写生平,形于绢素,訾笔陨涕而已。却到昙摩地,泪盈难解空……”

吴历与默容:自惭浪迹,有负同心,好友死后,他画了一幅画

默容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没权没势的,却是吴历心中最认同的挚友。彼时,默容圆寂,远在北京的吴历听闻噩耗,痛心自己没能陪伴好友人生的最后一程,懊悔自己无法最后再见一面好友,心里十分悲痛。

在《兴福庵感旧图》中,右下角是兴福寺的几间屋子,露出内部之景的那间,就是当初吴历和默容畅谈诗画的地方。而现在,友人已逝,只剩下空荡荡的书案,没有熟悉的身影,一片死寂,满目凄清,屋外的那几只昏鸦更显得整个场景寂寥而空旷。

吴历与默容:自惭浪迹,有负同心,好友死后,他画了一幅画

画中院内环境清幽,有白鹤孤立,老松盘旋,墙外树木成林,枝桠横生,呈现凋零错落的景象。落尽叶子的树枝,缥缈的天空,以及三三两两的昏鸦,让整幅画面显得更加清幽肃杀。

曾经谈心所在现在人影渺渺,人去屋空,这肃杀的景象,似乎是在提醒观者人生无常。吴历说“自惭浪迹,有负同心”,当真是心酸不已,他在画中洋洋洒洒写了一段自己和默容交往的过程,字字情深意切,又充满着无限哀思。

吴历与默容:自惭浪迹,有负同心,好友死后,他画了一幅画

1666年,吴历在兴福寺内住了两个月,特意为默容画了十幅仿古山水作品,这十幅山水作品都是精品,意境很高。默容死后,吴历将这些作品转送给默容的弟子圣予和尚。

清代的画家钱载曾评价吴历为默容作的画,他说“此册笔墨精妙,气逸神腴,尤平生杰作。默公不知何人,其能为先生所契重,定非寻常缁流,殆与此画并不朽矣!”

吴历是名人,他画了这些极品画作,能得到画的必定也是人中龙凤,钱载认为默容一定是个不寻常的僧人,然而,被吴历视为挚友的默容,确实是个普通僧人。真正的友情不就是这样,不看他的出身与才能,彼此以真心对待就行了,所谓惺惺相惜,就是这样。

吴历与默容:自惭浪迹,有负同心,好友死后,他画了一幅画

其实吴历的经历其实挺沉重的,他还年少的时候,明朝灭亡,换上了满清统治者。家族原是世家,结果到他这家境败落,父亲早死,三十一岁的时候,母亲和妻子也相继病死,这一切无疑都在加强他的精神压力,所以在此之后,他便起了脱尘出世的念头。

在好友默容死后,吴历的恩师陈瑚和王时敏又先后去世,或许就是因为见多了死亡,感悟到了世事无常,所以让吴历曾经的念头转化为实际。

吴历与默容:自惭浪迹,有负同心,好友死后,他画了一幅画

不过吴历不同的点在于,他没有选择出家当和尚,而是选择了天主教。那个时候,因为康熙帝出于维稳的目的,对宗教实行怀柔政策,这给吴历提供了入教机会。

而选择天主教,大概也和他之前就有结识一些传教友邻,在耳濡目染之下才加入其中。其实不管是哪一种,都是想找个地方来安置自己的精神寄托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