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1933年,約瑟夫·斯大林制定了一個飛行員訓練的發展計劃,即擁有一個任何時候都能派上用場的10萬名飛行員組成的空軍!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一點都沒有延誤,蘇聯象他們製造飛機那樣快地來培訓出飛行員。訓練在一個由政府操控的飛行俱樂部開始,用滑翔機和有動力裝置的飛行訓練來吸引年輕人,在通過了俱樂部的課程後,優秀的畢業生加入蘇聯空軍部隊並且再接受五年訓練。到巴巴羅薩行動的時候,這個10萬名飛行員的目標已經達到,並且這群具備一定訓練的飛行員在戰爭中一直保持著足夠的水平。

1942年初,羅斯福也啟動了美國的10萬名飛行員的訓練計劃,到了1945年美國陸軍的飛行部隊已經擁有了幾乎16萬名飛行員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而德國方面1938年,阿道夫·希特勒命令德國空軍擴大生產和訓練,但德國空軍總司令沒有貫徹這一指示。戰前和平時期,德國一直僅僅依靠一個德國空軍戰鬥機轟炸機飛行訓練學校來培訓飛行員。在1941年僅僅有300名飛行員完成了德國空軍的正規訓練。當到戰爭中後期最後為了響應元首的要求而加速的時候,其質量已大大降低。那些未成年的飛行員還沒有經過射擊訓練就被派上了前線!準確數據沒有找到,只找到一個令人懷疑的數字(大戰中德國僅僅培訓了28000名飛行員,俺估計這是指德國人認為訓練合格的)。

如此一來結果是有經驗的、有限的、寶貴的老飛行員在脆弱的ME-109上很容易損失,而訓練不足的新飛行員在脆弱的ME-109上面對盟國壓倒性的空中力量來不及吸取教訓、獲得經驗就損失掉了!這種情況下德國空軍焉能不敗!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ME-109戰鬥機和另一種著名的輕型戰鬥機日本鬼子的零式戰鬥機1941年前的輝煌勝利都是在很相似的情況下取得的:首先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其次是對手都相對實力有限,也就是說不是劇烈、殘酷的消耗戰;最主要的是它們的名聲全部來自於空戰!而1943年後它們的失利原因也非常相同:最主要就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飛行員補充不上!其次就是數量不足!如果這兩個因素能夠滿足ME-109戰鬥機和零式戰鬥機完全可以打敗P-51/F-4U/P-47!就像T-34淹死黑豹坦克一樣!因此我認為:儘管ME-109是一架性能不錯的戰鬥機但不是適合德國的戰鬥機,它在1941年就應該全面退出德國空軍的作戰序列!

FW-190戰鬥機:我認為這是德國二戰中唯一一種真正適合德國的飛機

引用英國著名航空史刊物《Aeroplane》的專欄作家阿爾弗雷德.普萊斯博(

DrAlfredPrice)在1975年時對譚克博士進行專訪時,譚克博士所說“在我們開始設計Fw190的時候,世界各國都流行在戰鬥機上裝備液冷發動機———由於液冷發動機的迎風截面積較小,可以使飛機前機身設計線條流暢,飛行阻力較小,其典型的代表就是德國梅賽斯密特公司的“Bf109”和英國皇家空軍的“噴火”,誠然她們是當時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戰鬥機。你可以把她們比喻成高貴的“賽馬”,在賽場上,她們可以優雅地贏得任何比賽,但是在條件惡劣的戰場上,她們就不大能適應了。我們要設計的飛機不是賽馬,而是具備充沛韌性和耐力的“戰馬”!它必須能在粗糙的前線機場上起降;它必須能適應缺乏訓練的人員來駕駛和維護;它還要經得住損傷,並能在受損的情況下飛回來。

誠然,在同樣的發動機輸出功率下,那些“賽馬”戰鬥機比Fw190擁有更大的飛行速度和爬升率,但是,我們會使Fw190

在不過多的犧牲飛行性能的基礎上擁有更為強大的火力和更為堅固的機體。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我知道:在空戰中,良好的環視視野對於戰鬥機飛行員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因此,我決定在新飛機上安裝氣泡式坐艙————雖然,這在隨後的戰鬥機設計中非常地常見,但是在1938年,這絕對是一項重大的革新(在此之前的Bf-109和噴火飛機視野均不佳,後視視野幾乎為零)。......”

所以FW-190操作簡便,全機採用模擬電傳操控,飛行員唯一能控制的平衡片就是水平尾翼上那兩塊,其他發動機轉速、進氣、混合率都採用自動控制,從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新手駕機的難度。這在戰爭中後期在德國的優秀飛行員大批損失的情況下是個巨大的優點!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FW-190德國空軍在1942年以後根本無法支撐下去。

另外在性能、多用途能力、操縱性能方面FW-190都沒得說,但是在防護力方面FW-190就不是很理想

雖然1941年10月底完成的首批102架Fw-190A,座艙、滑油箱和滑油散射器裝甲就成為標準設備,而且該機配置的新型18缸/14缸雙行星形氣冷發動機BMW801系列不僅功率強大並且耐戰傷能力更強。在這點上FW-190遠遠強過ME-109,但是與同時代的

P-47B、F-6F、F-4U海盜相比就並不出色了!

(P-47B生存能力強,只要不是要害部位,即使捱上幾十發子彈也不礙事。比如:飛行員鮑伯.約翰遜的P-47與16架德軍Fw-190作戰,P-47中彈累累但仍能繼續飛行。但最後一架Fw-190用完彈藥後仍未擊落鮑伯,於是他調轉機頭,護送P-47飛向英吉利海峽。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許多美國海軍飛行員都稱“潑婦”F-6F(也稱地獄貓)為“鋁坦克”,因為“潑婦”可以經得住嚴重的攻擊並仍能把飛行員帶回航母。飛行員經常的口頭禪是“這是一種多孔的機”和“通過孔洞的空氣比通過飛機周圍的多”。曾經有一架“潑婦”在著陸到航母以前已經燃燒了數百英里。美國海軍第一王牌,戴維.麥克坎貝爾曾經說,他曾經看見“雙黃蜂”發動機裡的活塞和聯動裝置到處亂飛的“潑婦”仍能夠飛回航母。格魯曼公司因此經常被叫做“格魯曼制鐵工廠”。

而錢斯.沃特的F-4U海盜戰鬥機也毫不遜色。日本鬼子的臺南航空隊王牌谷水竹雄飛曹長認為,“西科斯基(日軍對海盜的稱呼)唯一的弱點在其後上方,你必須很準確的射擊他的座艙,其他的部位都對子彈免疫。”我想這是對

F-4U海盜戰鬥機生存力的最好褒獎。)

特別是後期的FW-190為了增強火力不惜減輕防護裝甲——Fw-190F/G的眾多亞改型中,有不少為了保證機動性能不致下降太多而減輕了裝甲防護,如Fw-190F-8就只採用了戰鬥型A-8的裝甲(這對於戰鬥轟炸型而言顯然是不夠的),而重武裝型的Fw-190G-3/R1也取消了全部附加裝甲。然而,蘇德戰爭的殘酷實踐表明,除非擁有制空權,否則輕防護的攻擊機/戰鬥轟炸機很難突破對方戰鬥機和防空火力的攔截而達成攻擊目的。

在航程方面FW-190也不是很理想。Fw-190的航程僅僅800公里,加上兩個副油箱才達到1300km。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相比之下格魯曼的F6F-5潑婦 最大航程有2,462km。共和公司的P-47雷電起初的型別,總載油量也只有1,190升,作戰半徑不足400公里,續航時間僅2小時。但是1943年7月下旬起,美軍在歐洲的—些P-47便開始加掛副油箱,使其航程加大,可以為B-17等轟炸機進行全程護航。1945年初,投入使用的P-47N遠航型作戰半徑達1,600公里。而錢斯.沃特的XF4U-1海盜不帶副油箱航程就達到了1647公里。

過短的航程使得FW-190戰鬥機同樣無法遂行為轟炸機遠程護航的任務,象對蘇聯腹地的重要工業區進行轟炸就是不可行的。即使後來在擔負截擊轟炸機的任務時,因為FW-190的滯空時間只有一小時多一點,實際攔截盟國轟炸機的時間僅僅幾十分鐘,結果FW-190只能在盟國轟炸機進入和返回時進行兩次短暫的攔截,而相比之下日本鬼子的零式戰鬥機就足足可以幾個小時的追著美國轟炸機打。

因此我認為FW-190戰鬥機是一架好戰機,它的遺憾是不夠完美以及運用不善,但這不是不可以克服的,當時德國也完全有這個能力,只是因為德國空軍的規劃以及認識不到位!所以特別令人扼腕嘆息!

ME-110戰鬥機:我認為這是一種完全失敗的戰鬥機!是想當然的發展產物!如果ME-110與ME-109進行過實戰對抗那麼就會發現作為驅逐機ME-110完全是名不副實的,其根本無法擔任為轟炸機護航的艱鉅任務。事實上正是因為ME-110的無能而導致德國空軍的“ .......以雙發小引擎轟炸機遂行戰略轟炸任務. ”的戰略企圖徹底破產!也可以說就是因為ME-110的無能德國才陷入了兩面作戰的不利境地!

有很多傻蛋老是說德國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是最大的失誤,這些傻蛋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德國空軍在二戰中始終沒有發展出一種優秀的遠程戰鬥機!

ME-109、FW-190的航程都只有700-800公里左右,即使加上副油箱也不過1300公里左右,根本無法滿足為轟炸機遠程護航的要求。而戰略轟炸機沒有戰鬥機的護航即使以自衛火力最強勁的B-29超級空中堡壘來說在面對戰鬥機的攔截也是損失極為慘重!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空襲英國為什麼會先勝後敗?就是因為初期德國轟炸機始終在德國戰鬥機的戰鬥半徑內作戰,英國空軍戰鬥機在與德國戰鬥機作戰時損失的速度超過補充的速度,特別是飛行員的補充問題。新補充的飛行員素質不足以對付德國空軍的經過戰火考驗的老手,因此英國空軍甚至整個英國都岌岌可危了。但是德國轟炸機改為轟炸倫敦而超出了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後情況立刻發生了變化。此時德國戰鬥機鞭長莫及了,而英國新補充的飛行員儘管素質很差但是對付德國空軍笨重而防禦火力很弱的轟炸機卻是綽綽有餘,簡直就是最好的實戰訓練。因此德國空軍在承受不了巨大的損失時候就不得不失敗了 !

JU-87俯衝轟炸機:儘管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我仍然認為JU-87俯衝轟炸機不是適合德國的好飛機

首先作為一架最大起飛質量達到 7000公斤的需要兩名飛行員的飛機卻只能完成對地攻擊任務,載彈量A型僅僅250公斤,B型為500公斤,D型才可以在機身下最多可以搭載1,800 公斤炸彈。而相同的任務FW-190戰鬥機也能夠完成,除了精度稍差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如速度、機動性能、生存力全面優於JU-87,並且載彈量也不遜色。F型通常能攜帶500-1000kg 炸彈,而經過改裝的G型作為重型炸彈載機也能攜帶1,800kg的炸彈。同時FW-190的最大起飛質量只有4950公斤,並且還只要一名飛行員!最重要的是FW-190丟下炸彈後還可以擊落敵方的任何飛機!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其次作為一架專用的對地攻擊機來說生存力相對同等級的IL-2來說實在太差了!IL-2 在德軍中有個外號叫做:“黑死神”,它以其堅固的裝甲和強大的火力而聞名於世。這種飛機很不好對付——JG52第1大隊的沃爾特·托特(WalterT?dt)軍士是這樣描述的:“在一次從前線返回的途中,卡爾·榮格(KarlRung)少尉和我發現了一架IL-2單機,於是就發起了攻擊。對手立刻向莫斯科方向俯衝脫離,飛的是如此之低,以至於我們無法捕捉到它的薄弱點——機身下的散熱器。我們從兩邊不停開火,瞄準的是對方的尾翼。但直到尾翼被打掉後,這架飛機還在飛行!這時輕型防空火力從地面襲來,我們不得不在樹頂高度放棄了追逐。這些鳥兒是最難對付的目標,如果你從後面攻擊它,子彈只能從機身那堅固的裝甲上彈開。而那個駕駛員簡直是坐在一個裝甲澡盆裡!”

而相比較之下JU-87簡直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1940年8月18日,大批Ju一87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編隊飛往英國本土準備轟炸英國空軍基地。在託尼島(

ThorneyI~and)上空遭遇英軍戰鬥機攔截,30多架Ju一87在頃刻間被擊落,其餘大量帶傷返航。這創下了Ju一87參加二戰以來一天內損傷數量的最高記錄,英軍飛行員將其稱為“託尼島斯圖卡大屠殺”。此後,德國空軍被迫停止使用Ju-87對英國本土進行攻擊,轉而將其用於封鎖英國附近海域.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因此我認為;

JU-87所取得的成就與其所花費的資源不成正比。如果德國的人口資源、自然資源、工業生產能力能夠比得上美國、蘇聯的話,那麼還浪費的起!可是德國在這些方面遠遠比不上盟國,還要多線作戰--JU-87就是一個很不明智的選擇!

ME-262噴氣式戰鬥機:這是當時德國唯一對盟國戰鬥機形成壓倒性優勢的戰鬥機,可惜的是生不逢時 !其油耗大,起飛滑跑距離長,發動機壽命短、可靠性低,對飛行員要求高,製造技術要求高的特點在43年以前都算不得缺點,因為德國那時還有足夠的資源來克服,但是進入了43年下半年以後,德國就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滿足這些要求了。結果是最先進的ME-262戰鬥機也只能長嘆一聲“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JU-88、HE-111、DO-17轟炸機:德國空軍在二戰中大量裝備並運用了這幾種轟炸機,其中以JU-88的性能最好,那麼這裡我就只分析JU-88轟炸機

JU-88是二戰中最好的輕型轟炸機,同時由於Ju-88擁有優良的基本設計,其多種衍生型也非常成功。像在延長的機腹吊艙中裝備75mm無後座力反坦克砲的P系列,這種機型在戰場上發揮了相當驚人的戰力,和

Ju-87G及Hs-129一起為德軍主力的反坦克機。但是我仍然不認為JU-88是一架適合德國空軍的好飛機!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因為當時德國空軍的資源有限,這就面對著一個問題:戰鬥機還是轟炸機?

我認為:戰鬥機部隊不僅可以在空戰中消滅敵人的戰鬥機也同樣可以用炸彈、機關炮、火箭彈把敵人的戰鬥機消滅在機場上!因此只有徹底打敗敵人的戰鬥機部隊,才能徹底奪取制空權

轟炸機可以破壞敵人的制空權,但是無法徹底奪取、保持制空權。仍然以德空軍司令戈林的話“當護航戰鬥機出現任柏林上空時,我們就感到大勢已去了”來說。當時盟國已經對德國進行了兩三年的戰略轟炸,戈林都不哀嘆大勢已去,相反是看見了柏林上空的盟國戰鬥機時才哀嘆大勢已去,這充分說明了轟炸機對於奪取保持制空權來說遠遠不如戰鬥機來得徹底、可靠!即使到了20世紀90年代的兩次海灣戰爭、北約空襲南聯盟,面對弱小的敵人真正奪取並徹底保障制空權的也不是B-52、B-2之類的轟炸機而是F-15、F-16之類的戰鬥機!到了21世紀,這個觀點就更加為事實所證明。B-2隱形轟炸機和F-22隱形戰鬥機對世界各國空軍的衝擊哪個更大不言而喻。

同時轟炸機需要戰鬥機部隊來保護,這就是說戰鬥機是必不可少的,而轟炸機是屬於錦上添花的。因此只有實力雄厚資源豐富的國家才能大力發展並運用轟炸機部隊,但是對於二戰時期的德國而言,我認為在徹底擊敗英國或者蘇聯以前根本就不應該發展轟炸機,而是應該一門心思搞好戰鬥機部隊!

另外不得不談到德國的高射炮。德國當時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高射炮部隊,180萬空軍士兵中的大部分服務於高射炮部隊,在美英戰略空襲期間還先後徵召了40萬臨時人員!德國的高射炮尤其是88毫米高射炮極為出色,但是再好的高射炮也只能干擾敵人空軍的行動,無法奪取制空權尤其是奪取廣域天空的制空權!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縱觀整個二戰中德國製造了大約6萬門高射炮,而戰鬥機才5萬架!國防軍全部槍炮彈的12%用於高射炮,這是陸軍野戰炮炮彈用量的兩倍。單是用於生產高射炮炮彈的材料就足以製造4萬架戰鬥機。高射炮擊落一架敵機需要幾百發(128毫米、105毫米重型高射炮)甚至幾千發炮彈(20毫米、37毫米之類的輕型高射炮),而戰鬥機往往只需要幾十發20毫米、37毫米炮彈!德國人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用以擊落一架盟軍轟炸機所花費的材料和士兵足以抵擋蘇聯的一次戰術攻擊。儘管一部分88毫米高射炮可以用來對地攻擊和反坦克,但是總體而言到戰爭末期德國陸軍十分缺乏炮兵火力支援。結論是用於建設高射炮部隊的花費與取得的結果不成正比,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再聯繫到德國秘密製造的V-1火箭、V-2飛彈耗費的資金足夠製造20000架以上的戰鬥機;德國空軍甚至還抽調空軍士兵組建了常規步兵部隊(以赫爾曼-戈林傘兵裝甲軍為代表),可以這樣評價德國空軍司令戈林:他甚至連空軍的主要任務是什麼,空軍的主要打擊手段是什麼這些最基本的問題都搞不明白!

二戰德國空軍武器裝備的發展總的來說是令人很不滿意的。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我認為:

1.德國空軍對戰爭的準備不論是人員、物資、技術還是心理方面都不夠充足,尤其是對世界大戰的巨大消耗性準備不足。德國空軍的力量實際上只適合打一場中小規模的戰爭。加上為了避免通貨膨脹同時對於儘快結束戰爭的樂觀判斷所以德國經濟遲遲未能進行徹底動員!

將德國經濟轉到戰時經濟軌道上的關鍵人物是1942年2月被任命的軍工部長阿爾伯特·斯佩爾。德國的戰時經濟可以說因斯佩爾的登場而變得涇渭分明,即便是在盟軍愈演愈烈的戰略轟炸之下,德國的軍工生產還是從42年後半年開始急劇上升。主要原因是斯佩爾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整理改進了因為納粹體制弊端而造成的各種重複指示和一些矛盾命令等等。在斯佩爾上任半年後,德國軍工生產指數上升了27個百分點,坦克戰車生產增加了25%,彈藥生產增加了97%。‘在斯佩爾的領導指揮下,德國軍工生產增加了3倍。這些成績,與其說是獨裁體制的功勞,倒不如說是之前體制動員的不徹底。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發展史

2.最關鍵的就是德國空軍對科學技術只是被動的接受,就更談不上對技術的規劃引導了

梅塞施密特博士的BF-109戰鬥機有利於大規模快速生產的思想,譚克博士的FW-190戰鬥機有利於飛行員戰鬥力發揮、多功能的思想,Do335“箭”式戰機以單發的氣動外形利用上雙發的動力的設計思想在當時乃至今天都是第一流的設計思想!

為什麼這些設計思想不是德國空軍提出來的?為什麼在這些先進的設計思想出現後,德國空軍仍然未能加以有效的綜合利用?

這些充分說明了:德國空軍對科學技術對於武器裝備、對於戰爭的巨大推動作用認識不夠徹底!對於德國空軍將要打什麼戰爭,德國空軍需要什麼樣的武器裝備,德國的基本國情是怎樣,這些根本性的問題未予全面考慮規劃!

3.最後一點就是運用上極為拙劣。我認為:德國空軍沒有系統完善的空軍戰略,也沒有配套的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甚至沒有合適的完善獨立的進攻型戰術!(閃電戰是聯合戰術)

德國陸軍的閃電戰、德國海軍的噸位戰都取得了輝煌成就。即使在德國空軍失敗以後,德國海陸軍仍然支持了一段時間。而德國空軍離開了陸軍刻薄地說就是隻會憑本能打仗了!它在法國不知道該怎樣消滅英國空軍,在意大利不知道該如何消滅馬耳他!甚至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國土防空戰中它都不知道該如何對付敵方的轟炸機!

德國空軍是德國三大軍種中唯一沒有獨立的出色成就的!他的出色成就來自他的超級王牌而不是他自己!他的總司令戈林長期受到希特勒器重,不僅擁有完全的自主權,還擁有資源的優先照顧。因此德國空軍如此的不盡人意完全可以歸結於—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的無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