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加油站為何生存難?

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末,中國加油站數量已突破10萬家,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的加油站分別為3.06萬座、2.14萬座,分別佔比29%、20%;民營加油站約4.6萬座,佔比47%。然而,佔據“半壁江山”的民營加油站,實際市場份額並不高。據業內人士分析,多數民營加油站在銷售額上與國營加油站並不是一個量級,通常僅能達到國營站的1/2。我國每年約3萬億的加油交易額,國營加油站和民營加油站分別約佔60%和40%;平均每一座國營加油站年銷售額3500萬,而民營加油則在2500萬。很明顯,民營加油站在成品油零售市場上與國營加油站相比缺乏競爭力。

之所以競爭力欠缺,主要原因是三座“冰山”橫在民營加油站面前。

民營加油站為何生存難?

首先是“品質”。油品品質是民營加油站的曾經痛點。由於國營煉廠和大型地煉成品油價格相對較高,為獲取利潤,有部分民營加油站在油品品質上做手腳。非正規渠道進油、自己調油、低標號油品冒充高標號油品、兌水、計量作假......五花八門的手段降低了民營加油站成品油的實際品質和口碑。近些年關於加油站的投訴,90%與品質相關,60%的投訴對象為民營站。

其次是“品相”。相當數量的民營加油站都可以用“髒、亂、差”來形容。且不說超50%以上的民營站沒有類似中石化加油站“易捷”的小便利店,甚至不少民營站都沒有能夠保證正常維護的公共廁所。山寨“中石化”、“中石油”的民營站比比皆是,掛羊頭賣狗肉。民營不僅硬件上和國營站有天壤之別,在軟件、服務上也和國營站不可同日而語。在中石油2018年宣佈全面進軍“加油站3.0”的情況下,仍有相當數量的民營加油站未安裝油管系統,加油工未經過系統培訓。

最後是“品牌”。品質和品相影響了消費體驗,也最終影響了品牌。必須承認的是,能夠被消費者認同接受的民營加油站品牌乏善可陳,而“兩桶油”的加油站則不分地域、時段的享受著過硬品牌帶來的市場保證。導致很多消費者在民營加油站前望而卻步並不是價格,而是品牌。更嚴峻的是,中石油崑崙加油卡累計髮卡已突破1.4億張,這意味著加油站的市場“圈地運動”已經過了黃金期了。

三座“冰山”不除,民營加油站就始終是“混亂、落後”的代名詞,就始終走不出“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尷尬局面,破冰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