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祕:殘酷生存物語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一張海報嚇你一激靈?

音效讓你腳趾抓緊?

美女讓你欲罷不能?

午夜檔的影院讓你肝膽俱碎?

本文從生存現狀、盈利模式、深層背景、發展方向四個角度進行梳理,帶你走進國產恐怖片。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充斥著緊張,驚悚、血腥的電影海報:

血口大嘴,充血的魚鼓眼,陰森恐怖的老宅,血手印/腳印/抓痕印。

簡單粗暴。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轉角處的海報,總能讓你猛然一抽!

在露了兩滴尿後,大呼過癮:“就它!就看它!爽……”

固定套路,總有一座古宅/旅館/老別墅+野外+一群作死的年輕人。

這群年輕人,必須有那麼一兩位妙齡女子。《致命派對》《孤島驚魂》《夜半梳頭》

國產恐怖片,總要夾雜一點肉肉的私貨。這個應該是剛需,結合其“午夜檔”的特點。

我只能說這麼多。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最後一點,最令我崩潰。

電影結尾,總是強行轉彎,反轉成人格分裂,幻覺、臆想。

恐怖片變成了神經片,透出一股“走近科學”的味道。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批判事物,不光看表面,還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是什麼樣的創作土壤,讓國產恐怖片變得如此“驚悚”呢?

要揭開這些疑問,我們需要從內因外因 兩個角度去看待。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內因,首當其衝就是恐怖片的盈利模式。

  • 恐怖片製作成本低。

其他類型諸如戰爭,科幻,製作費用極高;主打愛情的都市題材,必須靠巨星效應,保障票房吸引力。沒兩明星,誰來吃你 cp 啊?

恐怖電影就簡單得多,以故事取勝,製作成本極低。

《電鋸驚魂1》全球累積票房1億多美元,製作費用才120萬美元。

楊冪的《孤島驚魂》,製作成本才500多萬。而且她的片酬就佔去一多半。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國產恐怖電影,製作流程大致如下:

  1. 隨便賣個網文小 IP,自己操刀把它改湊成一部劇本。或者直接大綱掛網上,買兩三部劇本。自己隨便弄弄,拼一拼。
  2. 選兩三位網紅,或者八九線的半隱退演員。
  3. 去演藝學校和各大影視基地,挑一些角色演員。
  4. 自己組建\\聘請攝製組(一般是固定班底)。
  5. 主場地(老宅,舊旅館、舊別墅),租用演出服(日常服,演員自備)
  6. 三兩個月拍攝素材,後期剪輯+特效+音效,湊成90分鐘左右的電影。
  7. 宣發:這塊兒直接打包給營銷公司,網上走一波,來點話題度就完事。
  8. 能拿龍頭的送影院,安排檔期上映。下架後,打包賣給網站,數字電視平臺。(你機頂盒裡那些恐怖片,可是運營商真金白銀買的)。

這麼一部電影,成本也就1~3百萬。有完整的流程的工作室,還能進一步壓縮成本。

能上映就能回本。再一菜多吃,基本穩賺不賠。


  • 營銷模式

大夥容易忽略的一點:驚悚恐怖片,一直是商業電影的重要類型,屬於剛需。

相較於文藝片和主旋律片,觀眾更愛看這種純娛樂的爆米花電影。

小製作的恐怖電影項目,成本低週期短,風險偏低。更容易得到小公司的青睞。

市場方面,觀眾對恐怖片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很多二三線城市,電影院的午夜場需要這些小成本的恐怖片。

網絡視頻平臺的興起,簡直就是國產恐怖片的再造父母。網大寬鬆的審查環境,讓編劇大展所長,創意無限。《伏魔軍團》,《筆仙大戰貞子》,那些讓人暈頭轉向的筆仙系列,床下系列,背後系列。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一菜多吃,成了營銷的主要方向。

不能拿龍頭的片子,大多都是特供,專供網站播放,賺取點擊和廣告費用。視頻網站又與數字電視運營商合作,力推各種你沒聽過的恐怖鉅製。

回本就是輕而易舉。




***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1. 審查

被詬病最多的,還是審查因素。這和我們聊美劇時差不多。

“電影不能出現基於現實的科幻,魔幻”

說人話就是不能見鬼。

壞人不能得逞。(這一條能夠斃掉一多半的驚悚經典)

犯罪分子的手法,描述不能太詳細縝密,怕居心不良之徒模仿。

2,製作

恐怖片的怪相,不能完全歸咎於審查。

它限制了鬼怪的出現,但沒有限制電影的想象力;少一些血腥場面,這不能作為直接廉價特效的理由。

例如《禁閉島》,一切只是主角的臆想。《致命 ID》講述的是人格分裂的罪犯。

還有《孤兒怨》,《危情十日》,《伊甸湖》等,都是通過故事性和邏輯取勝的恐怖電影。

沒有鬼怪,一樣讓人毛骨悚然。

而有的片子,就算給他兩“鬼”,也就那樣。

劇情是一部恐怖片的關鍵因素,製作人不僅要將荒謬的內容,進行自洽。還要帶動觀眾的情緒,營造氣氛。

稍不注意,很容易搞成搞笑片,睡覺片,“zhi障片”。

這對故事邏輯,剪輯語言的要求更高。

因此,一直拿審查當遮羞布,並不理智。

粗製濫造,才是根本原因。

這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美國一樣每年有很多粗製濫造的 B 級片,在審核關口,午夜檔苦苦掙扎,都是如此。

粗製濫造的根本原因有兩個。

  • 早期港地,製作恐怖片的大公司很多。隨著審查嚴格,上映的風險增加。大公司逐漸放棄了這個項目。而院線的午夜場和空檔期,需要這些便宜的小成本電影填坑。

這就給了許多小公司的機會,自然就有了製作水平的天花板。

  • 小眾

大腕兒明星導演,都愛惜羽毛,不太願意拍恐怖片。

恐怖片的受眾,支撐不起數億的投資,大公司自然也沒興趣。


瞭解了國產驚悚片的盈利模式,製作環境後。

我們不得不感慨一句:存在即是合理。

網大+機頂盒,電影院午夜檔的盈利模式,

恐怖片受眾小。

審查嚴。

作坊式粗製濫造。

互相影響,相互因果。

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也可以稱為死循環)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要想改變,一是從審查機制著手,完善分級制度,讓各種類型片都有上映的可能。

二是提升全民的電影欣賞水平,讓劣幣失去盈利的可能。

讓資本看到驚悚類型片的潛力。就像《哪吒》之於動畫電影,《流浪地球》之於科幻電影。

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國內電影市場不比好萊塢百年影業。真正興起不過二十年。

夢想很豐滿,而市場的表現,很骨感。

國產片抬頭也就是這三四年的事情,科幻電影,動畫電影才剛剛“打開大門”

其中,科幻電影的門,還被《上海堡壘》“關了”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凡事一步一步走,快了就容易扯到蛋。

這幾年,虧得滿地爬的電影,比比皆是。譬如:古裝科幻驚悚鉅製《長城》,虧得媽都不認識。


***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像《小島驚魂》,《逃出絕命鎮》這種鬼神類的驚悚片,近年來,出彩的並不多。

林正英殭屍片的盛行,已是30年前。

《林中小屋》之後。

真正以鬼神為賣點,越來越少缺少票房吸引力,即使是電影分級成熟的歐美。

市場的反應已經說明一起。

現在的恐怖片,趨向科幻片,災難片相結合。

各種鬼怪,也升級成科幻生物,外星生物。

譬如《異星覺醒》,那個半透明的爬爬肉,不嚇人嗎?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異形契約》,《隱形人》,一樣讓人大氣都不敢出。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嚴格來說,《侏羅紀公園》,《大白鯊》,《斯特拉》都是恐怖片,都有驚悚的元素。

還在靠僵*屍,鬼*魂等元素,只能證明自己的想象力的匱乏。


《木乃伊》,票房破6.26億。

《生化危機:終章》國內票房,11.12億

挖掘 人性,科幻,災難題材的驚悚片,才是驚悚類型片的發展方向。

完。

關注小ONE,讓我們成為朋友,一起在閒暇之餘,侃侃電影,聊聊生活。

國產恐怖電影大揭秘:殘酷生存物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