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職場危機?還能“折騰”先別“賣慘”

#第一批90後30歲倒計時#!

90後迎著互聯網而生,也成了互聯網話題的偏愛者。近來,90後再次被猛一紮心,驚歎“真的要30歲了”。

30歲是道坎兒,自古就被賦予了很多期待,所謂“三十而立”,“立業”兩個大字首先就擺在了年輕人眼前。

反觀職場江湖,今年對年輕人似乎也並不“友好”,依舊延續著去年以來的“寒意”,“某某單位整個部門被砍掉”、“某某企業裁員30%”、晉升無望、薪資增幅降低、副業剛需、加班過勞等悲觀論調,充斥著整個輿論場。

如今的“立業”是不是揹負更多幾分的焦慮和艱難?據領英大數據總結的2019年職場趨勢盤點可見,今年就業市場新開放職位和跳槽人數均比往年出現下降趨勢,薪酬增幅也明顯放緩。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跳槽or轉行or求穩?領英數據顯示,職場人開始比以往都更積極主動尋找新機會,不甘坐以待斃,敢於驅動自己做出更有利的轉變……


1.轉行沒經驗?主動延展“認知域”

“你也開始做保險了?”這是朋友知道Wu轉行後的反應。

兩個月前,他還在互聯網公司做內容,如今已轉行成為保險人。“從內容領域跨行到保險領域,是個大冒險,需要接觸更多人,需要更瞭解行業,也需要學會如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但我希望讓工作經驗滾起來,為自己做更長遠的打算。”

互聯網“裁員潮”洶湧而來,職場人越發需要保護好自己。Wu提前做出了風險預判,大環境洗牌下,他發現此前所處領域賽道有限,或將面臨被淘汰,所積累的經驗也或將無太多用武之地。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出擊”。

30歲職場危機?還能“折騰”先別“賣慘”

“我投有重疾險,我認為保險行業符合當下人對健康投入增多的趨勢,且存在很大信息鴻溝,是件值得嘗試的事。”Wu決定轉行也不是腦子一熱,而是提前近半年就在與行業人溝通,通過各種職場社交平臺瞭解相關行業信息,主動延展“認知域”,在充分考量的前提下決定轉行。

或許在大眾看來,Wu的決定依舊有些“衝動”,因為他會面對收入不穩、行業技能不足等很多不穩定因素,也需要獨自應對帶來的風險。“其實我提前也預估到了風險的存在,但依舊想在30歲前拼一把,這是綜合考量的結果,這份工作的經驗以後對我會有幫助,不會讓時間打敗我。”Wu堅定地說。

90年出生的他,處於“奔三”第一梯隊,在父輩看來就是要穩定下來的年紀。但這些年輕人卻越來越敢於打破以往的“社會時鐘”,主動求變。

領英上有這樣一組數據,2019年開啟“隱身求職”功能的職場人超20%。是的,誰也不想貿然轉行,成熟的表現就是做足準備。也因此,越來越多人積極活躍在這類職場社交平臺,通過領英真實的職業檔案看行業從業者的發展履歷,或瞭解行業趨勢和行業必備技能,又或在平臺上與行業人交流。

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這些年輕人敢於重置人生,也為選擇帶來的後果做好了準備。


2.行業在淘汰能力不足的人,持續學習才是職場“重頭戲”

“30歲是人生最美好年華的開始。”Lisa說。

與Wu相比,Lisa更快一年奔三。30歲這一年,她給自己打滿分。對於“年齡危機”,她沒有那麼強的感受。“年齡增大其實是件好事兒,30歲,閱歷、認知、財富、自信及工作經驗都累積到一定水平,會發現越來越多可能性,瞭解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有更多積累擁抱不確定性。”問到Lisa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她說因自己的生命被別人照亮過,她也希望就像光一樣能照亮更多人。

給予Lisa擁抱不確定性底氣的就是持續學習的能力。

30歲職場危機?還能“折騰”先別“賣慘”

6年職業生涯中,她就在不停學習。求學期間,她主動接觸產品市場拓展,幫中國企業走向國外,也由此堅信自己對美好產品挖掘的渴望。2016年她進入到一家頭部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經理,“喜歡現在的工作,興趣所在。”她說。

為提升職業競爭力,持續學習中,她願意為知識“付費”。比如在內容平臺選購課程,培養商業邏輯;比如通過職場內容平臺學習新資訊、輸出觀點,“每天讀別人思考的問題也是在學習,最近我就在領英上輸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其他人的思想,在碰撞中拓展思維邊界。”

“知識不是越來越值錢,知識是一直都比較值錢。”最近,lisa在領英上寫道。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Lisa將職業和興趣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她說,職場人應該對未來抱著開放的心態,跳出舒適圈,不給自己設限,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雖說大環境挑戰增多,其實更新換代也隨之而來,不適應時代的行業正在被淘汰,新的增長點也在孕育,整個趨勢其實正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這其中,職場人也應更清醒地認識到,能力不夠強的人將會隨之被淘汰,持續學習才是職場“重頭戲”。


3.尋找人脈,也讓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脈

職場,也是一張巨大的人脈網。

商業合作關係決定著每個職場人都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人脈也是職場人重要的資源。但是即使微信好友好幾千,也不一定是真正有價值的“人脈”,有些人就更懂得如何拓展。

30歲職場危機?還能“折騰”先別“賣慘”

留學歸來的劉罡在找工作初期,果斷放棄了更為穩妥的工作,選擇了一個剛成立不久的天使投資機構。這源於其假日回國期間,不斷與行業人交流的結果。他通過專家交流平臺,預約不同領域的行家面對面交流,偶然間瞭解到這家天使投資機構。回國後他綜合考慮,選擇了這支雖成立不久,但創始合夥人卻很資深的天使投資機構,從實習生做起。

“剛入職時沒有創業者、資深行業人等人脈資源,拓展人脈是個挑戰。”劉罡說,通過各種新聞資訊、專家交流平臺或職場社交平臺,他積極與人實現連接。

30歲職場危機?還能“折騰”先別“賣慘”

在領英上他主動與同行及創業者建立聯繫並積極交流,“領英是個國際化平臺,可以與谷歌、Facebook等全球頂尖公司的人去交流互動,也能找到很多志趣相投的人。”劉罡說。

他心中一直有著“用科技推動社會”的堅定信念。3年間,憑著在科技風險投資領域的敏銳性和努力,劉罡迅速成長為機構骨幹。“都在說‘寒冬’,其實我們更應該看到週期性特點,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應接受挑戰,等到‘春天’到來,活下來的會更好,但前提是不斷鍛造肌理。”幾年浸潤,劉罡對當下的市場有了自己的理解。

今年27歲的他還憑藉優秀的表現,被評為2019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他說這是一種鞭策,要積極和高手過招,適當獨處,屏蔽嘈雜的聲音尋找機遇。

這是這個行業需要的本領,其實也是當下年輕人需要的一種職場觀:尋找有價值的人脈,也讓自己成為別人的“有價值人脈”。


4.建立個人職業品牌,“機會自然會找到你”

“日子過得太快,轉瞬已在指尖和鍵盤的 Coding 聲中溜走了五年,我也從青澀的小夥轉身成為一個女娃娃的爹,也從略帶內向的畢業生進化成了既能碼又能撕的‘鬍子大叔’。”李靖在領英上回顧自己五年職業生涯時寫道。

都說近兩年和未來兩年會是90後最忙的時候,尤其是忙著結婚、生子。此時,不僅有工作壓力,生活的重擔也爬上肩膀。

92年出生的李靖,成家立業兩件人生大事在還沒邁入30歲之前就已完成。近一年,他努力擠出更多時間陪家人。“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給孩子更高質量的陪伴。”李靖說。

家庭和工作兩個二維世界,交叉在90後的人生座標軸上,是他們新的人生課題。這些年輕的職場人,工作或許可以不“穩定”,但卻需要更安穩的家庭生活。為此,他們也願意付出更多、做出更多樣的選擇。

李靖就選擇了讓自己更有價值。作為前端技術人員,面對行業的變化,他保持著一份內心的淡定,他認為不管外界如何變化,始終要堅持自己的職場習慣,不急功近利,逐漸建立個人職業品牌。“現在很多有難度的事,我會放在五年這個視野下去觀察,不急於求成,控制好風險,事情大概率就會按照自己的預期發展。”李靖如是說。

這是打破個人發展局限的一種選擇,他認為技術人員不能只會敲代碼,還要學會表達,他就堅持在技術和職場兩個方向上進行價值表達。關於最近領英上“堅持過的好習慣”的話題,他寫道:“在輸出的過程中,也會經常收到有價值的反饋,從而讓我更進一步地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我會閱讀大量的素材以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也認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

30歲職場危機?還能“折騰”先別“賣慘”

近兩年來,他持續在領英上輸出觀點。“只要有價值或見解的觀點,很容易被同行和相關行業人注意到,有深度的互動也可以促進和提升自己對行業的理解,慢慢地建立起了自己在行業裡的影響力。”李靖說。

這也是當下很多年輕人都向往的職場理想狀態。當不斷影響別人時,就更容易被看到。正如李靖所說,哪怕有再多不確定性,機會也會找到你。

職場如江湖,對正在打拼的年輕人來說,無論是初入職場時懵懵懂懂,還是“而立”之年危機四伏,都需要掌握職場生存法則,審時度勢、“武裝”自己。沒有一顆珍珠的閃光,是靠別人塗抹上去的。故步自封難以長久,必須要發揮自驅力,向陽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