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好的家風,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莫言:好的家風,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莫言:好的家風,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1


良好的家風

對孩子成長非常有利


年少時,我曾跟著母親去撿麥穗,結果母親卻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後,我與母親再次與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我想過去報仇,卻被母親勸住,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這就是我的家風。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於言傳。

你生活在這個家庭裡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我覺得有好的家風,確實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


莫言:好的家風,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2


優秀的父母不需高學歷

其需極用心

我接觸過數百位優秀的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

有些人可能會說,有那麼多的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嗎?

其實,文盲並非不會教育,這些父母同樣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點訪談》節目曾介紹過世界中學生奧數金牌獲得者安金鵬的事蹟。

他家裡極窮,考取了重點中學,卻沒有錢上,父親說讓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學還沒有工作呢,更何況你能不能考上大學還不知道。

但母親堅決不同意,將家裡唯一的一頭驢賣了。

孩子在中學裡是唯一一位連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連肥皂都用不起的人。

照這樣來說孩子全靠自己了吧?

當面一問才知道,雖然這位母親連小學都沒有畢業,但她卻讓自己的孩子在小學之前就把四則運算做得滾瓜爛熟。

僅此一點又有幾個大學畢業的父母能夠做到呢?


莫言:好的家風,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3


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教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在地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

就像上海人說上海話吃上海菜,四川人說四川話吃四川菜一樣,彷彿生來就會不需要培養,而事實並非如此,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於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

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

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

當務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

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因此在罵孩子的之前罵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地改變自己。


莫言:好的家風,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4


好成績不止靠老師

也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關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全社會都要有正確認識。

應試教育是學校和家長都回避不了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適應。

應試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並不矛盾,沒有應試能力的素質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據統計,我國有近1000萬“閒散”的未成年人。

所謂閒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應在學校讀書而不願讀書,選擇輟學的孩子,這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

學業落後、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成為當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就成了我們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導師。

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帶出來的,但在應試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正越來越多地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銳柏教育」

每天為您推送走心好文


莫言:好的家風,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