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幻想!重磅搶人再無利好,國內所有城市的格局已經確定

放棄幻想!重磅搶人再無利好,國內所有城市的格局已經確定

如題:


大城市開始“掐尖兒”了。


1


最近兩個城市的落戶政策,對比來看,很有意思。


蘇州適當收緊,南昌全面放開。


南昌又出臺了重磅政策:


無門檻落戶!


不用猜,網絡上一定會有太多的重磅新聞、放了大招、重大利好、樓市重大利好等一些列扎眼的用語,將一個城市落戶小事情,轉換成波瀾壯闊的史詩級事情。


真是一肚子壞水啊,那特麼天天有重磅,天天是轉折。


南昌的落戶政策,除了本地自媒體自嗨一把,討論討論,放眼全國這麼多的自媒體、大V,真正討論的有多少?這才是最關鍵的。


但是蘇州的人才政策就有意思了。


別的城市全面放開,姿態夠低,誠意足夠,但是蘇州卻把人才政策稍微緊了緊,落戶買房都加了一些限制。


大方向上,一定是放鬆。


但是以南昌和蘇州為典型代表,是未來城市在落戶上兩個截然相反的兩個極端:


一個向左:來了就是XX人,這是求量。

一個向右:開始人才“掐尖兒”,這是求質。


甚至更殘酷的表述是:


人才落戶政策,已經完全失靈。


2


別對落戶抱幻想了!


表面上看,人才落戶一定是個好政策,吸引大量的人進入城市,不管是城市體量,還是樓市託底,都是巨大的利好,這一點毫無疑問。


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


人才落戶至少5年了,門檻也低到大腿根了。


瀋陽落戶你期待嗎?

南昌落戶你期待嗎?

無錫落戶你期待嗎?

蘇州落戶你期待嗎?

……


人才落戶的最大贏家是誰?


一是第一批城市,二是最強的城市


西安起步最早,吃到了最肥的一塊肉,落戶新政第一天落戶8000多人,3天落戶1萬5,甚至直接開著大巴車,扯著大喇叭去外省搶人,所以西安才能在17-19年落戶超過100萬人。鄭州也是如此,每年落戶幾十萬。


還有一類就是超大城市,比如深圳、廣州、杭州,不急不躁,實力擺在這兒,憑藉強大的城市號召力,產業實力,工資水平,城市環境等等,這些城市每年的淨增落戶也都超過40萬人。


所以:


17-19年,跑的最快的城市,以及能級最高的城市,要麼搶得早,要麼搶得好,最終搶到了最多的人口,同時也是最優質的人口。


現在瀋陽、南昌搞人才落戶,顯然,作用不大。


一是能級不大,二是下手太晚。


3


大城市太精明瞭。


開始掐尖。


這些大城市,本身產業基礎就非常好,現在就大力吸引真正的產業人才、科技人才,直接落戶,既拉動了產業實力,提升了城市競爭力,同時還能稍微促進樓市成交,一舉兩得。


這叫雙贏。


我最近看了幾個政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


尋求專業類人才的城市,越來越多了。


比如廣州:


2019年12月,經區認定的在黃埔區連續工作半年以上的各類人才,可不受戶籍限制,在黃埔區範圍內購買1套商品住房。


劃重點:“經區認定”,這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落戶的。本身黃埔的產業實力就非常強,像中新知識城,更需要優秀的產業人才。


比如無錫:


無錫的“太湖人才計劃”,瞄準前沿高端,重點引進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紡織服裝、高端裝備、高分子材料、雲計算和大數據、“兩機”產業(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等16個先進製造業重點產業集群。


這些可不是隨隨便便能落戶的。


尤其是蘇州:


1、全球掐尖兒。


向德國、日本等8個國家要人才。


2、塔尖人才。


本科、碩士必須是雙一流,海龜研究生必須qs100,國內碩士必須42所一流大學或者95所有一流學科的大學,碩士30週歲以內,博士35週歲以內。


3、就是給錢。


對標國際慣例,對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參照個人薪酬按比例給予重獎,最高每年可獲40萬元。


4


也許這個結論很殘酷:


所有的重磅搶人都已失效,中國所有城市的格局基本確定!


不管是城市,還是人才,相互間的試探早都結束了。


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


這話難聽,但是實話。


我身邊就有個非常現實的例子:


一個是我侄子:


剛畢業,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前幾天給我打電話。現在有兩個選擇:


要麼去珠海格力,工資6000。但是珠海房價太高,金灣、北圍、老香洲都在2萬5以上,對於一個社會新人,房價實在太高。


要麼就是鄭州,雖然互聯網企業、高科水平不是特別高的,但是想要找也不是沒有,一些掛靠政府的互聯網公司、遊戲公司,更適合。


一個是我高中同學:


中南大學畢業,學的就是通信專業,畢業後直接去華為,現在在北京北六環上班,16年在天津買了房。


剛畢業工資9200,稅後7900,工作3年多後,現在年薪超過40萬,還有額外的分紅、提成。


對他而言,哪怕鄭州誠意再高、落戶門檻再低、補貼再多,沒用啊,鄭州哪有類似華為的企業,以及相匹配的工作環境、薪酬水平。


你看,是鄭州、瀋陽、南昌、西安門檻太高、誠意不足嗎?


根本不是,是城市能級不夠。


5


不斷固化的城市,正在生成一道無情的壁壘:


你想來,可是來不了。


雖然北京、上海的落戶還是很嚴,但是深圳、杭州、廣州、蘇州這些城市,還是敞開大門讓你來,還是有機會的,但是問題是,你來得了嗎?


你買不買起房子?

工資水平高不高?

小孩能上好學校嗎?

生活成本有多少?

能承受激烈的競爭壓力嗎?


對於大部分的內部省份人才而言,落戶不是關鍵,能不能生存下去才是關鍵。


落戶不是關鍵,人才不是關鍵。


房價和工資才是關鍵。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河南的學生,第一選擇落戶的城市一定是鄭州,東北部分的人才第一選擇是瀋陽。


鄭州、瀋陽、西安這些城市房價才1萬多,深圳、上海、杭州房價動輒3萬、5萬起步,再加上城市各種的隱形生活成本,有多少畢業生能買得起?


城市之間的壁壘將越來越重,強者恆強。


我記得幾年前,有一篇非常火的文章:


《寒門難能出貴子》,那個拿走一條煙而被開除的農村娃。


是能力不夠?是專業不強?恐怕不是,更多在於家庭背景,在於人情練達,在於社會歷練,這些遠不是書本上能學到的。


對於城市,更是如此。


就像深圳,看著門檻很低,遠低於上海北京同等級城市。但是落戶深圳的人超過40萬,這些人可不是隨便落戶的,你沒有足夠的資金,你沒有足夠的能力,你沒有足夠的膽量,敢來深圳嗎?敢到深圳買房嗎?


6


我想起一個詞:


門當戶對。


之前覺得這句話真是糟粕,真是萬惡的舊社會。但是被社會一頓毒打摧殘之後,才知道這句話也許符合大部分人。


對於城市,對於落戶的人才,更是如此:


1、中小城市不是沒希望,但是不敢賭。


東北振興能發展起來嗎?鄭州會超越青島成為北方第三城嗎?西安的網紅體質會一直持續下去嗎?也許能,但是城市的發展,至少需要10年以上,才能夠成型、成熟,絕非一朝一夕。


2、能去大城市,一定要去大城市。


畢竟大城市的城市面貌、產業實力一定是更強,學習效率更快,自身成長屬性更快,這一點毫無疑問。當然了,隨之而來的一定是高房價、高成本、高壓力,沒有人會替你承擔。


3、適合自己的最好,秉持就近原則。


鄭州是河南省最好的城市,瀋陽大連是東北最好的選擇,滬寧杭是長三角最好的選擇,廣深是珠三角最好的選擇,京津是北方最好的選擇,這是一定的。


說到底,合不合腳,試了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