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脆弱,是成年人的稀缺能力

作者 | 蘇小奇

承認脆弱,是成年人的稀缺能力

1


在外工作時,母親常打電話問我累不累。


說不累是假的,凌晨一個微信,就得跳起來改方案,多少次深夜崩潰想哭,第二天到公司也不敢抱怨,只能咬牙堅持……


但每每想傾訴的時候,又欲言又止。


許知遠說,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像刺蝟,尖銳卻脆弱,外表強大鎮定,內心慌得一批。


我的室友也是個什麼事都喜歡自己扛的人,原來從沒見她哭過。有一天深夜,她嘔吐發燒,我送她去醫院,她一路哭著說生活不容易,那時我才知道,原來她也沒有那麼堅強。


我們越長大,越被生活逼得不敢脆弱,生怕流露出一點脆弱就被人鄙視,所以不得不假裝堅強,不斷把自己最恐懼的感受埋藏於內心。


或許大多數人都認為:只有失敗者才會暴露弱點。普通人示弱,太過矯情。


可是,如果能直面生活的風雨,為什麼沒有勇氣袒露脆弱呢?


最讓成年人難堪的事情,不是不夠勇敢,而是不敢脆弱。


承認脆弱,是成年人的稀缺能力


2


《凪的新生活》女主在工作和戀愛中,努力滿足每一個人的預期。


男友討厭她的捲髮,她早上起來用1個小時拉直;同事欺負她的善良,自己去聚會卻把工作丟給她。她珍視所有人的辛苦,卻唯獨忽略自身的感受。最後不堪重負住了院,沒有一個人來看她。


她決定給自己放個假,住到鄉下。


在鄉下,她拋棄過去那個精緻虛偽的自己,脆弱但真實地活著。


以前覺得醜陋的捲髮,鄰居小女孩覺得很可愛。沒有錢,鄰居主動贈與她新鮮的瓜果。她以前活得迷茫,如今在新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喜歡的事業。


其實,別人走進你心裡的方式,就是觸摸你的脆弱。


恐懼在他人面前暴露脆弱的根本原因,是對他人和自身關係的不信任:如果我取下堅強的面具,他們會接受嗎?會失望嗎?還會繼續愛我嗎?


從這點來講,你有多反感脆弱,就有多抗拒真實;你越偽裝強大,其實越脆弱不堪。


真正勇敢的人,是能夠接受自己的脆弱的。他們的勇敢是由內到外的能量,不是紙糊的面具。


承認脆弱,是成年人的稀缺能力


3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你歡笑所升起的井裡,往往充滿了你的眼淚。”


你越逃避什麼東西,就越容易被什麼東西反噬。


有人說,一個人藏得越深,內心越脆弱。因為害怕受傷,所以沒有勇氣去展示脆弱,光是應付現實生活就讓他們精疲力竭。


潘尼貝克是一位健康心理學家,他發現集中營大屠殺的生還者和被強暴的受害者中,不願意跟別人談論創傷事件的人,身體狀況更糟。


他說服60名集中營生還者敞開心扉,描述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那些把痛苦往事說出來的人,健康有了改善;而那些封閉內心的,繼續沉浸在痛苦中。


接受脆弱,展示脆弱,其實是潛意識在尋求幫助。


我有一次試著聯繫很久不見的朋友,聊了很多。我坦言,自己不像他看到的那樣能幹,深夜時也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痛哭。


他安慰我到凌晨才睡,還囑咐我有事隨時打電話。


那天,我感覺迷茫和恐懼慢慢被清空,他的信任與鼓勵給了我莫大的力量,那些在工作中不被理解的痛苦,瞬間就消失了。


當你直面心底的脆弱的時候,你會發現,脆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讓自己被看見,才能被治癒。


承認脆弱,是成年人的稀缺能力


4


《反脆弱》一書中說,我們的世界並不堅固,它同樣是非常脆弱的。


一場疫情,暴露了絕大多數人的脆弱。


“我很難,武漢很難,請大家幫幫忙。”一個又一個脆弱的人發出求救信號,四面八方的仁人志士便來雪中送炭。


物質上,大家有錢捐錢,有資源捐資源;精神上,全國人民都在為他們加油打氣,很多志願者專門成立了線上心理會,解決大家的心理問題。


這不僅是一個人的脆弱時刻,更是一個城市的至暗時刻,但正是因為他們勇敢地坦露了自己,才有了種種人性的光輝。


表達自己的脆弱,並不可恥。連一個國家都有脆弱的時候,更何況是一個人?


人是群居動物,依賴彼此的連接活著。而脆弱,就是連接人與人的紐帶。人類本身就是脆弱的,正是這脆弱性,讓我們感知到被愛的幸福。


《卡拉馬左夫兄弟》曾言:“我們如此溫和地認識到人類的脆弱,懷著愛心減輕他們的負擔。”


脆弱並不是無能,它連接了關係,成就了彼此的善意。


所以,不要怕自己不夠勇敢。敢於接納那個脆弱的自我。你會發現,每接納一次脆弱,你自愛與被愛的能力都會同時增加。


不必苛求自己。每一個勇敢過的人,都值得被心疼。

承認脆弱,是成年人的稀缺能力


蘇小奇,新媒體寫作者,我想在白夜間拉一首大風夜狂想曲。

皓然成長,聚焦認知正能量,與你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