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整治进入“统管”新模式|集中曝光4地14批次问题电缆

国内电线电缆专项整治进入“统一监管”新模式。

3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成立,根据最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质检总局、工商总局职能归并其中。这意味着各行业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监管,由以前的跨部门合作监管变为统一监管。近日,天津市市场监管委率先出炉电线电缆监管“方案”,反映了这样的变化。

电缆整治进入“统管”新模式|集中曝光4地14批次问题电缆

1:电缆监管新模式:“天津方案”

日前,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加大电线电缆专项整治力度,在前期电线电缆监督检查工作基础上,对电线电缆生产企业进一步排查消除隐患提出了新要求。

1、【查企业】各区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前期检查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发现的问题,对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核实及验证。并对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包括无需证书的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生产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对无生产许可证违法行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等,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加大曝光。

2、【查质量】各区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查,对辖区内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进行抽检;加强对流通领域电线电缆商品监督抽查检验,对辖区内电线电缆商品进行全部抽检,做好监督抽查和不合格后处理工作。

3、【查认证】各区市场监管部门安排对电线电缆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生产企业,对地址不清、不再从事电线电缆产品生产的企业,及时暂停、撤销或注销其强制认证证书。并集中开展流通领域电线电缆产品执法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无证出厂、销售,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证书和标志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4、【长效机制】各区市场监管部门认真总结电线电缆专项整治工作的经验,努力构建长效机制,巩固检查成果,有效规范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确保市场上销售的电线电缆产品的质量安全。

5、【分工合作】天津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负责对获生产许可证的电线电缆企业进行检查的审查专家安排保障;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稽查总队负责对电线电缆重点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保障抽查产(商)品的检验工作按期完成;天津市电线电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抽查及督办工作。

6、【加压监管】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坚持打击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属地监管,持续保持从严监管高压态势,确保专项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做到企业不收心、加压监管不收兵。

2:福建厦门电缆抽检:2批次不合格

3月22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关于流通领域商品抽查检验初检结果送达的公告》:其于2017年10月对厦门市流通领域电线电缆进行抽查检验,2批次商品初检不合格。

电缆整治进入“统管”新模式|集中曝光4地14批次问题电缆

3:江苏扬州电缆抽检:7批次不合格

扬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通报,2017年江苏省质监局对该省企业生产的日用及纺织品、电工及材料产品等8大类137种8758批次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经检验合格8115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2.57%。其中,扬州31批次产品不合格,包括电线电缆不合格7批次。

电缆整治进入“统管”新模式|集中曝光4地14批次问题电缆

 4:安徽省电缆抽检:3批次不合格

3月22日,安徽省工商局官网通报2017年流通领域装修装饰类商品质量抽查检验情况。此次对安庆、宿州、芜湖、蚌埠、滁州、合肥、六安、亳州、淮北等地市场上销售的210组装修装饰类商品进行了质量抽查检验。其中不合格65组,不合格率31%;电线电缆不合格3批次。

电缆整治进入“统管”新模式|集中曝光4地14批次问题电缆

 5:四川泸州电缆抽检:2批次不合格

3月22日,泸州市工商局官网通报,2017年11月组织对流通领域销售的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电子电器产品等商品进行了专项抽查检验。经检验,相关商品质量不合格25个批次,其中电线电缆不合格2批次。

电缆整治进入“统管”新模式|集中曝光4地14批次问题电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