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县红安县有关朱元璋的三则传说


将军县红安县有关朱元璋的三则传说


将军县红安县有关朱元璋的三则传说

朱元璋当上明朝开国皇帝的历史虽然过去600多年,但有关朱元璋的传说仍然在红安县一带流传着。

一、 捉 王 山


 公元1352年,朱元璋率起义军在红安县八里湾镇倒水河东面的卓旺山与敌军打了一场恶仗,由于寡不敌众,朱元璋率部疏散撤退。敌猛将为邀功,死死紧逼。在后有追兵前无逃路之际,朱元璋一头钻进卓旺山脚下一水塘的阴沟内。一士兵喊:“朱元璋, 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插翅难逃。”另一位士兵却说:“这沟口罩满了这么厚的蜘蛛网,里面会有人吗?”又一位士兵说:“这确实不像刚有人钻进去的样子……” 说完一块就往前追去。几个时辰后,朱元璋从洞内出来,疲倦地躺在地上休息,忽然发现天上一片云彩飘成一个“王”字,他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感谢上天,今天算是菩萨救了我一命啊!”
 从此,当地人便将卓旺山更名为“捉王山”。


二、陡山吴氏宗祠


陡山吴氏宗祠,又称之为鄂东第一祠。吴氏宗祠的选址就与朱元璋有关。


相传,公元1354年,朱元璋在红安县八里湾镇内与陈友谅有过一场恶战,朱元璋在捉王山(捉王山因此而得名)处遭陈友谅军袭击,大败溃逃,最后朱元璋只身逃到陡山,在读书人吴琳(吴氏三世祖)的竹园内惊慌失措。吴琳见此人相貌奇伟,气度不凡,便将他藏于园后阴沟洞中,自己又布了些蜘蛛网在洞口,瞒住了追兵的眼睛,躲过了搜捕。待追兵走后,恰好下起一场大雪,朱元璋出得洞来,其时吴琳正在自家竹园吟 诗: “ 雪压竹枝低,虽低不惹泥”。抒发的是文人雅士高洁情怀。朱元璋接着吟道:“有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吴琳听其续诗,细观其貌,不觉大惊,他从续诗那君临天下的气势中,断定此人非等闲之辈,日后必成伟业,于是帮朱元璋收拾残局,招兵买马,助其重整旗鼓,大胜陈友谅。


朱元璋即位称帝开创明王朝,不忘这段吴琳救命起死之恩,召吴琳入朝,先后担任国子监博士、吏部尚书等职。明太祖还为陡山亲笔题写了“ 开国天官里’ 赐吴琳建牌坊,树双旗杆。


据说,身为天官 吏部尚书的吴琳逝世后,在家乡安葬,其葬地名为枫树岗,因为岗上有一株大可数人围抱的枫树,这枫树树高数丈,几里路外一眼即可望见它的身姿,是当地人纳凉、避风雨的好地方。不知什么时候起,这棵硕大无朋的枫树无缘无故地突然枯萎,整个树的全身无一点绿色,令吴氏族人心惊,不知是什么凶兆。十年之后,在这大树的树根处又萌生一枝,仍为枫树,而且生长迅速,枝叶茂盛葱翠,树干粗及水桶,后长至数人合围, 这即是祠堂门口那棵醒目的大枫树。于是,吴氏后裔认为这是一-个风水宝地,将宗祠选址于此。


三、太平镇的太平桥

据当地民间传说称:元末年间,朱元璋率兵与陈友谅交战时路过此地,当时大路边东处有一水港(现在的河滩,属倒水河支流), 水又深又急,河面上只有一-座木桥,而后面追兵将至。朱元璋仰天长叹道:过了这个桥今天就应该太平了吧!果真如此,当他的几万大军从桥上刚刚走过,追兵便至。其时木桥已被朱元璋下令拆掉,陈友谅只能望河兴叹。当地人们为纪念朱元璋,便将该地命名为“太平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