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縣紅安縣有關朱元璋的三則傳說


將軍縣紅安縣有關朱元璋的三則傳說


將軍縣紅安縣有關朱元璋的三則傳說

朱元璋當上明朝開國皇帝的歷史雖然過去600多年,但有關朱元璋的傳說仍然在紅安縣一帶流傳著。

一、 捉 王 山


 公元1352年,朱元璋率起義軍在紅安縣八里灣鎮倒水河東面的卓旺山與敵軍打了一場惡仗,由於寡不敵眾,朱元璋率部疏散撤退。敵猛將為邀功,死死緊逼。在後有追兵前無逃路之際,朱元璋一頭鑽進卓旺山腳下一水塘的陰溝內。一士兵喊:“朱元璋, 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插翅難逃。”另一位士兵卻說:“這溝口罩滿了這麼厚的蜘蛛網,裡面會有人嗎?”又一位士兵說:“這確實不像剛有人鑽進去的樣子……” 說完一塊就往前追去。幾個時辰後,朱元璋從洞內出來,疲倦地躺在地上休息,忽然發現天上一片雲彩飄成一個“王”字,他情不自禁地感嘆道:“感謝上天,今天算是菩薩救了我一命啊!”
 從此,當地人便將卓旺山更名為“捉王山”。


二、陡山吳氏宗祠


陡山吳氏宗祠,又稱之為鄂東第一祠。吳氏宗祠的選址就與朱元璋有關。


相傳,公元1354年,朱元璋在紅安縣八里灣鎮內與陳友諒有過一場惡戰,朱元璋在捉王山(捉王山因此而得名)處遭陳友諒軍襲擊,大敗潰逃,最後朱元璋隻身逃到陡山,在讀書人吳琳(吳氏三世祖)的竹園內驚慌失措。吳琳見此人相貌奇偉,氣度不凡,便將他藏於園後陰溝洞中,自己又布了些蜘蛛網在洞口,瞞住了追兵的眼睛,躲過了搜捕。待追兵走後,恰好下起一場大雪,朱元璋出得洞來,其時吳琳正在自家竹園吟 詩: “ 雪壓竹枝低,雖低不惹泥”。抒發的是文人雅士高潔情懷。朱元璋接著吟道:“有朝紅日起,依舊與天齊。”吳琳聽其續詩,細觀其貌,不覺大驚,他從續詩那君臨天下的氣勢中,斷定此人非等閒之輩,日後必成偉業,於是幫朱元璋收拾殘局,招兵買馬,助其重整旗鼓,大勝陳友諒。


朱元璋即位稱帝開創明王朝,不忘這段吳琳救命起死之恩,召吳琳入朝,先後擔任國子監博士、吏部尚書等職。明太祖還為陡山親筆題寫了“ 開國天官裡’ 賜吳琳建牌坊,樹雙旗杆。


據說,身為天官 吏部尚書的吳琳逝世後,在家鄉安葬,其葬地名為楓樹崗,因為崗上有一株大可數人圍抱的楓樹,這楓樹樹高數丈,幾里路外一眼即可望見它的身姿,是當地人納涼、避風雨的好地方。不知什麼時候起,這棵碩大無朋的楓樹無緣無故地突然枯萎,整個樹的全身無一點綠色,令吳氏族人心驚,不知是什麼凶兆。十年之後,在這大樹的樹根處又萌生一枝,仍為楓樹,而且生長迅速,枝葉茂盛蔥翠,樹幹粗及水桶,後長至數人合圍, 這即是祠堂門口那棵醒目的大楓樹。於是,吳氏後裔認為這是一-個風水寶地,將宗祠選址於此。


三、太平鎮的太平橋

據當地民間傳說稱:元末年間,朱元璋率兵與陳友諒交戰時路過此地,當時大路邊東處有一水港(現在的河灘,屬倒水河支流), 水又深又急,河面上只有一-座木橋,而後面追兵將至。朱元璋仰天長嘆道:過了這個橋今天就應該太平了吧!果真如此,當他的幾萬大軍從橋上剛剛走過,追兵便至。其時木橋已被朱元璋下令拆掉,陳友諒只能望河興嘆。當地人們為紀念朱元璋,便將該地命名為“太平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