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为什么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

我的小可爱看喜剧


湖南地处华中的战略腹地,据有湖南,就可北攻武汉、东进浙赣、南护两广、西卫川黔、屏障陪都重庆。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就在他的就职仪式上表示:“湖南占有东南地区最重要的位置,是抗战最有利的地位。我们今后的生命,只有放在湖南,湖南存则与之存,湖南亡则与之亡”。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把华中、华南联成一片并进占西南的必争之地。中日两国军队在此进行的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争夺战,对战争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也奠定了湖南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先看下抗日战争的一组数据:

  • 抗日战争全国性的22次会战,而正面交战较大的会战只有13次,就有6次在湖南!
  • 湖南境内总共歼灭日寇21万人,占全国歼敌总数的一半!
  • 抗战八年,3000万湖南人中210万人热血参军,人均参军数位居全国第一!
  • 湖南人可谓不怕死,抗战期间有38名国共两党将军为国捐躯!

湖南人可以自豪地振臂高呼: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湖南湘潭人杨度在其《湖南少年歌》中写到:“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对湖南的爱国青年产生了强烈的鼓舞作用

不得不说湖南人抗日成为日本人的梦魇!

六次会战:

  • 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为“湘北会战”,日本称“湘赣会战”),1939年(民国28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

    至10月9日,中国军队第195师恢复到进占鹿角、新墙、杨林街之线,日军陆续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至10月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 第二次长沙会战,指1941年(民国30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本次会战从1941年9月7日至10月9日结束,历时一个月。这次日本制定了不以“占领地方”及“夺取物资”目的,而是摧毁第九战区薛岳部有生力量为目的的作战计划。

  •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成功击退日军进攻,据战报记载,日军伤亡在65%以上,损耗无数,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6日的湖南和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1941年10月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即推断日军定会再次进攻长沙,薛岳决定依据湘北的地理优势(即“天炉”),在新墙河、汨罗江和捞刀河之间逐次缜密布置防线,重创了日军的进攻,打出了影响世界的一丈,自1941年12月初日军刚偷袭珍珠港以来,日军席卷东南亚,同盟国军屡战屡败,中国军队在长沙的胜利显然成为同盟国的强心针,进而引起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英国媒体也用“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云彩夺目”的标题进行报道。苏联和西方同盟国也有大批记者和参观团来到长沙进行访问。薛岳也一战成名,名垂青史,叶挺评论他——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永垂不朽。

  • 衡阳保卫战,是发生在1944年6月22日到1944年8月8日之间,中国抗日战争后期最惨烈的一场城市争夺战,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最成功的战役和以寡敌众的最典型战例,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中国军队的战例。毛泽东在1944年8月12日的《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救国日报》社论:“抗战八年,战死疆场之英雄烈士,至少数十万人;而保卫国土,致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数;但其对国家贡献之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为衡阳守军。

  • 湘西会战,雪峰山战役,歼灭日军4万兵力,飞机200多架,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湘西会战为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战场上最后一场由日军发动进攻的大型战役。主要作战时间为1945年4月至6月,战场位置位于在中国湖南省中西部,侵华日军此战主要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攻略战”。

怀化有味事


毫无疑问,湖南抗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自1938年10月27日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湖南便成为了抗战的前线。而由于国民党政府已于1937年12月迁都重庆,湖南又成为四川重庆大后方的坚固屏障,直至战争结束。

抗战期间湖南六大会战——其中长沙会战有三次

日军对湖南的进攻不可谓不用心,日军在湖南总共发动了六次大型会战,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的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11月至12月的常德会战,1944年5月27日至6月18日的长衡会战以及1945年4月9日-6月7日的湘西会战,岗村宁次、阿南惟几以及横山勇都是堪称冠绝一时的名将,而湖南能够得以不失,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山河险要

从地图看,湖南省可谓山河险要,北邻长江,下来便是洞庭湖平原,西北有三条大河,澧水、沅江和资水,这一带河汊纵横非常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机动;东面与江西交界处则是崇山峻岭,幕阜崇山峻岭、连云崇山峻岭、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以及罗霄组成了湖南的天然屏障,可称雄关险隘。


湖南腹地地形

而湖南的腹心地带同样是河汊纵横,尤以长沙北面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以及浏阳河是最好的防守屏障。而几次长沙会战,基本都是以这四条河流为依托建立了四道主防线,节节抵抗,步步为营,薛岳的“天炉战法”才得以实施。

正是由于湖南地形的复杂,国军才能够在本身装备及兵员素质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对抗优势日军,并打得进退有据。

湖南能够得以不失,地形险要可居首功。

将士用命

在抗战中,湖南隶属于第九战区,战区司令由陈诚担任,但长期由薛岳将军代理,薛岳将军自不必提,那是“军神”级的大Boss,“天炉战法”让将军名扬海内外。

第九战区以下有4个集团军,直辖6个军,另有军委会直辖第74军。4个集团军中罗卓英的第19集团军为中央军,杨森的第27集团军也是川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直辖6个军中以李玉堂率领的第10军最为精锐,1939年3月,其前身第8军在李玉堂率领下在棺材山阻击日军,并赢得“泰山军”称号,后又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守卫长沙,充当“天炉战法”之“天炉”炉底,给日军以重创;

而军委会直辖的第74军更有抗战铁军的称号,并获颁多面飞虎旗——国民革命军最高荣誉。另,第74军即后来的整编第74师前身。

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李玉堂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当抗战到相持阶段后,日军国小民寡的先天不足便暴露出来了:其大部分兵力被牵制在占领区前线以及敌后战场,能够自由调动的机动兵力也就剩11军了。而前线部队由于补给线漫长也有攻击乏力之虞。我们看下日本发布的对日本陆军的一般指导要领:

“在武汉地区配置一个作战军(即第十一军),使之控制江湖方面的敌主力部队。该作战军应适时对聚集之敌给以反击,挫败其抗战企图。但要注意避免战局的扩大”。这说明对于日军来说,主动进攻作战,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曾任日军第11军司令官的阿南惟几

外援给力

众所周知,抗战中国军不同程度的接受了德国,苏联、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军事援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武器。

常年战斗于第九战区的74军便于1941年4月,上高会战结束后换装了苏式武器,是当时首批换装苏式武器的五个军之一,苏式武器的装备使74军战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抗战时期国军中的苏式机枪

关于军援,最值得一提的其实是芷江机场。芷江机场于1937年底开始修建,耗时近一年,于1938年10月竣工。在抗战中,有苏联志愿空军中队,美国空军以及国军空军都曾在此驻扎,其中最知名的当属美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战斗机队——比较正牌的“飞虎队”。芷江机场实力雄厚,除有数百架各型战斗机外,其周边还有约20万地面部队驻扎,有“远东第二大机场”的称号。

中美空军混合大队队徽

联军空军——尤其是中美空军,对中国的抗战贡献巨大,他们几乎参与了湖南的所有会战,多次主动出击对日海陆空三军实施打击。1944年5月底长衡会战期间,芷江机场出动飞机炸毁日军运输船,运输车队若干,一度打断了日军的补给线,并直接参与了衡阳战役。最震奋人心的是1945年2月25日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突袭东京的行动,并有一枚炸弹命中了天皇的皇宫,大大震慑了敌胆。芷江机场还直接参与了湘西会战,又称芷江保卫战,此战之后,日军彻底失去了中国战场上的制空权。

其他战区支援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第九战区固然坐拥金城汤池,麾下又不乏强兵悍将,但在战场上难免会出现失误。1941年9月7日,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调集了4个师团又4个旅团的兵力向长沙进攻。而此时薛岳以“天炉战法”迎战。而由于第九战区的通讯密码被窃取并破译,导致战局急剧恶化。日军主力4个师团直捣战区腹心,兵至长沙城外,而国军猝不及防,正面战线纷纷被击破,奉命救援的74军也在中途被伏击并被打散。长沙城眼看不保,第九战区岌岌可危。就在薛岳调兵谴将意图自救的同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急令与第九战区相邻的第3、5、6战区向日战区发起猛攻,以围魏救赵之计解长沙之围。其中,尤以第6战区对宜昌的进攻最为急迫,迫使日军第11军下达了反转令。在日军撤退途中,缓过劲的薛岳又命各部国军衔尾追击,对日军造成了重大杀伤。由此,第二次长沙会战由败转胜,双方又恢复到战役前的态势。

第二次长沙会战态势图

由此可见湖南省与第九战区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其他战区的策应同样重要。

综上,抗战中,湖南具备了天时——相持阶段日军强弩之末;地利——山河险要易守难攻;人和——战区实力雄厚,友邻配合得当,外援给力,三大致胜要素,才能够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省份。


海子蔚蓝


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抗日相持阶段,湖南是抗战的前沿阵地,是主战场之一。

在湖南战场上,日军投入先后投入了侵华日军总量1/3的兵力,而国军则是投人了总兵力1/4。双方在湖南战场上进行四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七次大规模的绞杀战。

而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军也没有能够攻占湖南,反而是在湖南战场上丢掉下20多万具尸体。


日军之所以在占领大半个中国的情况,投入总兵力三分之一的人马也未能占领湖南,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湖南的地理位置

湖南地处中国腹地,远离日军侵略中国的起点。

日军全面侵华的过程中,主要的侵略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淞沪由东往西推进,一条是从华北由从北向南进军。


恰好,湖南距离淞沪一带很远,距离华北平原也很远。虽然日军的空中部队早在1937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就开始轰炸湖南,但日军的地面部队却被国军在以血肉之躯生生的拖住了。

当1938年的武汉会战爆发之后,日军在此付出了25万人的伤亡之后,其攻势有所缓和,湖南得以避开日军攻势最凌厉的时期!



二、湖南的战略地位

湖南的背后,便是重庆,是战时中国的陪都。湖南一丢,重庆便将门户洞开,日本人的铁蹄将会长驱直入重庆。

作为陪都重庆的最后屏障,湖南的战略地位何其重要,所以蒋介石会倾注1/4的军事力量于湖南一省,严令所有将士誓死抵抗,战至最后一人。

为了坚守湖南,捍卫中国军人的尊严与荣耀,第74军57师的师长余程万率领8000虎贲守卫常德,面对日军3万多人的进攻,坚守16天之久,最终生还者1屈指可数。


第10军的军长方先觉率领第10军的16000名勇士,面对日军10万人的进攻,坚守孤城衡阳长达整整47天!



三、湖南复杂地形

湖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地形复杂,遍地是丘陵!

日本军队的机械化程度远超国军,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在湖南这样的山地,日军发挥不出他们的机动性,战斗力大打折扣。

反观国军,在老虎仔薛岳的带领下,以天炉战术,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击败了日本,消灭日军10万人。而天炉战法之所以能成功,得益于湖南复杂的地形。

所谓天炉战法,就是主动放弃大城市,避免和日军打阵地战,并且利用复杂的地形将主力部队进行埋伏,在以少量的部队为代价,引诱日军深入最终一举歼灭!



四、湖南人民抗日的决心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是抗日救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在湖南征召了至少200万的壮丁入伍,仅次于四川。

在八年的抗战中,湖南平均每年提供军粮1000万担,军棉7万担,军布300余万匹!



五、国际环境

随着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将美国的这头巨兽拖入了战争的漩涡。

然而,在美国庞大的军事力量面前,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陷入了苦战,不得已从中国战场上抽调了大量的兵力。同样日军在东南亚战场上也是节节失利。

与此同时,中国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援助。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日军想攻占湖南更是难于登天!


小镇月明


说抗战,就不能不提湖南。从1938年开始,日军就攻进了湖南境内,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湖南都没有被日军占领。

湖南,是抗战时期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冈村宁次就曾经感慨:欲灭华夏,先平湖南。

湖南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在正面战场的22次大会战,其中6次都发生在湖南境内。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一共歼灭日军20多万人。

要知道,22场大会战一共才歼灭日军40多万人,在湖南境内就歼灭了一半。



长沙会战。

从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三次大规模的长沙会战,双方投入兵力达到200多万人,日军被歼灭了5万多人,他们打通中国南北通道的战略企图,被彻底挫败。而长沙会战的惨烈程度,确实难以想象。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守卫草鞋岭的史恩华营,抗击日军疯狂进攻,全部壮烈殉国。守卫斗篷山和金龙山的胡春华营,更是与敌人激战了3天3夜,除了几名重伤员开始撤出战斗外,其他人全部壮烈牺牲。冈村宁次的进攻屡屡受挫,长沙军民誓死守城,让日军不得不撤退。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集结了12万人再次进攻。日军吸取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教训,不再分兵作战,而是集中兵力进攻。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是随着各路援军开进长沙,其它战区也纷纷策应长沙作战,主动向各地日军猛烈进攻,迫使日军后退。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再次集结了约12万人,气势汹汹的进攻长沙。中国军队誓死抵抗,还在长沙城内与敌人肉搏厮杀,一举击退日军,赢得了胜利。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盟军的胜利,全靠中国军队的长沙大捷!”



常德保卫战。

这是一次惨烈的战役,常德一个师的兵力,和日军激战了16天,歼敌5000多人。8000多守军,最后只剩下了500多人。这场战役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给予了日军重大的挫折。常德城内,所有的街角巷口都被利用,民房被打通,到处都是暗堡。第170团营长张挺林率部在阵地中奋勇冲击,负伤达七次之多,壮烈殉国。攻入城内的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常德守卫战,惨烈至极。

同样惨烈的衡阳保卫战和湘西会战,中国军队和湖南人民舍生忘死,彻底击溃嚣张的日军,让他们认识到了中国军民,湖南人民的抗日决心。


当然,抗战胜利是各地人民共同浴血奋战造就的,每一个为了抗战胜利牺牲的中国人,都值得永远铭记。


七追风


湖南地处丘陵水网易守难攻和三湘子弟兵的凶悍已经被无数伙伴引用大量实例证明,笔者不在此赘述,就中日双方的战略战术在此谈谈为何湖南成为最难攻克的地方。

14年抗日战争自始至终,实际上只要是日军想要攻取的中国城市都会全力以赴的去攻击,基本上没有不得手的。只是苦于实力不济,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因此在取得战术胜利却是以牺牲战略为代价。 湖南可以说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最前沿和屏障西南大后方的最主要据点,是中日双方必须争夺的要地。武汉会战结束后,纵观中日两军几乎都把最精锐的部队投放在了湖南。中国方面是以薛岳上将指挥的第9战区,下辖5个集团军约40余万兵力。日本方面则是由冈村宁次中将指挥的第一支机械化兵团——第11军,兵力最多时达到7个师团约20万人。

所不同的是,经历了日军大本营和冈村宁次都认为完全以军事打击或是以政治诱降实现对中国的占领已经不可能,那就只有先对中国军队进行毁灭性打击,特别是以蒋介石黄埔系骨干将领统率下最精锐的中央系部队,一旦将其消灭或重创,将会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国民政府的抵抗意志,瓦解其正面战场,逼降国民政府。

而中国方面,虽然经历了全面战争以来的一系列丧师失地,但是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逐渐发挥出了效果,日本资源、军力匮乏的弱点则逐渐暴露出来,自武汉会战后,日本再也不能一次聚集数十万大军投入一场战役。而中国方面无论是政令、军令从抗战初期的一盘散沙状态走向了统一,举国上下凝聚力空前加强,军队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在国际援助下还是保持住了战斗力,在抗战战场上也逐渐稳住了阵脚,同时也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一系列战法。

综上所述,日本方面,特别是在冈村宁次担任第11军司令期间,发动的一系列战役均不是以过去那种攻城略地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打击中国军队主力——中央军部队为目标。

于是,冈村宁次将目标锁定在隶属于第九战区的中央军50个师,核心则是关麟征部第15集团军。可以这样说,日军在湖南战场发动的的5场大会战的第1场——第1次长沙会战,其实并不是以夺取长沙为目标。而与之对阵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一开始并不准备与冈村宁次决战,而是让开大路,运用正面阻击和侧击相结合的战术将冈村宁次的10万大军放进来,在长沙城下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歼其一部。第一次长沙会战历时1个月,冈村宁次从湘北新墙河一路打到长沙城下,未能实现歼灭第15集团军的目的,却发现20多万中国军队从四面八方向他压来,无奈之下只好主动撤出战场。

所以,由此可以得出,湖南的得失同双方的战略意图息息相关。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冈村宁次总结经验得出,要想给予中国军队第九战区以毁灭性打击,就必须对其穷追猛打,而不是像这次打一下就撤回来。但是冈村宁次没有想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日军大本营再次调整了其战略部署,在湖南这个局部战场还能投入多少兵力对中国军队进行“穷追猛打”呢?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冈村宁次离开第11军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继任者园部和一郎先后发动枣宜会战和上高会战,一胜一负,1941年3月,阿南惟几接任第11军司令。1941年可以说是让整个世界都难以喘息的一年,下半年伊始,苏德战争爆发,一下子澄清了混乱不堪的国际局势。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迅速形成,再次极大的影响了日本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日本陆海军之间北进与南进两种策略的竞争由对立完全走向恶化,而大本营也倾向于南进,但同时又认为不能在中国战场有丝毫停顿,以免给中国政府造成日本在中国支持不下去的印象,这对于在华日军将是极其危险。于是,在阿南惟几的指挥下,日军于1941年9月上旬发动了在第11军参谋官们认为是“以国家命运孤注一掷”的第二次长沙会战。这次日军投入的陆军兵力有3个师团又4个支队,共11.5万人,略多于第一次,但是航空兵部队大部分准备南调或用于轰炸重庆,没有多少投入支援陆军作战。

日军这次虽然以夺取长沙为目标,战力也确实凶悍,仅仅半个月就击溃正面阻击的30万中国军队,中央军最精锐的第8军、第74军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兵临长沙城下,其第4师团甚至一度进入长沙并在市中心升起军旗。然而遗憾的是距离长沙千里之外的后方基地宜昌遭到中国军队第五战区的围攻第11军的围攻,守城的第13师团有被围歼的危险。一旦宜昌失守,第11军后路被抄,完全成为孤军。于是,阿南惟几主动下令撤出长沙向北转进。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虽然取得很大战果,只可惜因为军事战略的错位和兵力不足的凸显导致夺取湖南、消灭第九战区的目的功亏一篑。 兵力不足而导致军事战略错位,军事战略错位又影响兵力使用,这恐怕就是日军在战争初期横行一时却终究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吧。

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折兵数万,所取得的战果基本上只有战术意义而没有战略意义,对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力量无疑是一种浪费。

第二次长沙会战后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有限的战争资源大量向南方战区和海军方面倾斜,第11军一次性就调走了两个师团,在湖南方面的力量更加薄弱。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一开始也是横扫千军、气吞万里如虎。长年奉行绥靖政策而不认真备战甚至嘲笑中国军队的美英军队被如狼似虎般突如其来的日军打得一败涂地。在中国大陆陷入僵持状态的日军对太平洋日军的攻势感到眼馋,特别是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对于大本营下达的在华中战场取守势、华北战场取攻势的命令更是耿耿于怀,自中日战争爆发之日起就流行在日军中“下克上”的行为再次蔓延在第11军中。阿南惟几自认为自从太平洋战争开始后,中国战场在大本营眼里就沦为一个次要战场。因此必须以一次实际行动来打破大本营的这种观点。于是阿南惟几以策应香港方面日军作战为由,集中手上的3个师团又一个混成旅团约8万多人仍然按照上次的战法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

完全是一场“以怒而兴师”的赌气战!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则吸取前两次的经验教训,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在长沙布下了天罗地网,等着阿南惟几往进钻。战役的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日军此战遭受了自日本建军以来空前的惨败,仅仅不到一个月的作战,8万兵力减员超过5万,第11军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在此后两年之内一直将长沙视为危途不敢迈进一步。

第三次长沙会战后,日军全力用于太平洋战争,一年多的时间内在中国大陆特别是正面战场基本没有再发动大规模攻势行动。等到1942年之后,日军在太平洋也陷入危机,反过来同盟国阵线更为紧密,这才又决定为了挽回颓势在中国战场发动攻势力图打破一点。这就有了常德会战! 发动常德会战的日军仍然是第11军,司令是横山勇中将。奇怪的是,日军发动战役的时间正好是中美英三国首脑召开旨在联合对付日本的开罗会议期间,这足以说明针对日本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之牢固、作战决心之坚强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战争胜负已经是显而易见。而此时的日本无论国力军力相比两年前更加匮乏,又如何能通过一场局部战役来扭转颓势呢?因此,日军发动的常德会战实际上是一场军方置国家战略于不顾的盲目举动! 从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后,日军大本营已经十分清楚自己的实力和处境,于是给在中国战场的日军下达命令无论是正面还是敌后战场都已不扩大占领区为原则。而此时的中国军队已经有超过500万正规军和上千万的地方武装,特别是在第11军周围,中国军队就超过100个师!

于是第11军坐不住了,以“配合东南亚战场、打破中国军队的包围”为由发动一场进攻战。同时不敢再去招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重兵云集的鄂西和长沙,选择在两个战区的结合部——湘西常德突破,一旦成功就可以威胁中国首都重庆! 实际上横山勇心里也没底,手上就10万人面对对方的百万大军,继要进攻又要防止后路被抄,只能是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险中求胜。第11军进攻常德,确实出乎中国方面的预料,直到常德城被围后,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才逐步判明日军的企图,就连远在开罗的蒋介石也掷下严令,不许放弃常德。国民政府军委会迅速制定了在常德城下与日军决战的计划,迅速调集第6、9战区8个军的兵力约20余万人向常德突击。本来唾手可得的横山勇在常德城遭遇中国军队第57师的顽强阻击达8天之久,苦心积虑创下的战机因此丧失殆尽。占领常德的第8天后,面对日益迫近的20万中国军队,横山勇被迫下达全线撤退命令,恢复战线的态势。 常德会战对日军来说实际上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翻版,完全是一次战场地域有限的、打完就撤回来毫无战略意义的局部攻势。

进入1944年,日本高层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了战争的结局,日本继续进行战争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以征服中国为目的,而是通过以战争方式展示实力,把战争损失降至最低! 于是,在中国战场,日军倾其所有发动了旨在打通南北交通线的豫湘桂会战。第11军作为中间战场——湖南战场主力,以夺取长沙、衡阳为目标,集中了空前强大的兵力发动了长衡会战。困兽犹斗的日军确实爆发出来了惊人的战力,一举拿下了曾经让第11军碰的头破血流的长沙城。只可惜,又一个出乎所有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事情发生奇迹般又改变了战局。第11军攻占长沙后又直扑衡阳,驻守在这里的曾经是在前三次长沙会战中立下大功的第10军。尽管仅有1.7万人的孤军,却在衡阳城坚守达47天之久,还消灭了日军一个师团包括师团长在内的全部领导班子,创下了中日战争以来城市保卫战的最长记录。在此期间,中国战场最南端的缅甸,中国远征军与英印军一道将驻缅日军打得节节败退,收复缅甸大部。

这就让在长衡会战乃至整个豫湘桂会战中日军取得的战果变得毫无意义,将仅有的军力耗费殆尽,完全是一场陆军式的自杀式攻击。 即便如此,日本军国主义依然不肯罢休,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甚至决定倾其全力向大西南进攻,以此吸引美军登陆中国,缓解日本本土的压力,攻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湘西。此时的日军无论兵力火力都已经逊于中国军队,在中国军队地空火力密切协同的打击下很快溃退。而中国军队连同湘西人民群众则在日军的悲惨呼喊中漫山遍野的追杀逃敌!

总结,纵观在湖南战场上的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日军始终攻不下湖南固然有中国军队依靠地形和人民群众支持浴血奋战的因素,同时也和指挥官利用日军决策失误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一,湖南地形复杂。

湖南的地形非常复杂,不要说十万大山的湘西,即便湘中和湘南也到处都是大山、湖泊、河流。

这种地形不要说作战,就算日常旅游业够呛。

说白了,这里是比较适合防御的地形,易守难攻。


第二,湖南民风凶悍

粟裕是湘西人,他回忆自己在小学时候,十几岁年纪就敢舞动弄枪同镇上的北洋军士兵打架。

要知道,人家可都是成年人,他们不说是孩子最多是少年。

可见,湖南人凶悍的一面。

在湖南作战,由于湖南人本身凶悍,加上日寇到处烧杀淫掠,引起了公愤。

湖南战场的民众,完全支持国军抗日,出钱出人甚至出命。

以长沙会战为例,每次会战开始前,大量民众都要参加破路、修工事、运输等繁重又危险的任务,却没有人有怨言。

除了正规军以外,湖南还有大量的民众自卫军,也敢和日寇正面对抗。


第三,湖南人心齐

湖南人一大特点,就是比较团结。

在抗战中,这个团结很快转变为爱国热情。

日寇攻打到湖南,男女老幼全部团结起来,甚至山上打劫的土匪,也下山参加抗日。

整个湖南一条心,敌人也就很难打了。


第四,蒋介石在这里投入巨大兵力

薛岳这个老虎仔,鼎盛时期兵力超过三四十万人。

而这三四十万人中,一半以上是比较精锐的中央军部队,战斗力很强。

换句话说,湖南也是蒋介石认定的主战场。


萨沙


湖南战略位置太过重要。一旦丢了湖南,大后方就要完蛋,保卫湖南不仅是湖南之力,一省之事,而是倾尽全国之力。看看丢失湖南城池的将领下场有多惨,就知道湖南有多重要。

据统计,湖南战场伤亡的中国军队高达32万人,而手无寸铁的湖南人民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群众伤亡260多万,毁房94万多栋,毁粮4000多万担,损失耕牛64万多头,造成经济损失12万多亿元(法币),湖南人民的牺牲和奉献,将永远载入抗日战争史册。

湖南的战略位置——保护大后方的最后屏障

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的大规模攻势都是沿着几条主要交通干线开展的,当北方大部沦陷,南方的上海、南京、武汉等大都市沦于敌手,重庆成为大后方时,湖南成了最后的屏障。

湖南北接湖北,南邻两广,西护重庆,处于南北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湖南全境沦陷,则重庆失去最后屏障,国民政府无路可逃,因此湖南成为中日双方战略争夺的焦点。

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湖南共发生7次大型会战,在日军数十万重兵进攻下,前后抵抗达6年之久而未全境沦陷,湖南的顽强在全国绝无仅有!

四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

从1939年9月到1944年6月的长沙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会战,也是一次日军主攻,我军主守的会战,充分展现了我军的抗战决心和意志。

四次长沙会战中,尽管我军武器装备、士兵素质和训练水平不如日军,但仍在付出重大牺牲的情况下,给予日军沉重打击,致使日军伤亡10万余人,前三次长沙会战,我军胜利,日军败退。

第四次长沙会战,我军以少敌多,但却出现骄傲轻敌,指挥失当,贻误战机等错误,导致会战失败,长沙陷落,让蒋介石万分震怒,负责守长沙的第四军军长张德能被处决。由此可见,长沙在当时全国抗战局面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至1944年1月

著名的常德守卫战中,日军以4万余人的优势兵力进攻常德城,我第74军仅有57师8000余人守城,坚守城池16个昼夜,击败数倍于己之敌。在绝大多数将士壮烈殉国,没有友军来援的情况下,师长余程万率50多名勇士突围,逃出常德,但次日便又在友军帮助下收复常德。

此次常德保卫战,我军意志之顽强,战力之坚强,抗战以来从未有过。要知道,以往国军往往是一击即溃。日军为了攻城,甚至使用了化学武器,施放毒气瓦斯,电影《喋血孤城》讲述的便是常德保卫战的故事。

但蒋介石认定余程万违反自己“坚守城池,战至一兵一卒”的命令,突围是为弃城逃跑,以违抗军令罪,下令将其送交军法处审判,后在王耀武等人说情下,被判入狱服刑2年。

衡阳会战——1944年6月至1944年8月

日军占领长沙后迅速南下,我军毫不退缩,于1944年6月在以衡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组织兵力阻击日军,史称衡阳会战。

衡阳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高达35万人,我军则是30万人,又是以寡敌众,历经70多天惨烈会战,歼敌6万余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衡阳保卫战中,国军第十军以1.7万人,抱定“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的必死决心,坚守衡阳47天,战死1万将士,歼敌2万余众,战斗之惨烈,为抗战史上所仅见。

尽管最后衡阳失守,但我军不怕牺牲的抗战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湘西会战——1945年4月1945年6月

抗战后期,日军为攻占中国芷江空军基地,为大举进攻四川,迂回重庆背后作准备,集中5个师团8万多人,发动合围芷江的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战役。

此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我军队集结9个军10万兵力,双方势均力敌。经过2个月的厮杀,由于我军指挥得当,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最终大获全胜,我方伤亡1万2千余人,歼敌2万8千人,取得抗战史上酣畅淋漓的胜利。

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中最后一次大型战役,拉开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大反攻的序幕,此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我军转入大反攻,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首先,湖南是当时,属于第9战区,也是我国军队精锐云集的地方。第74军,第10军,第4军,第20军,第37军(这个军就下辖第95师赵子龙师)。还有当时我国最强的6个炮兵团,拥有德国造105毫米和150毫米榴弹炮,瑞典75毫米山炮。
在1944年,第9战区拥有计有4个集团军、17个军、52个步兵师及其它直属部队。并又轰炸机68架、战斗机113架。从所属部队来看,云南部队1个军,川军4个军,广西部队1个军。中央军9个军,广东部队2个军。
其次,就是第9战区武器,是各个战区除了印缅远征军以外最好的战区。在1938年就开始装备苏联援助武器,其中,全苏械军,就有2个,配备全套苏联武器装备。我国进口的德国榴弹炮,战防炮,瑞典山炮也大部分都配备给了第9战区。
另外就是猛将如云,薛岳,王耀武,杨森,李玉堂,方先觉,施中诚,张灵甫,罗卓英,李觉,关麟徵,霍揆彰,杜聿明,戴安澜,郑洞国,邱清泉等等都曾经在这个战区。

然后就是湖南地形是水网山地,有利于防守,我国军队也从在湖南修建了大量工事和防御线。同

时,湖南又是我国当时最好的兵源地,以及主要粮食产区。无论征兵,还是吃饭,都比较方便。

抗战,湖南征兵募兵达210余万人,是全国第二大兵源输出地。平均14个湖南人中,就有一个人上了战场。这才有了第9战区歼敌25万的光辉战绩。

武汉会战,3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雪峰山大战,发生在第9战区的7次大会战,也展现了湖南人的倔强和顽强,毕竟第9战区的主要兵源地就是湖南。

烽火观察


这个问题不仅仅我们感兴趣,小日本也研究了很久。在中日建交不久,日本人就迫不及待派遣考察团到湖南考察。考察的主题居然是想研究为什么在抗日战争初期,横冲直撞大半个中国的“皇军”,到了湖南就屡遭失败。

抗战之中湖南人民的英勇和智慧,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湖南是日本战略上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段,因为只要拿下湖南,大后方就算完蛋了。湖南保卫战不仅仅是在保护湖南,更是在保护我们的大后方。8年抗战,坚毅的湖南人民和日军对抗了7年,最终日军还是没有完全侵占湖南。而且三次长沙会战让他们损失惨重,衡阳守城一战,日军以3万对8千的代价才使得衡阳陷为孤城。

湖南地势较为复杂,日军想要攻下必须拉长供给线,久攻不下的情况之下耗损加重。况且湖南又是出了名的富产,靠着洞庭湖,鱼米之乡可不是白叫的,湖南战士们吃饱喝足,接下来就和日军慢慢耗着好了。久而久之,日军在攻陷湖南上耗资越来越大,越来越得不偿失。

具有天时和地利共同优势的湖南,也培养出了一大群优秀的将士。武汉失守之后,湖南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战场。日军想要通过宜昌向西方挺进,最终无法行进,只得改变策略想要通过湖南到达四川。

第九战区乃是名将薛岳把守,在面对上级要求他退出长沙的电报之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绝交并且誓死捍卫,薛岳在这里镇守了日军长达5年,伤亡一共60万人。湖南人比日军想象之中更加勇猛,在面对外敌之时丝毫不惧死亡。

楚文化之中“死不足惧”的死士精神,在这场家园保护战之中,被湖南人民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军队与日军交手过的二十二场大会战之中,有六场就发生在湖南。为了抗御外敌,湖南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文夕大火”几乎将长沙烧尽,满眼尽是废墟,两万多百姓葬身火海。长沙是继斯大林格勒、长崎、广岛之后,在二战之中毁灭最严重的的城市。

一场大火没有烧灭湖南人的斗志,而是让他们越战越勇。国军在湖南招收的抗日军人就有一百多万,每年湖南的父老乡亲们都为战士们提供一千万担粮食。

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成功,刚开始他们十分得意,在年底气势汹汹地攻占了香港。1942年新年刚过,日军像打了鸡血一样再次攻进长沙,声称要到长沙去过新年,结果遭受重大军事失败。

在薛岳的指挥之下,国军佯装败逃,将日军引入了捞刀河和浏阳河之间,再以精锐兵力围歼,这就是有名的“天炉战法”计划。他们宁愿再来一次焦土抗战,也不愿一粒米落在日军手中。

日军无法攻下湖南,不仅仅是因为湖南地势、气候,更重要的是湖南人民不惜一切的抗日精神。长沙会战的胜利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强烈的影响,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英国媒体也用“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的标题进行报道。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湖南真的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湖南就一直是各兵家眼中一块难啃的骨头,无湘不成军,太平军可就是由湘军打败的,冈村宁次都说,要想攻占中国,必先取下湖南,这样才能让中国屈服,湖南也确实是日本侵略者的梦魇,若叫中国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抗日战争打了十四年全面抗战八年,仅在湖南,就和日军打了六年



第一,人才辈出。

湖南战场上,有国军最精锐的部队,由于武汉会战的失败,湖南就成为了中日之间的直接接触点,当时七十万国军对30万日军,想要通过宜昌继续向西推进,但是却发现根本无法继续前行,只能通过湖南才能到达四川。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对于长官发出的退出长沙成的命令表示拒绝,下令绝不撤退,和日军展开了数次拉锯战长达五年之久,为湖南顽强抵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军在抗击日寇的过程中,伤亡达到了六十万人,可以说兵员素质和战斗力在全国首屈一指。



第二,自然环境。

围绕洞庭湖的,都鱼米之乡,当时我国到处都在打仗,辎秣粮草也就湖南能够提供充分,二期复古男的粮食还要供给其它地方,士兵吃饱了才更有战斗力,而如果湖南失守,那么重庆危矣,所以国军对湖南非常重视。



湘西会战是战略反攻的开始,三个月后,日本天皇宣布无无条件投降,在中国战场上,日本的第一份投降书就是在湖南芷江机场草签,然后才是南京签署,湖南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