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參軍,帶7千兵馬連破32城,毛主席:為之神往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分裂成為社會主流,這一時期政權更替頻繁,戰亂不斷,社會動盪不安,階層劃分為氏族(貴族)和庶族(平民),氏族門閥們壟斷了社會的資源。然而,一位庶族百姓百姓出身的普通人,卻能夠成為戰功赫赫的大將軍,建立不朽奇功,讓人驚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41歲參軍,帶7千兵馬連破32城,毛主席:為之神往


帶兵打仗的時候已經41歲,他之前幹嘛去了

陳慶之,字子云,出身庶族寒民,在家務農。但是他天生體格瘦弱,不適合當農民,自己又胸懷抱負,不甘沉淪。於是他絞盡腦汁,想要攀附當時權勢很大的貴族蕭衍。《南史》卷六十一記載:帝性好棋,每從夜至旦不輟,等輩皆寐,唯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原來陳慶之發現蕭衍有一個愛好是下圍棋,於是苦練圍棋,技藝終於有了較大提高。但是蕭衍身邊會下圍棋的人太多了,陳慶之就苦練熬夜、憋尿。練這些跟棋藝有啥關係?原來,蕭衍下棋的癮太大了,經常一下就是一宿。南朝名人朱異、韋黯、到溉等都是蕭衍的棋友。但是隨著歲月的洗禮,能不睡不休不上廁所陪蕭衍下一宿棋的,只有陳慶之。終於他成為了蕭衍的忠實棋友,後來蕭衍成為了梁武帝,陳慶之也就順勢登堂入室,成為了主書。


41歲參軍,帶7千兵馬連破32城,毛主席:為之神往


有人封他為戰神,毛主席為他點贊,到底有多麼厲害

大通初年,北魏的北海王元灝前來投降,梁武帝任命陳慶之為假節、飈勇將軍,護送元灝回北方,進擊淮陽。他帶兵先後擊敗7萬大軍的北魏大將丘大幹,以3千步兵方陣挫敗元暉業的2萬北魏鐵騎,並活捉元暉業。《南史》卷六十一記載:慶之乃解鞍秣馬,宣喻眾曰:“我等才有七千,賊眾四十餘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須平其城壘”。於是以7千人馬挫敗了北魏40萬兵馬。在護送元灝的過程中,從姪縣出發到洛陽,140天內攻克32座城池,經歷大小47次戰鬥,可謂所向無敵。“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白袍將軍由此得名。1966年,毛主席在讀李延壽《南史-陳慶之傳》的時候,在這本書的封面上,用黑鉛筆劃了讀過兩遍的圈記。在目錄“陳慶之”三字旁,劃了兩條著重線。在開頭介紹陳慶之生平的地方, 毛主席批了“再讀此傳,為之神往。1969年6月3日在武昌”的字句。文內許多地方,他也是又點又圈,或標註著重線,足見他對此傳的重視和深情。


41歲參軍,帶7千兵馬連破32城,毛主席:為之神往


除了打仗,還有哪些值得稱讚的地方

陳慶之打仗戰功赫赫,青史留名。更重要的是他還具有剛直不阿的品質。元灝稱帝以後,終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漸漸的對陳慶之產生了不信任的猜忌之心。陳慶之直言陳奏,規勸元灝及時更正錯誤,注重軍事和民生。有人勸他利用現在的聲勢,除掉元灝自立為王,遭到了他的言辭拒絕,忠誠之心如此。大同二年(536年),陳慶之在楚州擊敗了侯景,那時正值大饑荒的災年,陳慶之及時開倉賑濟災民,救了許多老百姓。事後,有八百多人上書要求為他立碑頌德。此外,《南史》卷六十一記載:陳慶之“不衣紈綺,不好絲竹”,勤儉簡樸的品格也讓人欽佩。


41歲參軍,帶7千兵馬連破32城,毛主席:為之神往


最後,他的結局如何

後來,在與北魏軍的一次戰鬥中, 陳慶之的部隊在渡河的過程中不幸遭遇山洪爆發,他的部隊被大水衝散了。陳慶之本人則落髮當了和尚,從水路到達豫州,豫州人程道濟等人又把他偷偷送出汝陰。到了都城建康,陳慶之仍因有功被授予右衛將軍,封為永興侯。539年,陳慶之病逝,享年56歲。他的死可能出於跟著他出生入死心愛的部隊被打散,心情鬱悶所致。


結語

《南史》記載:慶之性祇慎,每奉詔欶,必先沐拜受…射不穿孔,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說的是陳慶之性格陳靜,言行謹慎,雖然他射箭不能射穿鎧甲,騎馬也不是非常熟練,但是善於安撫軍士,能使他們拼死作戰。由此可見,陳慶之的勝利不是沒有由來的,當一個將領能夠做到讓下屬死心塌地的為他作戰,即使他不會騎馬射箭也沒有怨言,那麼這個將軍就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總之,陳慶之是一代名將,其獨特的軍事才能和處世品格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