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参军,带7千兵马连破32城,毛主席:为之神往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成为社会主流,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阶层划分为氏族(贵族)和庶族(平民),氏族门阀们垄断了社会的资源。然而,一位庶族百姓百姓出身的普通人,却能够成为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建立不朽奇功,让人惊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41岁参军,带7千兵马连破32城,毛主席:为之神往


带兵打仗的时候已经41岁,他之前干嘛去了

陈庆之,字子云,出身庶族寒民,在家务农。但是他天生体格瘦弱,不适合当农民,自己又胸怀抱负,不甘沉沦。于是他绞尽脑汁,想要攀附当时权势很大的贵族萧衍。《南史》卷六十一记载: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原来陈庆之发现萧衍有一个爱好是下围棋,于是苦练围棋,技艺终于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萧衍身边会下围棋的人太多了,陈庆之就苦练熬夜、憋尿。练这些跟棋艺有啥关系?原来,萧衍下棋的瘾太大了,经常一下就是一宿。南朝名人朱异、韦黯、到溉等都是萧衍的棋友。但是随着岁月的洗礼,能不睡不休不上厕所陪萧衍下一宿棋的,只有陈庆之。终于他成为了萧衍的忠实棋友,后来萧衍成为了梁武帝,陈庆之也就顺势登堂入室,成为了主书。


41岁参军,带7千兵马连破32城,毛主席:为之神往


有人封他为战神,毛主席为他点赞,到底有多么厉害

大通初年,北魏的北海王元灏前来投降,梁武帝任命陈庆之为假节、飚勇将军,护送元灏回北方,进击淮阳。他带兵先后击败7万大军的北魏大将丘大干,以3千步兵方阵挫败元晖业的2万北魏铁骑,并活捉元晖业。《南史》卷六十一记载: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我等才有七千,贼众四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须平其城垒”。于是以7千人马挫败了北魏40万兵马。在护送元灏的过程中,从姪县出发到洛阳,140天内攻克32座城池,经历大小47次战斗,可谓所向无敌。“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白袍将军由此得名。1966年,毛主席在读李延寿《南史-陈庆之传》的时候,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用黑铅笔划了读过两遍的圈记。在目录“陈庆之”三字旁,划了两条着重线。在开头介绍陈庆之生平的地方, 毛主席批了“再读此传,为之神往。1969年6月3日在武昌”的字句。文内许多地方,他也是又点又圈,或标注着重线,足见他对此传的重视和深情。


41岁参军,带7千兵马连破32城,毛主席:为之神往


除了打仗,还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

陈庆之打仗战功赫赫,青史留名。更重要的是他还具有刚直不阿的品质。元灏称帝以后,终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渐渐的对陈庆之产生了不信任的猜忌之心。陈庆之直言陈奏,规劝元灏及时更正错误,注重军事和民生。有人劝他利用现在的声势,除掉元灏自立为王,遭到了他的言辞拒绝,忠诚之心如此。大同二年(536年),陈庆之在楚州击败了侯景,那时正值大饥荒的灾年,陈庆之及时开仓赈济灾民,救了许多老百姓。事后,有八百多人上书要求为他立碑颂德。此外,《南史》卷六十一记载:陈庆之“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勤俭简朴的品格也让人钦佩。


41岁参军,带7千兵马连破32城,毛主席:为之神往


最后,他的结局如何

后来,在与北魏军的一次战斗中, 陈庆之的部队在渡河的过程中不幸遭遇山洪爆发,他的部队被大水冲散了。陈庆之本人则落发当了和尚,从水路到达豫州,豫州人程道济等人又把他偷偷送出汝阴。到了都城建康,陈庆之仍因有功被授予右卫将军,封为永兴侯。539年,陈庆之病逝,享年56岁。他的死可能出于跟着他出生入死心爱的部队被打散,心情郁闷所致。


结语

《南史》记载:庆之性祇慎,每奉诏欶,必先沐拜受…射不穿孔,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说的是陈庆之性格陈静,言行谨慎,虽然他射箭不能射穿铠甲,骑马也不是非常熟练,但是善于安抚军士,能使他们拼死作战。由此可见,陈庆之的胜利不是没有由来的,当一个将领能够做到让下属死心塌地的为他作战,即使他不会骑马射箭也没有怨言,那么这个将军就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总之,陈庆之是一代名将,其独特的军事才能和处世品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