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那些不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都是什麼結局,帝王也有情?

康熙這個老小子,8歲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個小孩,其中兒子35個,活下來的24個(序齒的),女兒二十來個,活下來的不清楚。但是古代皇家的女兒基本上都是政治的工具,皇帝也不寵愛,因此就不提了。

康熙那些不參與

大家估計都知道,康熙的兒子們都很牛,所以他晚年的時候出現了九子奪嫡的局面,令老頭兒大為頭疼,由此滋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問題,可以算得上康熙皇帝生涯的一大敗筆。

康熙那些不參與

康熙那些不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都是什麼結局,帝王也有情?

剩下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皇二十子胤禕、皇二十一子胤祹、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皇二十三子胤祁和皇二十四子胤秘共11人未曾參與奪嫡。因為他們並沒有參與奪嫡,因此並沒有在雍正登基後受到打擊壓迫,大部分都得到善終。

康熙那些不參與

康熙的五兒子胤祺(qí),(是不是第五個兒子都要叫祺啊,我想到了還珠裡的五阿哥永琪了)宜妃所生。就是那個康熙微服私訪裡的宜妃,傳說中這宜妃性子直爽,的確是很受康熙寵愛的一個妃子,但絕對不是專寵,康熙這個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

康熙那些不參與

胤祺早年帶兵,掌管某一個旗的兵力吧,他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之中,康熙年間也是被封為親王。關於他的記載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過有人說他因為打仗的緣故,破了相(本來應該是極帥的,說他老孃生的兒子都是男生女相,極為俊美)。

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當皇帝了,比如偶家孫策就是這樣氣死的。所以沒有參與奪嫡就可以說得通了。雍正繼位後,還是不能容他,所以結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間的。

康熙那些不參與

皇七子胤佑(yòu),關於他的記載也不多,也是一個沒有參加儲位競爭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為貝勒,五十一年封為郡王。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

十五阿哥胤禑(讀音虛),康熙三十二年出生,生母為康熙十分寵愛的順懿密妃王氏,但因為生胤禑的時候位份不高,無法將兒子養育在自已宮中,因此胤禑是由雍正的生母當時的德妃烏雅氏撫養,當然雍正也因為同樣的原因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

康熙那些不參與

但雍正似乎沒有顧忌這點香火之情,據我猜測,胤禑由於是烏雅氏撫養長大,而且年齒上跟十四阿哥相近,估計這倆人應該比較親。因此到了雍正四年才獲封貝勒,而且被雍正打發去給康熙守景陵了,雍正四年是什麼年份?

是收拾八阿哥九阿哥那幫人的年份,所以我覺得胤禑雖然沒直接摻和奪嫡,但情感上因為向著十四阿哥,被雍正記恨了。雍正八年雖然進封郡王,但第二年就去世了。

康熙那些不參與

十六阿哥胤祿,康熙三十四年出生,十五阿哥同母弟,雖然未參與奪嫡,但雍正很喜歡這個弟弟,即位之初,就讓他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嗣。

要知道別的親王是降等襲爵,莊親王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親王(其中有兩個是郡王),雖然這裡面可能有雍正打擊宗室力量的原因(莊親王博果鐸有侄子),但這麼個大好事沒給別的哥哥弟弟,只給了胤祿,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康熙那些不參與

民間傳中中胤祿是出名“十六聾”,韜光養晦裝聾作啞,不參與奪嫡,也不牽扯朝政,是個瀟灑王爺,但實際上胤祿還是掌管了一些政務的,乾隆初年獲封親王雙俸的殊榮,但乾隆四年由於和廢太子胤礽的弘皙往來,牽涉進了“弘皙謀逆案”中,被停了雙奉,罷了都統職務,乾隆三十二年去世。

康熙那些不參與

十七阿哥胤禮,康熙三十六年出生,受到《甄嬛傳》的影響,胤禮應該是沒參與奪嫡的皇子中最為大家所熟悉和喜愛的了。胤禮同十六阿哥一樣,也是雍正非常喜歡的弟弟,我估計這倆人因為年齡小沒有自己的勢力,沒參與奪嫡之中,但情感上向著雍正。

康熙那些不參與

雍正即位後即冊封胤禮為果郡王,雍正三年享受親王俸祿,朝會時王爺排班順序在鐵帽子王順承郡王之前,是郡王班裡第一位。雍正六年進封親王,授予各種職位差事,寵信程度在宗室中僅次於十三阿哥胤祥,雍正死後受遺詔輔政。

乾隆元年和十六阿哥一同享受了親王雙俸,免宴見叩拜。但不久因事被停了雙俸,乾隆三年去世,因無子,死後由雍正第六子弘適出繼為子,弘適改名為弘瞻。

康熙那些不參與

十八與十九阿哥早夭。康熙死的時候既1722年,二十阿哥胤禕16歲漢、二十一阿哥胤禧11歲,二十二阿哥胤祜10歲,二十三阿哥胤祁8歲,二十四阿哥胤秘6歲,他們年齡尚小,心智未全,根基全無自然沒有能力攪弄風雲。

單講了未參與奪嫡的幾個皇子,是不是對九子奪嫡有了興趣?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取勝告終。

康熙那些不參與

九位皇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清代是離我們最近的朝代,電視劇又拍的最多,所以昭君對清朝皇帝很是感興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康熙大帝雄才大略,滅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親征準格爾,抗擊沙俄。

康熙那些不參與

所以說是康熙大帝奠定了大清的版圖,雍正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其攤丁入戶,以銀養廉,改土歸流,製造銅錢,等,並且迅速的見到了成效,而其在改革過程中觸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自然受到重重阻礙,但是雍正仍然改革成功了,見到了成效。

康熙那些不參與

乾隆繼承了雍正的改革,並且將其深度完善。雖然功勞不少,但是熱愛讀史的我們怎能這麼敷衍的但從他的成就論英雄呢?

康熙那些不參與

昭君推薦各位研讀帝王傳記,康熙雍正乾隆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百姓的生活、歷史的發展。

皇帝作為歷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當時左右和影響國家、民族的關鍵人物,研究他們的是非功過、治亂興替,在一定意義上事關國家興衰、民族興亡、個人成敗,並對我們現代人有極大的借鑑意義。

康熙那些不參與

本套書共三冊,三位帝王的傳奇一生,閱讀的時候,常常在思考,如果他們不這麼做,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樣了,就比如乾隆:焚書囚儒、強權專制、好大喜功、鋪張奢靡,直接將康乾盛世終結了,是不是乾隆最終將清朝引向滅亡呢?

因此,我強烈建議各位來一套傳記讀一下,我們讀史之人就應該深度瞭解一下,讀一遍,就會有很大的收穫。

康熙那些不參與

在此,我有兩個建議:一,如文言文薄弱,一定要看白話文翻譯版,否則讀起來很吃力。二,豪華版歷代帝王傳記,動輒幾百元,很不划算,讀書貴在實用,沒必要裝點門面。

我給大家推薦這套《康熙傳》《雍正傳》《乾隆傳》。特點:一,文白對照,誰都看得懂。二,精裝鎖線,無論自己看還是給孩子看,都很不錯。三,翻譯尊重原文,很好理解。

康熙那些不參與

這套帝王傳記厚厚三本,僅售78元。頭條#好物市集# 活動,我們全力支持,過去買一本,現在買一套,可以說超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