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不著急與魏開戰,而是深耕巴蜀,養精蓄銳,會怎麼樣?

三國的歷史硝煙,早已經淡去。但是留存在歷史長河中各種故事,還在慢慢的延續。時至今日,眾多經典的人物以及故事,都在老一輩的口中代代相傳。這其中也塑造了眾多有名的人,曹操千年來的奸雄的標籤,以及劉關張的兄弟之情。他們都在歲月中被人們所熟記,所流傳。

如果諸葛亮不著急與魏開戰,而是深耕巴蜀,養精蓄銳,會怎麼樣?

那麼當年的魏蜀吳三國當中,各自有了屬於自己的陣營。他們各自發展著自己的力量,但是如果他們如果保持原狀,歷史又會是什麼模樣的呢?如果諸葛亮不著急與魏開戰,而是深耕巴蜀,養精蓄銳,會怎麼樣?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下。

蜀國實力現狀

三分天下的格局,是在曹操赤壁之戰的失敗開始的。也就是此時,劉備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流浪者,變成一了一個擁有地盤的實力派。曹操失敗之後,東吳和劉備兩方勢力,開始爭奪曹操遺留下來的荊州。也就是此刻開始,劉備才真正意義上的開始了他的霸業之路。

如果諸葛亮不著急與魏開戰,而是深耕巴蜀,養精蓄銳,會怎麼樣?

借荊州,留下關羽鎮守。自己帶著軍隊前往巴蜀之地,一路披荊斬棘,最終建立了蜀國的政權。在劉備再世之時,五虎上將還活著的時候。蜀國的力量可以說是十分強悍的,沒有人可以藐視這股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劉備可以建立蜀國政權。

但是也就是這個原因,劉備能夠最終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全部依靠於諸葛亮的謀劃,但是這也正應了古人的一句話,福禍相所以靠的道理。蜀漢在建立之後,緊接發生了兩件令人意外的事情,這便是關羽敗走麥城,被俘殺害之後,荊州也隨之丟失,被東吳以武力收了回去。同時劉備了替自己的結拜兄弟報仇,便發動了對東吳的戰爭,夷陵之戰,最終以慘淡的結局收場。劉備也隨之鬱悶死亡,蜀漢的未來託付給了諸葛亮的身上。

所以在劉備死後,蜀漢的實力可以說是大打折扣。早已經復當年的勢力存在,這不僅在蜀漢的國力上面,同時還有武力戰將上面。五虎將領的凋零,以及文臣謀士的缺乏。蜀漢開始了走下坡路,即使有諸葛亮多年的苦心經營,但是相對比其他兩方勢力,蜀漢成為了最弱的一方。

如果諸葛亮不著急與魏開戰,而是深耕巴蜀,養精蓄銳,會怎麼樣?

蜀漢的內部環境

巴蜀之地,也就是現如今的雲貴川。古時候,這塊地方地理環境複雜,顯然比不上魏吳兩國的地方更佔優勢。此地雖貴為"天府之國",但是對於擁有雄心的蜀漢來說,不一樣的生活狀態,很容易就會消磨掉整體的戰鬥力。荊州丟失,以及夷陵之戰的失敗,這讓諸葛亮整整修復了許多年。才有了信心決定,要開始北伐的征途。

巴蜀之地,人口稀少。不論是發展經濟,還是發展實力,都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況且當年的漢高祖劉邦,也是在精心謀劃之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終跳出巴蜀,和項羽開始一爭高下。這也就表明了,巴蜀之地。絕對不是一個可以長時間停靠的地方。如果想要有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走出去。

如果諸葛亮不著急與魏開戰,而是深耕巴蜀,養精蓄銳,會怎麼樣?

蜀漢的人才缺乏

劉備在打下了江山之後,所依靠的一方面是益州派,一方面是荊州派。兩方勢力,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荊州派系幫助劉備完成想要達成的目標。最為重要的便是諸葛亮這個靠山,不過我們可以從後期的一些實例可以看出來,在經過劉備的一番折騰之後,以及蜀漢的穩定下來之後。從諸葛亮離開人世為界限,蜀漢幾乎是註定要滅亡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一個縮影。

人才的缺失,以及派系爭鬥。魏延在諸葛亮死後,經過楊儀的策劃,在撤軍途中,魏延被定性為叛軍,死在了半路之上。一個可以堪稱猛將的人才,也就此凋零。自此雖然有姜維的多次小規模的戰爭,可終究還是無能為力,反而更是進一步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如果諸葛亮不著急與魏開戰,而是深耕巴蜀,養精蓄銳,會怎麼樣?

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人才大都依靠在北方。曹氏陣營當中,不論是謀士還是武將都人才濟濟。反觀蜀漢,後面可堪當大用的人寥寥無幾,諸葛亮作為一個能臣,這點肯定想到了。後繼無人,是蜀漢面臨的重要關鍵,這在六次北伐中很多都能見到。

巴蜀之地資源遠比不上北方

赤壁之戰雖然曹操失敗了,但是並沒有觸碰到他的根基。但是夷陵之戰的失敗,對於蜀漢來說,就像是給蜀漢的人才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北方不管是發展經濟還是士兵戰鬥力,都有著很好的基礎。然而蜀漢來說,如果沒有戰爭的磨礪,以蜀漢的狀態,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翻版劉璋統治下益州。

曹魏和東吳的壯大

現實的壓力,往往比什麼都能夠強迫你前進。想必這也是壓在諸葛亮身上的重擔,如果蜀漢不能夠有一個走出去的道路,那麼將來只能眼睜睜看著蜀漢滅亡。正是因為實力的不足,才有了諸葛亮的六次北伐。現實逼得他不得不發動戰爭,即使戰爭需要更大的損耗。孫權在位幾十年,精心維護東吳的發展。雖然發動的幾次戰爭,都沒有佔到便宜,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到東吳的發展。

如果諸葛亮不著急與魏開戰,而是深耕巴蜀,養精蓄銳,會怎麼樣?

曹魏同樣也是,在魏國大批的能臣的出現,幫助曹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管是地域還是綜合國力。顯然都是蜀漢比擬不了的。至於諸葛亮,他顯然很明白這個道理。蜀漢的內部也並不是那麼的團結,派系的爭鬥,以及皇帝的昏庸。這讓諸葛亮更加堅定了,不能坐等而無視一切。即使戰爭不能勝利,也要為蜀漢爭取到一定的時間。要麼不打,要打就要打出來幾十年的太平。很顯然,在諸葛亮離世的這麼多年,蜀漢並沒有遭受到其他兩方勢力的衝擊。反而平穩的過度了許多年。

如果諸葛亮不著急與魏開戰,而是深耕巴蜀,養精蓄銳,會怎麼樣?

總結,所以說,在蜀漢這一塊來說的話。如果諸葛亮真的選擇了努力發展經濟,那麼滅亡只是遲早的事情。因為蜀漢不管是經濟還是實力,以及戰員補充,都面臨著很大的問題。北伐時蜀漢堅持下去的唯一的做法。關於如果諸葛亮不著急與魏開戰,而是深耕巴蜀,養精蓄銳,會怎麼樣,您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