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乾隆和他的盛世煙火

1735年9月初三,二十五歲的愛新覺羅·弘曆在紫禁城太和殿即皇帝位,年號乾隆,從此開始了他對大清為時六十年的統治生涯。

即位之前的弘曆就立志要成為千古一帝,比他早生1100多年的唐太宗李世民正是他唯一的偶像。


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乾隆和他的盛世煙火

年輕的弘曆初登帝位

為了展現心中宏圖,開創屬於自己的"開元盛世",乾隆早期的勤政程度是歷代帝王都無法比擬的,這位自幼就聰慧過人的皇帝兼具優秀的遺傳、良好的教育以及皇室持久的薰陶,在他成為這個龐大帝國的統治者之後,更是把勤政之舉發揮到了極致。

皇帝每天早上都在卯時(六點鐘)出宮……從寢宮出來,每過一道門,就放一聲爆竹。我們在直舍值日,聽到爆竹從遠到近,就知道聖駕到了乾清宮。冬天的這個時候,蠟燭還要再燒一寸多,天才大亮。我們十多個人值班,五六天輪一個早班,已經覺得很累了。誰知道皇帝天天如此。這還是平時。當西陲用兵之時,如果有軍報到了,雖然是夜半時分也必然親自覽閱,然後召集軍機大臣到前面指示機宜,動輒千百餘言。我那時負責撰擬文件,從起草到作成楷書進呈,有時需要一兩個小時,皇上仍然披著衣服在等。(趙翼《簷曝雜記》)

厲行節儉,廣開言路,愛民如子、對朝廷中的朋黨深惡痛絕並嚴懲不貸——新繼位的皇帝彷彿具備了一切明君應該具備的品質標籤,他盡心竭力地處理著每一件政務,思維敏捷和謹小慎微彷彿是他天生的才能,而無比充沛的精力又給了他體力上的基礎,使他能夠在浩如煙海的奏章、文件裡仔細地諦聽著底下官員的每一個細微的聲音,希望從中分辨出一絲不一樣的意味。


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乾隆和他的盛世煙火

1820年的大清疆域

這時的皇帝就好像是一位盡職盡責的機修工人,面對著大清這座無比龐大而又結構複雜的機器,試圖從機器運行的聲音裡聽出哪裡有了發生故障的零件,然後以最快速、最徹底的手段解決一切能給帝國帶來危險的隱患。

"新皇帝一旦從前一代統治者手中接過權力,他立即會發現自己置身於變幻莫測的官僚政治的旋渦中。周圍充滿著歡呼和讚美,欺騙和謠言,搖尾作態的獻媚乞恩,誠惶誠恐的畏懼戰慄。這一切往往會使一個不夠老練的統治者頭暈眼花。"(戴逸《乾隆帝及其時代》)

正如戴逸先生所說的那樣,年輕的皇帝以懷疑一切的眼光審視這個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世界,現在他已成為這個世界的核心,是坐在最高處的那個至高無上的王,但是卻很難分清這些圍繞著他的面孔裡,哪個在暗中算計著他。熟讀歷史的乾隆知道,表面上一副鞠躬盡瘁、為國盡忠模樣的官員們,很有可能在背地裡狠狠地挖著大清國的牆角。

乾隆每天要批閱上萬字的奏章,但從不疏於形式,從頭到尾不會忽視一個字。乾隆四年(1739年),在他批閱工部一則看起來很尋常的奏報時,敏銳的他還是察覺到了一絲可疑之處。


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乾隆和他的盛世煙火

勵精圖治的乾隆

這封奏報所涉銀兩並不是很多,工部擬申請領銀三百兩,並二百串錢,準備修理太廟裡面的一種"慶成燈"。按理說區區三百兩銀子,對於費用浩繁的皇家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且這種不起眼的小事夾雜在工部報上來的幾十件大事當中,沒有人想到皇帝竟會注意到。

精明的皇帝看到這個數字之後,直覺上覺得這筆錢用於"粘補"燈具,似乎稍多了些,本來就在心裡設立了一條防線的乾隆覺得此中似乎別有貓膩,遂硃批詢問:對太廟燈具只不過是小小粘補修理,怎至於耗用銀兩如此之多?

其實不僅是清一朝,歷來工部勾結內務府,在皇家工程中濫支濫報、獲取利益已經成了官員們的習慣。尤其是百十兩銀子的小錢,工部自己都沒有當回事。

接到皇帝的質詢,工部官員尚存僥倖之心,含糊其詞地回奏說這是預支銀,將來按實用金額核銷後,多餘的銀兩自會交回。他們認為先應付過去,皇帝畢竟日理萬機,過兩天就會忘了。

豈料他們太小看乾隆的智商了,自登基以來,他日夜提防的就是臣下的欺騙,對於此事,他在發現有問題後就已經著人查過工部檔案,清楚了所有工程,都是按照高估的數目預先支領,至於多餘銀兩,查遍工部檔案,歷來也沒有交還餘錢的記錄。

"該堂官等竟以朕為不諳事務,任意飾詞矇混,甚屬乖謬。"一番話說得工部官員啞口無言。


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乾隆和他的盛世煙火

畫作中的乾隆下江南

就為太廟一燈幾百兩銀子的小事,乾隆小題大做,殺一儆百,整個工部衙門全堂都被降罪。尚書來保、趙殿最,侍郎阿克敦、韓光基等或遭降級,或被調用,最輕的也受到罰俸處理。此事一出,滿朝大臣都震悚一時,對年輕皇帝刮目相看。(《清高宗實錄》)

這裡僅列舉一件小事,足以代表乾隆前期的執政風格:事無鉅細,他必躬親,以他靈敏異常的心智和冷酷有效的鐵腕,牢牢地把持著清帝國這艘巨輪不讓其發生一點偏離。

在不懈的努力之下,乾隆終於在他治內開創了為世人稱之為"康乾盛世"的清朝統治的高峰,加上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夯實基礎在內,祖孫三代的盛世共持續了一百三十四年。

但是也僅僅一百三十四年。

乾隆後期,這位已經完成千古一帝的夢想的皇帝,彷彿是變了一個人,再也找不到原來那個勵精圖治的帝王身影了。不可抗拒的衰老使他失去了年輕時的雷厲風行、嫉惡如仇,長期的近乎苦行的自律在奢靡享樂面前一敗塗地,最可怕的是,乾隆開始沉浸在他自己創造的帝國童話裡面無法自拔,見不得臣下反映任何不利於清國的言論,哪怕說的都是事實。他可悲地穿上了那件皇帝的新衣。


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乾隆和他的盛世煙火

乾隆下江南的盛況

貪官和珅皇帝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他成為冷酷從無知交的乾隆皇帝唯一的朋友,在朝中呼風喚雨,炙手可熱;乾隆也熱衷於沉醉在自己所打造的太平盛世的感覺裡,動輒興師動眾,遊歷江南,六次下江南加上大興土木,所至鋪張過盛,耗費了鉅額的國庫資金;所謂上行下效,朝中官員開始大面積腐化,原本一派清明的政治環境大壞。

只因為那個曾經牢牢把握著船舵的掌舵人不復當初了。

乾隆十九年農曆十月二十七,深秋。同樣還是那個乾隆皇帝,事情同樣牽涉到內務府。早朝之後無事,乾隆便與刑部尚書兼任太子太傅的汪由敦閒聊,問他早上吃飯了沒有。

汪由敦老實回答:微臣家貧,早上只吃四個雞蛋。在當時的官員裡面,早餐只吃4個雞蛋的,已經是極為簡樸的了,可乾隆聽到這樣的回答之後,先是愕然,繼而大怒,指著汪文瑞說:"一枚雞蛋需要十兩銀子,我都不敢吃那麼多,你一頓就吃四個,還敢說自己窮?"

旁邊的和珅聽見二人的對話,頭上冷汗直冒,直衝汪由敦使眼色。


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乾隆和他的盛世煙火

權臣和珅

汪由敦恍然,知是內務府從中作祟,對自己一時不慎的說法大加懊悔,不過久經官場的他反應也極快,靈機一動編了個謊話敷衍道:"皇上宮中所用的雞蛋,都是貢品,是千挑萬選的極品雞蛋,外面賣的雞蛋都是些次品,自然沒法和宮裡的東西相提並論,我買的雞蛋都是這些便宜貨,不過幾文錢罷了。"

這番話說得極有水平,解釋了雞蛋的價格不同原因,順帶著拍了乾隆的馬屁,加上旁邊的大臣同聲附和,乾隆竟然連連點頭,疑慮盡去。

十五年前,精明的乾隆僅僅從一則工部的奏報,就能看出了內中玄機,施以雷霆手段,而十五年後,對這雞蛋中間明顯的貓膩卻已視而不見。和珅主管的內務府,大小官員們通過低買高賣、虛報價格等方式中飽私囊,瘋狂斂財,變得肆無忌憚。失去了最高處那個人的強力約束,整個清朝官員上行下效,吏治崩壞,觸目驚心。

乾隆五十五年來清朝進貢的朝鮮使臣這樣描述當時的大清:"(清帝國)大抵為官長者,廉恥都喪,貨利是趨,知縣厚饋知府,知府善事權要,上下相蒙,曲加庇護。"(《朝鮮李朝實錄》)

是什麼磨滅了乾隆勤政愛民的初心,變得縱容臣子貪斂無忌?


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乾隆和他的盛世煙火

執政晚期的乾隆

只需十五年的光陰嗎?也許十五年太長了,足以使一個人變化太多,那個讓大清政治清明、視貪官如毒蛇猛獸的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輕信權臣,他心中那個曾經的偶像唐太宗已經坍塌,成為一地的碎末。

乾隆的大清,就如空中絢爛的煙火,也像一朵暗夜裡的曇花,綻放是它最輝煌的時刻,也必然是它黯淡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