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昨天上午,武汉雷神山医院患者清零。今天,武汉雷神山医院举行休舱仪式,清理消杀后所有病区将贴上封条关闭备用。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4月14日,雷神山医院最后四名危重症患者被转运至中南医院。

从2020年1月26日开工,2月8日交付使用,4月15日休舱,81天里,我们见证了建设者分秒必争,不舍昼夜;目睹了医护人员生死救援,绝不放弃。如今,雷神山医院已经光荣完成使命,但这些日子,我们决不会忘记!雷神山医院经历了哪些难忘的时刻?小编就为您做个简单的盘点。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休舱仪式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图

生死时速 火雷兄弟

1月25日下午,武汉市决定在火神山医院之外,再建一所“小汤山医院”,命名为武汉雷神山医院。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图为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坐落在长江两岸。卫星数据来源:“红旗一号-H9”宽幅型卫星

2月6日,在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与火神山医院相望于长江两岸,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2月8日,首批患者开始入住。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这样的建设速度实属罕见,然而建设过程更是一波三折。

从5万平方米到7.5万平方米,再到7.99万平方米,面对疫情蔓延的凶猛势头,短短几天,雷神山医院规划总建筑面积三次增加。

按照常规进度,3万多平方米的项目,至少要建两年才能完成,搭建临时建筑也得1个月。

而仅仅10天时间,雷神山医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建成,总建筑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

雷神山速度,神了!

神速的背后,是2.2万人奔赴一线,不达目标誓不还。微信群里,那一声声随时待命,数万名建筑工人除夕前告别家人奔赴一线,让人动容。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让我们记住这个数字:参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高峰时达到2.2万人!其中雷神山医院有1.3万名建筑工人参与到建设队伍当中,许多人将这些建设者形象地称为“火雷兄弟”。当时,疫情在武汉不断蔓延,大街小巷人心慌慌。这些可敬的逆行者及时出发,给了武汉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让大家心底倍感温暖。应该记住这些建设者,可敬的“火雷兄弟”!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2月5日,武汉市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在安装电缆,当日已具备交付条件。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摄

不让“人等床” 网友“云监工”

在患者人数激增的日子,床位可是生命的保障。

最初,雷神山规划有700张床位,但随着疫情发展,700张床位还不够,又紧急增加到1600张床位。

宁让“床等人”,不让“人等床”!雷神山医院做到了。

与死神赛跑,与生命夺时。1600张床位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抢救了众多可能逝去的生命。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4月8日凌晨,医护人员在雷神山医院重症病房交接工作。(新华社发)

前方有数万建设者挥汗如雨,背后有千万网友加油鼓劲。

还记得,两个月前的“云监工”吗?

在直播间里,从几万到几十万、几百万,再到上千万,短时间里无数网友汇聚而来,纷纷打卡执行“云监工”任务,他们与万千“火雷兄弟”一起努力,在线参与抗击疫情。一句“来了”,一次打卡,一声交班,透出共同的情感和期盼。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参加云监工的网友们独创的施工名词,你还记得吗?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每一分钟都将成为《国家记忆》中的珍贵镜头”。“云监工”在评论窗口里每句滚烫的留言,也将成为中国在2020年春天最难以忘怀的全民记忆。

严格监管!无一人感染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动工建设,如果一旦有一人感染,不仅会导致工人大量隔离,还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为了保障安全,雷神山建设者们也是拼了——

组建起近 30 人的团队专门负责防疫工作;定点定时实施防疫措施;开展严格日常监督检查;…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2月4日,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来自中建三局的建设工人在加紧施工。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正是因为各项措施到位,保证了雷神山医院建设期内,所有现场工人及管理人员没有出现一例感染。

不仅建设期给力,即便在整个雷神山医院收治患者期间,通过建立高效、精干的感控队伍,实施严格的监控管理, 3000余名医护人员及志愿者也都实现了“零感染”。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3月29日,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建三局员工和他画的漫画合影。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这群最可爱的人,真正做到了“帮忙不添乱”。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4月8日,参加武汉市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中建三局一公司深圳分公司员工启程返回深圳。(新华社发)

“战地婚礼” 令人动容

雷神山医院67个战疫的日夜里,每天都有难忘的事发生。但是最难忘的一幕,应该是2月28日的“战地婚礼”。

2月28日下午5点18分,25岁的上海小伙于景海在武汉雷神山医院“迎娶”他的新娘。一个小时前,他还在ICU病房工作。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于景海 周玲亿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当天,雷神山医院为一对“95后”上海医疗队队员举办了特别的“战地婚礼”。这对新人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于景海是肝移植监护室的护士,新娘周玲亿则是消化内科的护士。两人原定于2月28日在上海举行婚礼。2月19日,他们跟随上海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赴雷神山医院,在ICU病房工作。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婚礼在雷神山医院办公区的一片空地举行,天空飘着小雨。红色的气球点缀在白色的板房外,玫瑰花束的卡片写着“白首齐眉、鸳鸯比翼”。这对新人戴着口罩、穿着同款深蓝色工作服出场。

“今天,雷神山医院是又娶媳妇又嫁女儿”,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动情地说,“我参加过数不清的婚礼,这是我见证过的最简单的婚礼,也是最特别的婚礼。”他向两人表示祝贺,并送上了“雷神山版”结婚证明。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婚礼现场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于景海手拿玫瑰单膝跪地说“嫁给我吧”。接过爱人的玫瑰,周玲亿没有犹豫,大声说“我愿意”。随后,于景海将一个彩带做成的戒指戴在新娘手指上。现场来自全国12支医疗队的代表作为亲友团见证这个时刻。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中新社记者张畅摄

周玲亿说,虽然计划因为疫情打乱,但是能和爱人并肩战斗也是人生难得的经历,“今天这场特殊的婚礼一定会终身难忘”。的确,这场特殊的战地婚礼,也感动了千万的中国人。

休舱再见,再也不见

2月18日,雷神山首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3月1日,98岁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出院。3月18日,雷神山医院出院患者超过千人。3月29日,雷神山医院举行首批外省医疗队集中撤离仪式。4月9日,雷神山医院为上海、广东的最后一批医疗队举行集中撤离仪式。4月14日,最后一批患者转院,雷神山医院清零。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4月9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护理组组长冯毕龙护士长为清零病区贴封条。

67天,使命已达。自2月8日正式启用以来,雷神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2011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千余人,康复出院1900余人,3000余名医护人员及志愿者“零感染”。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休舱仪式前,志愿者群体介绍孩子送给医护的画。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图

我们还应该记住这个数字:雷神山医院投用期间,除了接管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466名医护人员外,共有来自全国9省市、16支医疗队、286家医院的3202名医护人员陆续进驻,加上660名后勤人员,总计3862人加入过雷神山医院。


雷神山医院今天关闭,回首,更多感动与难忘

4月9日,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的上海和广东医疗队回撤仪式现场。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回看雷神山创造的这些奇迹,不少网友感叹: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其实这不过是一群人不舍昼夜拼命奉献而已!

虽然雷神山医院患者清零了,关闭了,但短短两个多月,TA带来的震撼、感动、温暖、希望,将一直伴随我们左右。

4月15日,雷神山医院休舱,再见,雷神山医院,再也不见。那些难忘的日子,我们不会忘记,谢谢你们,所有曾奋斗在雷神山的逆行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